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dialink()
整理人: (2000-01-16 15:51:19), 站内信件
|
日前南京手机市场出现的入网费降价降到底的手机价格战,使人们看到中国市场 上手机入网费也会出现归零的可能。
高昂的手机入网费曾是影响手机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年来,中国各地 手机价格战频发。由于手机生产基本上是国外公司垄断,中国电信与联通公司打 来打去,只能在入网费上做文章。因此,入网费直线下降。有关方面曾出面协调 ,于数月前,规定入网费为一千元。但实际市场上一直未能执行。
经过多轮价格战后,南京移动电话公司于八月十九日以搞活动为名,推出一 批畅销机型,连机带号的价格就相当于手机的成本价,引起南京市民排队争购,购 买者每天在二千人以上。而仅仅在两星期前,南京电信的手机还打出入网费优惠 到五百四十元。在移动电话公司拼命争取市场份额之际,一向靠价格便宜一点点 的联通公司显得很被动。有报道说南京联通公司打出了入网费二百元的新价。内 行的人们知道,除去SIM卡的价格,这实际上也是取消了入网费。只是有关方面尚 未正式取消入网费。
在南京此举之前,京沪穗曾推出单向收费手机,武汉则推出无话费手机。我 们知道,国内手机只能在入网费上火拼是由于手机的生产基本上为国外公司垄断 ,当我们大打出手时,老外在一边看热闹,象看几岁的小孩为了几块糖果哭闹纠 缠,他们笑嘻嘻毫不费力的默默的把大头装进自己的腰包。我们是应着"攘外必先 安内"的策略呢,还是在糊里糊涂为他人做嫁衣裳?消费者高兴,高兴也只是占了 自己人的便宜。
为了打破手机市场"洋"品牌主导天下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相继启动多项 措施,推动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有关人士透露,国家 将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重点扶持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的移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 包括系统设备、手机和元器件生产企业。日前结束的全国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 化专项评审会,即是国家计委为启动这一国债项目而举行。
另外,针对数字移动通信产品的研发,国家将从每年的电话初装费中提取一 定比例在生产领域,国家从今年开始已经停止审批外商合资、独资的移动通信产 品生产企业。对1994年以后非国家批复的、各地市自己批复的外商投资的移动通 信产品企业也重新加以确认。
有关部门还强调,将严格执行对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配 额制度,加强总量控制,严格执行返销比例,这一比例是国家所规定的,外商独 资和合资企业必须按比例外销其产品,只有一部分允许内销。
据了解,国家信息产业部曾于一个月前初步确定11个企业为手机终端生产定 点。它们分别是:康佳、海尔、南方高科、奉化波导有限公司、中国科健有限公 司、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泰丰电子有限公司、TCL、厦门厦新电子有限公 司、北京506厂和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公司。 此前,国内只有三个企业获得了 手机生产的定点,分别是厦门华侨电子有限公司、东方通信和深圳中兴。信息产 业部的一位官员说,定点的标准是明确的,主要看企业四个方面的分数:资金、 品牌、生产能力和技术。
自从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发展数字移动通信民族产业之后 ,手机国产化便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后来又传出国家将重点扶持18家企业,企业 界更是蠢蠢欲动,先后宣称将上手机项目的起码有20多家。在这种持续高温的形 势下,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控制的信号,却无疑说明了手机项目不可能"一哄而 上"。防止重复建设和保持适度竞争是国家有关部门在总量控制上的着眼点。一位 业内人士说,由于VCD产业恶性竞争的前车之鉴,国家在发展手机产业时一开始就 明确了宏观控制的思路,以免手机步其后尘。而目前新一轮的调整,其思路和调 整幅度尚未得知,相信很快将见分晓。
来源:http://www.gz2000.com
--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8.2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