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ewen163(程诚)
整理人: acswordsman(2001-08-26 17:55:20), 站内信件
|
当时,我们学校里有班级的星际排名
我们班是倒数
一班、五班、八班都有自己的最强结合
4VS4
我们班会被菜得很厉害的
1、5、8班的打法很凶狠
在年级中是有名的
为了给自己留些面子,
我们是不会找他们打的
就算开打也没意思,明摆着输嘛
好像看中国对法国的足球比赛一样没劲
其实,我们都很想成为高手
但那似乎是很遥远的,至少对于我们来说
需要不停地学习、前进
而网吧则是我们的练兵场
说到网吧
应该说是文学家的摇蓝
网吧中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
各种风格迥异的交相辉映
这里是学习文学的最佳地方
记得有位俄国文学家,好像是巴浦洛夫
为了学习语言艺术,
特地去找一份记录罪犯的口供
因为“里面有最活生生的语言”
知道为什么他要找口供吗?
那是因为当时没有网吧
要在现在他一定会去网吧学习语言的
也许他还会是一名星际高手!
网吧中的各种辛辣、讽刺的语言让我大开“耳”
“你骂我,我骂你”
各种鲜活的语言荡漾在空气中
更有甚者,游戏中途竟高歌一曲
造成若干仁兄呕吐不止直到胃酸泛滥
不得不离开这“减肥中心”
对于网吧,不同的人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
就好像老有些无聊之人称Game为“电子海洛因”
网吧则成了“电子海洛因”的“避风港”
这些无聊之人中其实大多数甚至是全部,对Game是没有深刻认识的
而负责地乱定论,图个嘴皮子快活
这是对Game文化的一种褒贬,一种玷污
也许你认为我言词过激
但“电子海洛因”就不激吗?
允许他们不负责任的乱说,就不允许我一本正经?
马克思爷爷说过
“任何事物应当辨证的来看”
广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都没学会这句话
对游戏只从一方面来大谈危害
倒是我们这些还未入马克思门的学生
先理解了这话
那些人应该去见见马克思本人,多学习学习
还有些人老是宣称“电子游戏是罪犯的根源”
甚至举出“工读学校中60%的人会玩游戏”
这例子举出来未免太可笑了,
据国外某媒体曾调查“70%以上的罪犯穿旅游鞋”
依他的理论、鞋厂岂不要关门?
更后况在学中会玩游戏的人远比60%高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啊
我劝这些人清醒一些,不要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Game
对于TV Game
我的认识是很深的
主要是受了《电子游戏软件》的影响
至今我是一直在买它
它给我留下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了
SP、龙哥、老D等编辑的音容笑貌铭刻在我心
我的Game成长史是与《电软》的发展史同步的
很多对于游戏的观点、理解及至于游戏文化的内涵
《电软》对我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在诸位编辑中,
我最喜欢的是无类
他的名字很怪,性别也怪
是男是女至今还有人在讨论
据龙哥透露无类属于乱马式的人物
靠!谁信?
傻子也不会相信有乱马式的人物
若是说变态异种外星人,也许我还会信的
无类文笔好,短小的几个字就能透出机灵的笔触
惹得我们大笑不止
也正是我们大笑不止
也正是因为他文笔好
杂志社的广告工作就交给他(她)了
老是在“闯关族的家”里做广告
搞得“闯关族的家”像个“广告商的家”
《电软》的编辑们的文笔都很幽默
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这也是《电软》畅销的原因
相比之下,《电软》的同门兄弟《大众软件》
就没那么好了
《大众软件》内容太杂了
从电脑游戏到电子游戏
从经济到网络
从硬件到软件等等
《大软》正是因为这个,才渐渐失去自己的读者
说白点就是《大软》太不专业了
各种内容搅成了一锅粥:
游戏方面没有《软件与光盘》做得好
硬件方面比不上《微型计算机》
软件方面不如去看《电脑爱好者》......等等,不一而足
算了,这里就不搞杂志评论会了
今后看还是《大软》的吧,辉煌还是消亡靠他自己
谈着谈着就谈到TV Game了,
返回正题
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星际
对Blizzard公司也是崇拜有加
我接触Game这么久
总共崇敬两个公司:SQUARE和Blizzard
SQUARE是TV Game的老大
其FF系列每部都是精品
Blizzard则是PC Game的老大
有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几乎每一部游戏成功
从“Warcraft”到“Diablo”再到“Starcraft”
谁能不知,谁能不晓?
前两天才看到网上对星际的评论只有两个字:
完美!
谈到这里,不能不把星际与C&C之间作一番比较
作为两大即时战略的巨作
都各自有庞大的拥护者
可以说这两个游戏代表着即时战略发展的两个方向
即“供电型”及“人口型”
C&C的建筑受电力制约,因此核心便是电场
我们称为“供电型”
这类即时战略游戏对兵的数量没有限制
而星际则恰恰相反,
建筑是没有限制的,对人口却有200个的上限
控制人口是我国也是星际的基本策略嘛!
这一类我们叫“人口型”
这两类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星际中有“战争雾”的设定
当敌人的所有行为都在你的监视之中
相比之下,
星际更像真正的战争
另外,星际中的“隐型”的设制更为精当
偷袭的成功率增加,引进“反隐型”概念
使得游戏的思路更谨
另外三个种族之间的实力出奇的平衡,也使游戏性大增
以上这些使得星际在我写这篇文章时
仍是各网吧及网上最热门的竞技游戏
高一下的整个学期
我们都在打星际
在那一段时间里,
我们的技术提高得很慢,可以说是原地不动
网吧中的高手也越来越多了
经常有能打得我们满地找牙的人
我迷惑了──
难道这就是我们星际水平的极限吗?
难道注定我们是失败者,成不了高手吗?
望着某些1班的同学
由打不赢到可以轻易菜我们
我们只能叹息
也许这需要天赋吧
我明显的开始放弃了
对星际的热情也开始减退了
──没有赢的希望,比赛也就没意义了
多次的失败,而且是输得很狼狈
我开始考虑
是否我并不适合玩星际?
又或者是我没有打即时战略的天份呢?
也是在这段时间中,我总结出了星际第一定律
我开始回想以前打KOF的时候
玩格斗游戏,我起步很晚
当Ghost已经称霸学校附近的街机室时
我还没看过KOF呢
不过在Ghost的帮助下
我苦练KOF,终于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其中有痛苦也有快乐
当妆被人菜得几乎汉脸见人时的痛苦至今无法忘记
对了,就是这种感觉
那时被人菜时和现在的感觉是这么的相似
这么的真实
也许我不该这样就放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