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olaoda()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1-17 15:14:08), 站内信件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电话的个人越来越多,电话资费也就成了大家 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国际通行做法,衡量电话价格水平如何,需要对三方面的 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初装费、月租费和计次费。
我国现行的电话价格结构为“初装费+月租费+计次费”。根据《国际电联 1998年电信发展报告》,在全球有数字提供的186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37个国家 和地区与我国相同,采用“初装费+月租费+计次费”的计费方式,占总数的74 %;有4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包月制”,即“初装费+月租费”,只占总数的22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超过765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采用这种方法; 其余极少数国家使用单独的计费办法,如“初装费+计次费”等。
根据国际电联的概念定义及最新统计数字(1996年全球情况):初装费是“ 申请基本电话业务的连接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收取,国际平均 水平为住宅电话144美元,单位电话208美元。今年我国电话初装费下调后,最高 限价1000元人民币,约合120美元,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月租费是“用户使用公众交换电话网每月需付的固定费”。国际电联特别说 明:“这个指标不总是可比的,因为某些经济体在这项费用中包括了一定次数的 免费本地电话”。这说明月租费中包括“免打次数”的情形还不够普遍。月租费 的国际平均水平为:住宅电话每月7.3美元,单位电话每月11.6美元。北京住宅 电话的月租费现在是每月21.6元人民币(含25次免费通话),约合每月2.6美元 。
计次费即每月通话费,“是指利用用户设备(不是公用电话)在同一交换区 内的一次三分钟通话费用”。世界平均水平为每三分钟0.08美元,北京现在是每 三分钟0.18元人民币,约合0.02美元。
初装费是一次性费用,月租费和计次费都是按月支付的费用,可以统称为使 用费。它们之间不外乎四种关系。
关系一:低初装费,低使用费。这是通信网发展水平极低时的典型状况。以 北京为例,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区的电话普及率每百人不足2线,电话初装费仅4 00元,由于很多设备没有复式计费功能,使用的是包月制的计费方法。打公用电 话每次价格为5分钱。国际电联认为,这些“低初装费、低使用费”的国家,“如 果不改革他们的资费结构,将陷于在投资过低和网络增长缓慢的状况中难以自拔 ”。
关系二:高初装费,低使用费。这是世界各国在通信网发展初期的通行做法 。据国际电联分析,采用这种资费结构的国家,如果把从较高接入费中获得的资 金有效地用于扩大通信网的建设投资,“会比第一类型的国家的情况要好一些。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这种政策,成功地推进了我国通信网的持续高速发 展。目前,世界上有近20%的国家或地区处在这个区域之中。
关系三:低初装费,高使用费。这是通信网发展中“最理想的状况”,“通 过有效的管制或竞争,用户可以从高水平的接入和规模经济中得到好处”。现在 只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关系四:高初装费,高使用费。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在这些国家倾向于垄 断经营并制定高额的电话资费”。这才是真正的垄断经营。采用这种结构的国家 也只有十二三个。
我国电信资费调整以后,本地通话计次费最高标准0.22元,仅为世界平均使 用费的四分之一,初装费与月租费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对于今天的电话用 户当然是好事。但在国际比较之中,我们在价格结构上又回到了“低初装费、低 使用费”的状态。
长期以来,为了在加快国家通信网建设的同时尽量减轻广大电话用户的负担 ,也就是“让老百姓用得起”,我国一直采用“高初装费,低使用费”的价格结 构,使本地网一直低于成本运作。随着通信网整体水平的进步,规模效应的不断 加强,建设成本向运营成本转化,电信价格的逐步调整是一个必然趋势。电话使 用费的收入应当能够抵偿电信网络的运行成本,但目前在我们国家,单纯这样计 算出来的价格,电话用户还很难承受。因此,电话资费的调整将会有一个渐进的 过程,它会在电信发展的不同阶段,照顾最广泛用户的利益,逐步与全球大网接 轨。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1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