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amiq(恋爱中的小吉)
整理人: dyldm(2003-02-12 01:37:37), 站内信件
|
转载自{JINGDVD} BY jing 06/09/00
DVD在NTSC视频格式方面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变形宽银幕”的能力,资深的DVD迷们在购买时都会注意这点,如果影片发行公司忽略了DVD能提供这种更优质图象的能力,DVD社区的FANS就会“众皆哗然”,但大多数人,包括刚刚对自己的家庭影院系统产生兴趣,对“变形宽银幕”的概念都会很迷惑,而制片公司方面不会有说明,只能在DVD盒背看到“enhanced for 16x9 televisions'- 增16:9电视画面;'enhanced for widescreen televisions'-增强宽银幕电视画面;'enhanced for 16x9'-16:9增强;'widescreen 16x9'-16:9宽银幕;'16x9 anamorphic' -16:9变形银幕,还有将在下面谈到的“变形宽银幕”:
在谈“变形宽银幕”以前一定要先理解“纵横比”的概念,纵横比是表达电影银幕画面比例的数字,由画面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的比率构成,举例来说,最早期电影的标准纵横比是1.37:1,为了计算方便,垂直高度为设为固定的“1”,这样五十英尺宽的银幕高度就应该是36.5英尺(50/36=1.37/1)。当NTSC-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标准推出之际,虽然决定要仿效电影,但也许是为了取整的关系(无从考究,也不是本文讨论重点-jing),比例修改为4:3或者说1.33:1
标准电影和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标准纵横比
当电视开始渐渐侵蚀电影上座率,电影业界尝试以各种增强观众观感,容易造成视觉冲击的电影宽银幕格式予以反击,当多年后DVD开始发展壮大,两种电影的纵横比格式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就是2.35:1和1.85:1。
1.85:1 和 2.35:1
宽银幕电影纵横比
DVD发展联盟认识到在1.33:1的电视上观赏宽银幕电影的不便,于是采用了两种后来一度流行的方法试图解决问题:它们是“PAN & SCAN”-平移和扫描(多用于VHS录象带和电视广播)和“LETTERBOXING”(多用于LD)。
Pan & scan 是安排一个1.33:1的窗体随着宽银幕电影每一帧来回移动从而捕捉画面的主要部分,这样当然有许多问题:随意改变了导演的拍摄意念和美学观,更糟糕的是忽略掉了许多重要的画面信息,几乎有43%的画面是在P & S 的取景框外。
Pan & Scan
Letterboxing
Letterboxing有也自己的一大堆问题,大家知道,电影(FILM)画面是由一系列静态图象画面构成的,每秒用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的图象有24幅,每一幅都是一个完整体,完整的图象,类似于35毫米幻灯片。而视频(VIDEO),可见的影像都是由水平线或叫水平扫描线构成,在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电视影像内包含了480根视频扫描线-也就是水平扫描线-来反映画面信息(忽略掉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因为和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每根扫描线有可测的高度而扫描线之间也有可测的空间,这样大家可以理解到:视频画面是由480根水平扫描线和线与线之间的黑色部分一起自然地构成的。
电影院里,当纵横比从1.85:1上升到2.35:1,只是画面更宽,投影图象上下方的黑色条块和图象高度不变,但在缩进4:3的视频里,电影画面的宽度占满视频画面的宽度,而由于宽银幕电影格式纵横比的关系,影像的高度却填不满视频的高度,那些填不满的地方一般制作成黑色,也就成了电视画面上下的黑色条块。
对于Letterbox,480根水平扫描线其中部分没有用来绘制电影图象,问题又出现了,当电影的纵横比加大,就有越来越多的扫描线浪费掉了,浪费在绘制上下的黑色条块而不是绘制代表图象质量的信息上,图象损失的细节完全可以被观察出来。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完全占据白色背景高度的黑色圆体和2.35:1纵横比高度下黑色圆体(请参照下图):
Pan & Scan 使用所有扫描线
Letterboxing 部分扫描线浪费在上下的黑色块中
左边的圆,所有480扫描线都处于激活状态,“描绘”圆体外圈的锯齿被尽可能多的扫描线减少到最大程度。右边的圆体因为只有较少的扫描线来代表,如果按2.35:1计算,在NTSC视频里只有480线里的大约272线,锯齿数毫无疑问地增加,那怎样既能保持图象宽度,把480根线完全利用呢?
宽银幕电影可以用正常的球面镜头或者变形球面镜头拍摄,用球面镜拍的话,如果对着光源看电影胶片,球体看起来还是圆的,而变形球面摄像机拍摄的图象是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图形能适合于1.37:1的银幕画面,如果对着光源看影片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大家可以观察一部影片聚焦点以外的背景光源,如果看起来是瘦而长,就是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的。
变形宽银幕影像
(圆体被垂直方向拉伸了)
如果同样的技术应用到DVD视频上呢?,在从电影制作成视频信号过程中弹性处理垂直方向的图象,在回放时观众选择适当的播放模式,使图象回到原来合适的纵横比和形状,这就是简单的“变形宽银幕”的概念。用480线表现的圆体看起来是椭圆形,但在视频放映时缩减图象高度使圆体恢复成圆形。
由于变形宽银幕视频图象多出了33%的扫描线,圆体的边缘更光滑,而扫描线之间的空隙也相对减少,请看下面两图的形象说明。
变形宽银幕
非变形宽银幕
变形宽银幕制作的DVD的图象质量进步更为可观,对于以1.85:1纵横比摄制影片,“Letterbox”制作的图象的扫描线只有345条,变形宽银幕有461条(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按1.78:1纵横比制作,忽略边上极少的图象,就可以达到全部480线)。同样地2.35:1分别是“Letterbox ”的272线和变形宽银幕的363线,在35英寸屏幕上观看差别就非常明显,如果借助扫描线加倍器(Line Doubler),DVD画面上那种线性结构感就会全部消失掉!画面清晰程度又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因为消费者手里只有很少的16:9和4:3的显示器有能力进行垂直方向的拉伸压缩能力,许多DVD迷们只能被迫使用DVD机来进行变形宽银幕到4:3的转换,而在多数便宜的DVD机内转换处理,会丢掉25%的水平扫描线,这样出来的效果甚至比4:3Letterboxing更为差劲,锯齿现象更加“惨不忍睹”,但少数设备制造商象SONY和PIONEER,当然还有其他厂家,相继发展了更精密的运算法则去执行转换功能,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我们作为DVD的消费群体,在促使硬件厂商的不断改进转换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向制片公司、软件制造商施加压力,购买变形宽银幕制作的DVD影片,保护将来自己的投资,让自己家里越来越先进的家庭影院设备有用武之地。根据“THE BIG PICTURE”网站的调查的1700个回应中,大约27%的参与调查者拥有16X9的电视设备,67%的参与调查者将购买16X9的电视设备...
1999年底开始,Paramount, Fox, and Buena Vista 的变形宽银幕影片的制作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Paramount 看起来更为认真; Fox and BV 看上去比较象试验性质. 希望能在将来看到更多的变形宽银幕DVD,得到DVD影片最优秀的视觉享受......
---- ____
.-'& '-.
/ \
: o o ;
( (_ )
: ;
\ __ /
`-._____.-'
/`"""`\
/ , \ 这是恋爱中的小吉
/|/\/\/\ _\
(_|/\/\/\\__)
|_______|
__)_ |_ (__
(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