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lliamlong()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1-16 15:51:19), 站内信件
|
部分香港公司最近以内股内地有线电视或互联网业务为招徕,获得投
资市场积极反应,原因很简单,中国大陆的上网比率仍然偏低,电话用户
近五年虽然数目增幅较大,但仍远远落後於需求,如果能够在大陆电讯网
络市场分一杯羹,其盈利前景是非常吸引的。
但是,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昨天在北京的记者会上重申,中国不允
许外商参股或参与通讯网络的运营,至於外商曾经一度憧憬中国政府会「
网开一面」让外资参与的增值服务如互联网内容供应(ICP)及互联网服务
供应(ISP)也遭吴基传否决,一概拒外商於门外。
中国政府对电率业的政策向来十分明确──外商不得参与网络经营,
只可以投资在设备生产、提供贷款或参与研究开发。最近外资公司蠢蠢欲
动,主要是寄望中国加入世贸之後会开放电讯市场,因而先行一步,企图
霸占有利地位。对国外的电讯企菜而言,它们偷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想分占大陆电讯市场的庞大利润,对於提高内地电讯业的水平等等,只是
次要目的而已;但这种「唯利是图」的动机却无可否认会推动大陆电讯市
场的竞争,最终对大陆电讯业、消费者以至内地电讯技术水平都会产生正
面作用。
平心而论,大陆电讯市场并不是铁板一块;九八年人大通过成立信息
产业部,确立政企分开;同年信息产业部着手把中国电信分成四家公司,
各自负责无线传呼、流动通讯、固定电话和卫星通讯服务;九七年开始试
点进行邮电分营,九八年顺利完成。至於网络竞争,中国大陆其实也有几
个网络并存,包括原属邮电部的公共电讯网;第二家电讯公司联通拥有的
电讯网;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电力、铁道和解放军等部门拥有专线通
讯网等。但数网并存的局面并没有演化成为网络之间互相竞争,国家电讯
部门的网络仍然垄断了国际长途、国内长途、市内电话服务、数据传送及
互联网市场,另一家名为质中国电信竞争的联通只能在流动电话服务参与
竞争,但联通由九四年成立起计,五年下来只能占全国流动电话市壬不足
百分之六,无法形成竞争局面。
国际电讯市场开放的经济清楚显示,如果没有网络之间的竞争,根本
无法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的目标。吴基传今年三月接受内地杂志访问
时表示「以後在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层物理网,而不是搞两层网。要充分利
用这个网络,在国家政策规〖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换言之,信息产业
部作为电讯业的监管者,并不主张进行网络之间的竞争。但多个国家改革
经验都证明,如果没有可作竞争租用的基础电讯网,要改善电讯服务将非
常困难。目前这种垄断状态不打破的话,大陆电讯市场难以出现新气象。
开放电讯市场引入竞争的先行者是美国;七十年代中,联邦电委员会
批准MCI提供长途电讯服务,形成第二个电讯网络,打破了AT&T独家垄断,
美国电讯市场才真正出现网络竞争。九六年美国通过新的电讯法,更进一
步容许有线电视、电力公司等拥有网络的机构加入市内电话和国内长途电
话竞争,彻底打破了美国电讯市场的竞争障碍,结果触发电发公司大规模
合并重组,大大提高了电讯技术创新服务;消费者得益更大,最近美国国
内长途电话大幅减价,业界相信最终甚至会免费提供服务,开放竞争的好
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比之下,德国的电讯市场开放犹疑不决,尤其两德统一之後,德国
电讯(DT)肩负重建前东德的电讯网络,令德国政府不敢放胆开放市场。
直至去年德国电讯的垄断地位才告结束,一家新经营商取得固经营权,而
流动电话供应商亦获准入固网市场提供服务。一拖再拖的结果,令德国电
讯业落後於主要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英国电讯在八三年开始与水星进行
两网竞争),前车可鉴,中国政府应该汲取教训。
朱熔基总理四月向美国提交的开放电讯市场建议,以及正在草拟的电
信法据说都有意开放网络之间的竞争,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力量似乎非
常强大,以致大陆整个电讯市场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由於政策不明朗,现
阶段任何声称可以参与内地电讯网络营运的投资,都是一厢情愿而且风险
极高的。(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五日)
-- ☆ 蓝色月光 ☆ [email protected]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bbs.huizhou.g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