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 中国电信>>临时>>网友laolaoda的文章>>较真的人

主题:较真的人
发信人: laolaoda()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1-17 15:14:08), 站内信件
一群与电信业 
  沈洪嘉、武杨、翁寒松、杨成军、雷汉生、杨立荣……
  国际并轨大势所趋

  1998年,中国电信成为与中国足协一样备受批评的一个“受气包”。不
过说句公道话,二者的背景有所不同。中国足球是屡战屡败,而中国电信却是在
90年代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只是由于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滞后,其收费政策
与服务水准的改进与消费者的要求尚有距离,1998年,广大用户积蓄已久的
抱怨终于喷涌而出。
  公众的普遍关注催生出1998年12月29、30日在京举行的邮电资费
调整听证会。众所周知,听证会的结果已在1999年3月1日付诸实施,尽管
它与电信用户的要求仍有一些距离。
  这里要说的几位消费者并未参加上述听证会,但国人多少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作为新闻界人士,我们甚至为他们锲而不舍的执着较真感到惊讶。
  沈洪嘉,一个早已响亮的名字。1998年3月20日,他在本报初次亮相
质疑电话月租费的文章,以及同年4月3日发表的《立即取消电话初装费》一文
,开启了1998年全国范围内的电信业大讨论。随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
全国诸多媒体的褒扬性报道,山东济南这位退休的副教授、济南市前政协委员几
年来的呐喊迅速获得广泛共鸣。时至今日,他仍计划举行一个“电信消费与法律
研讨会”,并拟打一个“电信资费知情权”的官司,他仍需要公众的支持。他的
电话是0531—5959960。
  武杨,一个终于可以公开身份的作者,原国家体改委调研室副司长,真名叫
武虹光。早在1997年,他要求对电话初装费明晰产权的文稿便提交给本报。
沈洪嘉出现后,武虹光的文章以“武杨”的笔名面世。一位读者随后来电称叹:
“真是开启民智!”今天,电话初装费成为调价后降幅最大的一种电信资费。信
息产业部也一再公开表示:交电话初装费是广大用户对国家电信事业发展作出的
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翁寒松,原邮电部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早在1997年8月,他就在《
经济参考报》上发表长文《中国电信业该开放了》,矛头直指中国电信业的垄断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要当领队和教练员。”他向中国电信提出了“
盛世危言”:中国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势必面临跨国电信公司的
巨大冲击。这篇文章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文章”一等奖
。1998年,翁寒松又在多家报刊连连撰文,从宏观到微观,直言中国电信的
问题与出路。
  杨成军,江西丰城县工商局干部,曾任该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针对当地电
信部门一系列混乱不堪的收费,他上北京、下广州,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大声
呼吁,直至走上法庭起诉电信局强收话机代维费。曾有人私下劝他:“要多少钱
开个口嘛。”“干嘛那么死脑筋。”杨成军不做“看客”,当然更不会做“掮客
”。
  与上述4人相比,武汉的雷汉生与成都的杨立荣身份更显“卑微”。雷是一
家职工医院的医生、残疾人,杨是铁路单位的病休职工。一病一残之躯,却因电
信局给予的切肤之痛而毅然走向法庭。沈洪嘉等人对电话月租费的质疑被雷汉生
首先诉诸法院。雷的举措带动了当地多名律师对武汉市电信局的起诉。官司连连
搁浅或败诉,雷、杨二人却是屡败屡战。
  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115.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