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firstsunny(风过无痕)
整理人: dannylu(2001-09-14 02:55:13), 站内信件
|
旅游是一个会让我们为之精神一振的词。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从都市的纷繁到空旷的郊外、乃至横亘千里的大漠戈滩,面对陌生的,无论富裕或贫穷落后,都会衍生出无穷的魅力,令旅行者津津乐道一番。8月中旬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出差任务,是到哈工大进行一个项目的调研。中间因为各种原因要在北京盘桓数日,于是就有了我这个南方女孩的第一次北国之旅。
启程
8月14日,我登上了从南昌——北京的火车。巧得很的是,和我同一上下铺的是一对趁着机关里每到夏天里的干部假带着放暑假上小学的女儿到庐山旅游的年轻的天津夫妇。看起来他们似乎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一家人,在交谈里已经知道这个小女孩已经跟着她的父母把足迹印到了祖国的大部分的山川上。于是我对他们谈起了江西旅游,不光有庐山,还有那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道教圣地龙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爪仑,云山,梦山,玉山,……;聊到今后江西发展的潜力和机遇,这一切让我感觉很兴奋。作为交流,作为北方人的他们也对我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我此趟的两个目的地:北京和哈尔滨。
尽管我在出行以前就已经上网对我要去的地方做了一番探究,但是他们的介绍还是让我觉得很有新意。在谈到哈尔滨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东北的女孩的穿着讲究一个“敢”字,在街上的女孩子的穿着很是暴露,虽不能算是比基尼,但也差不了多少,而我当时因为在空调车厢,穿着长衣长裤,马上被告之这样的打扮肯定是不入流的。原来在刚上车的时候看到我拉着临行时妈妈精心为我考虑准备的行李,他们就把我当成上京求学的学生了。于是我告诉他们我参加工作自今已经2年了,然后又一次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改变好好自己的形象,好让自己能够看起来更成熟一些。于是小女孩的父母也有些不好意思,小女孩也开始改口叫我做阿姨了。
清晨起床的时候,火车已经驶入了河北境内,我还从未到过黄河以北的地区,于是静下心来坐在靠车窗的位置欣赏远远近近的疾驰过眼帘的“风景”。铁路的两旁一直散布着一个个村落,多是很简单的红砖砌成的尖瓦顶土房,没有再多的修饰,红色的屋背墙上或者长长的红砖围墙上,会用石灰水刷着广告,如X牌阿胶、XXX酒、XX饲料,或者就是像“计划生育人人有责”、“工业学大庆”、“依法治路”一类的标语。铁路旁的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也和南方的大不一样,此刻南方的地里种植的多是水稻和绿油油金灿灿的油菜花,而现在看见的多是玉米一类的作物。突然让我想到一件事情,笑了起来:原来在各个地方路旁的标语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记得原来去河南洛阳的时候,驶入河南境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欠钱不还可耻!”想来大概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风气了吧。
北京(第一站)
到第二天的早上我们到达了北京西站。出了站之后,坐在了TAXI里,行驶在首都的快车道上,我心里居然全没有了原来想象中的那种身处祖国心脏的那种激动。只觉得北京的空气似乎没有南昌的洁净清新。而且这里的天气虽然没有南昌那么闷,但是这里的太阳让我觉得更炽热,是因为北京的纬度要更高,还是因为所处的气侯带不同的缘故呢?我不得而知。
到了我们单位的驻京办事处,把工作的事情处理安排妥当以后,得知已经定到了第二天下午去哈尔滨的火车票时已经到了下午了,鉴于我已经把在这个阶段在北京的任务完成,于是我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了一下:准备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游故宫。
晚上,在北京工作的两个同学得知我到了北京,于是坐车来到我的住所,毕业以后2年了,许久没有见过面了,这次见面很是亲切,又象是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们到麦当劳小搓了一顿,难得相聚,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我们这一餐就吃了2个多小时,出了门,北京的夜晚还是很有一些凉意,第二天就要离开,在他们送我会到住所的时候,心中居然生出许多不舍来。
故宫
8月16日的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坐地铁从住所到了天安门。这天的天气居然特别的闷热,但是万幸的是这天没有出太阳。肯定会下雨的,于是我带上了我的伞。
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没有逛天安门广场和城楼,而是直接进了故宫。一问门票,才知道,现在的门票比我在网上查到的价格要高出了近一倍。看来网上的门票价格以后是不能太相信的了。故宫这一组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位处北京城的中心。 也就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紫禁城,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景点无非人文为主的,以及自然景观为主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我想故宫应该算是第一种的代表吧!这里的每一处手笔,都让人对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叹为观止。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时15年建成。占地72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周围10米多高的宫墙长3公里,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墙外,建筑布局开阔对称,构成“金城汤池, 深沟高垒”的雄伟气势。
故宫殿宇重重,楼阁层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体布局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文华、武英两殿为侧翼。内廷在后,是帝后生 活居住的地方。以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两侧配以东西六宫,即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这种前朝后寝,匀称严整的精心设计,显示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独特风格。
故宫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奇特、富丽堂皇,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现改为故宫博物院,共有十几个展馆,收藏保护着大批书画、珍宝、古籍等珍贵文物,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钟表馆,这里汇集了当时英、法、日、瑞典等一流能工巧匠的沥血之作。在每天的11:30的时候会有馆藏人员给您演示这些精致、豪华的钟表。
(PS:以下图片均不是本人作品,乃从网上各处收集得来之功,若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马上与我联系,我将尽快删除。)
午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午门上建崇楼5座,俗称“五凤楼”。正中设御座,两侧置钟鼓亭,每逢大典,钟鼓齐鸣,以显威严。
午门高35.6米,平面呈“凹”字形,中间辟三门,左右各有掖门。中门为皇帝出入专用。清代, 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发榜这天可以从该门进出一次。此外,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乘轿从中门进宫。 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大朝大典时,文武进士,按会试考中的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 不得违反。门前设两根红杖,亲王以下人员经过时,护军均不起立,有不报名而入者,举杖便打。
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故宫里太和殿门前的一条河道,源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从故宫西北角地沟流入宫中。是紫禁城护城河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语云,“金城汤池,深沟高垒”。御河围绕,防护城垣。河道幽幽,水清似玉,宛如一条玉带。
太和殿
太和殿座落在三层8米高汉白玉栏杆环绕的须弥座上,是故宫最宏伟的大殿,俗称“金銮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内共有72根楠木,重檐四阿庑殿顶,彩画双龙合玺大点金,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形式。大殿通高37.44米,总面积2377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构殿。殿内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之地,明清两代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此外皇帝大婚、册立皇后、三大节(元旦、冬至、万寿)之典或大朝也在这里举行。
太和殿内有6根蟠龙金漆柱,中设楠木金漆雕龙宝座。民国袁世凯曾将宝座搬走,换上西式高背大椅,1964年宝座才回归原位。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宝象用以象征国泰民安,社会稳定。象身上驮一宝瓶,内盛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角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万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殿顶正中为穹隆圆顶,称藻井,有镇压火灾之意。井内巨龙蟠卧,口衔宝珠,叫轩辕镜,相传是中国远古时皇帝所造。镜下正对宝座,以示皇帝正统。但现在并不是这样,据说袁世凯害怕大圆球掉下将他砸死,故将宝座后移。太和殿的台基上放置的大铜炉,共18个,代表当时18个省份。露台上东设日晷,象征授时;西设嘉量,是全国标准量器。太和殿须弥座那些伸出的兽头叫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太和殿前有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宫内最大的广场。中间是用巨石铺就的御道,左右是磨砖对缝的海墁地砖,东西各有100余块仪杖墩石。御道两旁放置铜制品级山,每行自正、从一品至正、从九品共18级,东西各两行,文东武西。举行典礼时,大臣根据身份跪于品级山旁。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深广各5间,是一座单檐四角攒尖鎏金宝顶的方形殿宇。每逢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时,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受官员行礼后再去太和殿。每逢坛庙祭祀,皇帝要在此读祭文。二月去先农坛演耕的前一天,要在这里验看种子、农具和祝文。此外,皇太后册封、上徽号、清朝每年一次的修改玉牒(皇族的家谱),也在中和殿举行,这里偶尔召见大臣商议要事。
保和殿
保和殿是“前朝”最后一个大殿。广9间,深5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明时册立皇后、太子,在这里举行宴会,以示庆祝。清时公主下嫁,在此赐宴三品以上大臣。每年正月十五以后,在此赐宴外藩王公大臣。保和殿最主要的用途是“殿试”,就是皇帝亲自出题考试选拔人才。其实皇帝并不亲临考场,只是虚设御座,由大臣宣读考题。被“殿试”录取的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生活的场所,有暖阁9间,每间设床3张,共27张。皇帝可任选入寝,以防被人暗害。清代雍正皇帝移居西宫养心殿后,乾清宫便成了举行内廷典礼、引见官员的地方。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朝礼和赐皇族家宴。1900年以后,这里又是清统治者经常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皇帝驾崩后,棂柩也停于此殿内。乾清宫是内廷中等级最高的大殿,其宝座的金漆屏风中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是律己格言。
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的北面。殿名寓示天地交泰,帝后和美。这座建筑形制与中和殿同,四角攒尖,鎏金宝顶,龙凤纹饰。交泰殿是皇后过生日等节庆大典时接受妃嫔及随臣朝贺的地方。每年三月皇后去先蚕坛行亲蚕仪式前,都要在这里阅视亲蚕工具。殿内存玉玺25块,取自《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之意。东侧陈设“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是乾隆年间制造的大自鸣钟。自鸣钟高约6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座钟。走时十分精确,逢时逢刻打点,声音洪亮。
坤宁宫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代按满族风俗予以重建,格局依照沈阳清故宫清宁宫的样式。原为明、清两朝皇后的寝宫。自雍正迁居后,皇后也由坤宁宫迁往体顺堂,改建后的坤宁宫西间是祭神之地,有郊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每年杀猪1300多口。
储秀宫
储秀宫是西六宫之一,意为备选妃嫔之宫。历史上,慈禧太后发迹前曾以贵人身份入住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 储秀宫也是末代皇帝溥仪之“皇后”婉容的居处。现储秀宫内保存着大量慈禧的日用珍品。
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后廷的西侧,建于明初。自清雍正皇帝后诸帝均以此为寝宫,并在这里处理朝政。殿前两旁是佛堂。正殿西暖阁是皇帝批阅文件的地方,再西是有名的“三希堂”。这里原名“温室”,是皇帝看书休息的地方。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将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旬的《伯远帖》收存于此,视为三件稀世珍宝。东暖阁是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之处。慈禧在此垂帘听政达48年之久。里面的床是皇上斋戒时用的。殿内“龙”字是同治的御笔。殿后为皇帝寝宫,至今保持着清后期皇帝居住时的原貌。两侧的体顺堂和燕喜堂是皇后,贵妃寝所。
养心殿作为清朝的政治舞台,许多重大的历史活动都是在这里决定的。1911年,清皇帝在此下退位诏书,宣布清朝的灭亡,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
御花园
出坤宁门,就是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御花园。园内建筑多为明初旧物。以钦安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分布着10余座亭台楼阁、曲池水榭、结构精巧多样,间有山石树木、花池盆景和五色石子甬道,构成了一座美丽的宫廷花园。内有十余棵连理柏,树枝相连,形态奇特,是故宫内不可多得的古树。
御花园是帝后游憩之所,东北有一假山称“堆秀”,上有一座御景亭。每年“九九重阳”,皇帝来此登高望远。其他建筑如“绛雪轩”、“延晖阁”都是供皇帝休息的地方。花园北有“顺贞门”,是当年选宫女、秀女入门之地。
故宫(收尾)
根据1972年古建专家的统计,其结果为:故宫共有8707间房屋。而我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当然不能一一欣赏细细品味。为了赶下午的火车,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皇帝的“家”,想象也许皇帝当得并不象旁人想象得那样的轻松,偌大的一个家,难道他不怕迷路吗?呵呵……,带着这个幼稚可笑的困惑,我踏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
(PS:上述有关故宫的介绍的一部分是摘抄自我出故宫后门时买的一本《故宫众谈》,所以其中的数据、介绍是真实可信的,我的帖子的介绍可是要对大家负责的哦!还有,我有注明了,可千万不要说我侵权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