发信人: walnuts()
整理人: tango_gg(2001-04-17 14:20:22), 站内信件
|
4 多媒体宽带网络的规划建设
4.1 HFC双向接入网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如2.1节所述,HFC接入网络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但这些潜在优势的发挥必须 依赖于合理高效的干线网络结构、先进的宽带交换技术和廉价的用户终端设备。 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干线网络结构问题。随着HFC网的不断发展,光纤在网络中 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光节点的数量越来越大,最终要实现光纤到户。如果一个 城市有1000个光节点,若建设成总前端全星形辐射的网络结构,以每个光节点四 芯光纤计算,从前端至少需要辐射出4000芯光纤。若城市较大,许多光节点的距 离较远,这样一个总前端全星形辐射的网络结构,会造成光纤和光功率的巨大浪 费,使网络升级的费用大大的增加,给网络升级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很不安全 ,一旦光纤干线或总前端出现故障,将引起大面积、长时间停播,造成不可挽回 的影响。而且,在这种网络结构中,所有交互信息必须集中到总前端交换,即使 HFC网络升级到每个光节点覆盖250个用户,也解决不了前端回传噪声汇集问题, 而且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都难以适应日益增多的Cable Modem用户的需求,造成C able Modem前端回传汇集噪声大、系统庞大和不可靠。
为克服这些弊端,必须把原来的集中式单星形HFC网络升级为多站点分布式HFC 网络,利用可靠的、宽带的和能承载综合业务的骨干网,把个分站(分中心)有 机的连起来,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具体做法如下:将有线 电视用户按地理分布情况分成一定数量的片区,在每一个片区的中心设一个工作 站,又将这些片区分成一个或几个环。HFC网一级主干线采用1550nm光发射机加E DFA光放大器环形路由自动保护方式,这是目前技术成熟、投资合理、容易实现的 多频道模拟电视传输手段;二级HFC接入网采用目前已大量应用的1310nm光设备。
1550nm的AM光纤骨干环网示意图如图6所示。
在前端有1550nm光发射机,一般有两个输出口J1和J2,分别接光放大器EDFA1 和EDFA2,EDFA1沿A方向传输主用信号到各站,EDFA2沿B方向传输备用信号到各站 。在每个分站,都从环上取下相同的两路信号输入到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工作在 路由备份状态,当主用光路出现故障或信号质量变差时,光接收机的A/B开关将自 动接通备份光路,从而保证信号从不中断。对于1550nm光纤干线来说,这是一个 全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但做成了一个物理环状,所以它有100%的保护率,信号 在1550nm光纤上的传输是安全可靠的,然后在各分站,再利用1310nm的星形光纤 网络,将信号送到个小区或楼栋的电缆分配系统,形成片区的HFC网络。
4.2 ATM交换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建设连接各个分站的ATM网络,有三个目的,一是将集中在前端的各种数字信 息,传到下面的各个分站,调制后与AM传来的各种信息混合插入HFC网中,传送到 有线电视用户家中;二是直接为各行各业提供局域的或内部的计算机联网;三是 为VOD、AOD等业务构筑可靠的通道。
ATM网一般建设为安全可靠的全网状结构,中心站可以由吞吐量较大的ATM核心 交换机,各分站为吞吐量较小的ATM外围交换机组成,如图7所示。
ATM网应该具有10M、100M、1000M以太网,2-622M ATM接口,2M帧中继接口, 2M电路仿真接口,4M、16M令牌环网接口,100M FDDI接口,分组话音、分组视频 接口等,并能够随着有关业务的增加不断扩容,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接口 灵活广泛,可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具备对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的承载 ,一般的ATM交换机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 指标
吞吐量 主机 20-160Gb/s
远端集线器 2.4Gb/s
接口容量
主机 E1/DS-1 38,400
E3/DS-3/STM-1/OC3 4,096
STM-4/OC-12 1,024
远端集线器 E1/DS1 192
E3/DS-3/STM-1/OC3 14
主机/远端集线器链路 STM-4/OC-12或STM-1/OC-3
服务特点 呼叫转移,帧中继
SMDS(交换式兆比特级数据服务)
线路仿真
所遵循的标准 ITU-T/ATM论坛/ETSI/Bellcore/ANSI
5 结束语
建设、完善多媒体宽带网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精心策划 、完善管理、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首要的是要了解市场需求的状况,随着信息 化的逐步深入,市场对信息服务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层面越来 越宽。作为ATM+HFC方式提供宽带信息服务的多媒体宽带网络,要想成为一个具有 市场竞争力的信息网络,就必须对全网在未来5年发展中提供的服务、采用的技术 、可用的带宽、采取的管理有个统一的规划,以解决业务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 题。其次,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对其发展进行纲领性的规划和设计,以保证正确 的发展轨道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抓住全球化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以创业者特 有的开拓精神和热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逐步将其发展成为有市场竞争力、 技术成熟、网络可靠的多媒体宽带网络,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作出应有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百川.大系统的概念.’98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 谭亚军,彭劲,陈晓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98国际 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 王开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分析——ATM或者IP?. ’98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 论文集
4 刘衍生,杨宾华,邓宁扬,姜铁华,金永平.有线电视网络升级和业务开发的思考与 实践. ’98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5 王长利,叶文娟,石峰,彭志强,陈天健.广东视讯宽带网的全网规划及管理. ’9 8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8.110.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