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y.....(yy)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9-07 17:54:29), 站内信件
|
有一种观点,说《易经》是中国思维模式的基础,是中国所有智慧的源泉。
我不知道,这种观点是否源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引述的那段话:中国人把这些形象(卦画)当成了他们一切文字的来源。
这话当然是错的,只能说:卦的形象和文字来自同一根源,即用线条和结构来表示事物。所以说两者不存在偏正关系,文字决不是卦画的衍生物。
但是,如果说象形的文字和符号是中国思维模式的基础和智慧的源泉,就出现了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图形而没有选择声音来记录文字?——难道说,这象征了中国人天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才采用更为直观的视觉形象而没有更为抽象的听觉效果来把事物记录下来,从而产生了以后的思维始终也达不到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的必然结果?
由此,中国始终也没有,或者说比西方人更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甚至连思辩也无法企及。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哲学只能在政治、军事、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原因:我们不能脱离了一切具体的问题来概括出一套普遍的方法论,因为我们这样的抽象思维能力,或者换个说法,我们压根就没想到这样去做,更没想到应该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我们没有意识到建立这样一种哲学体系的价值。
难怪有句老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