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amhearting(绝对心跳)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9-24 03:08:09), 站内信件
|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我们有意组织了这个小专题,并非为了凑当下文化界的热闹,实在是想由此找到一条接近真实的鲁迅的有效途径。如刘洪波先生所说,"对于一个死者,纪念他的死亡,就是纪念他的人生,他的人生的特异性构成了生者的怀想。"但面对鲁迅这个过于熟悉的名字,我们会发现,他的身上蒙上了太多意识形态的阴影,以及人为的曲解,有些是为利益考虑的故意,有些则是与鲁迅的精神隔膜使然。
也就是误读。它不仅发生在批评(甚至贬损)鲁迅的人身上,也发生在推崇(甚至神化)鲁迅的人笔下。前者往往指责鲁迅"多疑","轻信","迁怒","有迫害狂心理",并由"一个都不宽恕"推导出鲁迅没有民主思想,由"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推导出鲁迅"浅薄无知",是"卖国贼";而后者呢,完全忽视鲁迅所走过的复杂的心灵历程,一味地神化鲁迅,好像鲁迅一生下来就是先知和勇士,未曾有过软弱、挣扎和思想局限,这种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听不得任何批评鲁迅的话,它看起来是在维护鲁迅,实际上是把鲁迅精神看低、看肤浅了,给批评鲁迅的人留下了更大的话柄--连毛泽东都可以三七开,连耶和华都可以戏谑,为什么鲁迅批评不得?
这两种人其实是一个族类,都是按自己的想像或援引现成的结论来理解鲁迅,他们最大的匮乏,就是漠视了鲁迅当年生活和写作的特殊语境。如果不回到鲁迅的话语现场,要想理解鲁迅,只能是一个奢谈。
我想对贬损鲁迅的人说,你如果不能理解鲁迅所面对的黑暗和险恶,你就永远也无法理解鲁迅为何会那么愤激和孤绝。这个人只活了五十六岁,只写作了十八年,可那个"无声的中国"什么时候接受过他、宽恕过他?他至死也没有被解除通缉令,永远是一个"过客","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我也想对那些神化鲁迅的人说,鲁迅从来不害怕正视自己的弱点,"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他的一生也并不惧怕批评,"对于为了远大的目的,并非因个人之利而攻击我者,无论用怎样的方法,我全都没齿无怨言。"甚至,他还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里引用过契诃夫的一句话:"被昏蛋所赞美,不如战死在他手里。"--这才是鲁迅的真性格。
鲁迅要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个被刻意贬损或刻意神化的"他者";他渴望听到的是"真的声音",而非学术和思想上的造假(误读)。
但误读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对此,鲁迅自己似乎早有预料,他说,"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只是,今天"不见得看得懂"的状况恐怕比鲁迅当年的想象要严重得多;鲁迅研究的著作出版了无数,但鲁迅的真精神却可能依然处于隐匿状态。为此,我们组织了这几篇短稿,共同谈及鲁迅被误读的历史和现实,以及相应的个人意义上的对策。由于篇幅所限,此话题只点到为止,抛砖引玉而已。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小专题最终的理想却是远大的,是希望更多关注鲁迅的人能回到鲁迅的话语现场去理解和研究他,以消除误读,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
:大话嘻游~only you
┌───────────────┐
│ ★灌水执照★ │
│ │
│ 网易特准灌字[2001]002号 |
│兹认定[ 绝对心跳]有使用各种农田|
│水利基本设施的权利,任何单位和 │
│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和扰乱 │
│灌水秩序,对于任何扣除经验值或 │
│封锁ID的做法,将被视为对一个青 │
│年灌水权的粗暴干涉. │
│ 发证机关: │
│ ★网易灌委会执行组 │
│ ★网易灌水者协会 │
│ ★网易灌水爱好者联合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