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 中国电信>>新闻,旧闻>>1999年内的新闻>>[转载] 关于中国电讯产业发展战略的采访(1)

主题:[转载] 关于中国电讯产业发展战略的采访(1)
发信人: williamlong()
整理人: (2000-01-16 15:51:1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williamlong 所发表 】

              和人人有关的一场辩论
         ——关于中国电讯产业发展战略的采访札记(下)

                ·王伟群·

● 周其仁访谈之一:“可竞争的重复建设”是必要的

  在各方的论战中,“重复建设”成了争论的焦点之一。

  王小强认定:“只要基础网掌握在经营性公司手中,那些无网的竞争者就免不了被
‘揉搓’的命运。”他引用了美国AT&T公司被地方市话公司“小贝尔”揉搓的案例
:80年代,美国电信巨头AT&T被肢解成7个地区性“小贝尔”之后,小贝尔们借
助基础网照样垄断,设备陈旧,服务差,收费高,打市内电话比打长途电话还贵。19
96年美国颁布新电信法,鼓励长途和市话竞争。结果,由于小贝尔的地方垄断,各种
纠纷层出不穷,AT&T痛不欲生,顽强周旋到1998年2月,正式宣布放弃进入地
方市场的企图。

  记:看了你们的一些报告后,我有一个感觉,在很多方面,你们三方的观点是一致
的,比如,你们都认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的问题;你们都同意:没有竞争就
没有发展;你们也都看到了美国等国家电讯产业的发展之路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而
你们的结论却大相径庭。

  周:按照小强的观点,基础网是行政性独家垄断的、“不准入的”非市场竞争领
域。只有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直接加以控制,才可能做到面向竞争性的电信服务公平开
放、公平接入、合理收费。否则,那些无网竞争者终究避免不了在进入条件和收费标准
方面被“揉搓”的命运。就象AT&T被小贝尔揉搓。

  记:在中国也一样,比如中国联通被中国电信“揉搓”。据说,现在在很多城市,
用联通的130的手机打不了119电话。王小强接下来的观点是:“从逻辑上说,只
要电信与基础网不分开,根本解决问题,只能靠重复建设。”但是,无论是王还是方,
都认定,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绝没有可能“承担重复建设的后果”。“重复建
设”恶名昭著。如果按照前面所说,八五、九五6000个亿,这还不算全国各地有线
电视网络的建设费用。如此巨大的投入,大概是不能再有了。

  周:这种思维模式,只看到重复建设会产生一种社会成本,而没有看到如果不支付
一个重复建设的成本,社会可能要支付另一种成本——因为不准重复建设而导致的独家
垄断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成本。举个例子吧,几年前,上海广电局在决策发展有线电视网
络的时候,决定租用上海电信的光缆干线,以便免除重复建设。但是,由于上海广电没
有自己的主干光缆,它在向电信租缆时就居于不利的谈判地位。上海电信后来果然逐年
提高租费,以致广电不得不得出“租不如建”的结论。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上海广电在
花费了共6000万元的租金以后,最后还是投资建设了自己的主干光缆网。

  记:多长时间花了6000万租金?

  周:三年。

  记:确实惊人。那么如果上海广电自己建网,成本将会怎样呢?

  周:绝对用不了6000万。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建设就成为一个正确的策略。因
此,我们绝不能孤立地讨论重复建设,而应该比较重复建设成本与垄断成本这两者孰高
孰低。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在垄断成本和重复建设成本之间,两害相权取其
轻。

  记:按照王小强给出的价格,中国国际长途电话的平均单价为每分钟29元,等于
美国的6倍。以1997年中国国际长话业务150亿人民币计算,那么如果这些国际
长途全部从美国打回中国,按照美国的平均国际长话费收费,只需要25亿元就可以完
成同样的通话量。

  周:换言之,仅此一项,中国消费者为中国电信垄断支付的成本就高达125亿元
!再按照资本产出率(3∶1)计算,为了产出125亿元的可与电信国际通话竞争的
电信产品和服务,需要大约375亿元的总资产。所以,凡在375亿元之内的重复建
设投资,都是合理的。这个数目,比起全国广电有线电视的联网的总投资来,差不多高
出整整一个数量级。要减少社会的总损失,只有开放市场开放竞争。这个道理,适用于
任何垄断和重复建设并存的领域。

  记:我想起了今天早上读到的一条消息,说是由于民航和公路的竞争,今年9月铁
路旅客发送量下降了8.4%。而10月1日火车提速后的15天内,日均发送旅客数
大增,同提速前比增长了2.6%,一些重点干线严重超员。把被民航和公路抢走的旅
客又抢了回来。

  周:好事!有铁路,还建什么高速公路,那是什么投入,一公里需要一个亿!算不
算重复建设?可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建设,铁老大就永远是老大,永远没有效率,永远
不会提速、降价。而且,通讯网络的建设绝不象公路或是铁路网络的建设那样,成本可
能越来越高。相反,随着技术进步,电讯网的建设成本会大大下降。我昨天听说,四川
1000公里主干网,只要2.5亿就全建完了。换个角度讲,由于技术进步很快,网
络修建的技术风险非常高。现在建网不是秦始皇修长城的概念,修一座可用上两千年。
现在集中投资修一个网,很可能就错了,用不了几年就落后了。所以,你不如分摊给若
干家,让他们进行不同的技术模式选择,可能就是安全的。

  记:再退一步,既然国家已经花费巨资建设了八横八纵格状光缆系统,既然这一庞
大的系统目前仍然使用不足,那么我们设想一下王小强的方案,将它变成国家基础网,
然后让中国电讯、中国联通或者是长城公司等等其他的公司都成为平等竞争的经营者。
这只是个理想状态吗?

  周: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所有电信服务的接入价格究竟可望在一个什么水平?

  记:如果先假设国家基础信息网是免费使用的?

  周:那么先期的投资如何还本付息?你再想想北京的二环路三环路,因为不用交
费,所以根本走不通。电讯网络也是一样,如果免费,怎样避免过度拥挤的问题?

  记:我们再假设它象城市公共交通和供水供电供煤气一样,收一部分费,政府再提
供部分补贴?

  周:那么这部分收费如何定价?拿什么来补贴?

  记:按成本收费呢?

  周:没有竞争体制,如何确定成本和合理利润?更重要的,究竟有何种机制能够保
证基础网在政府手中的营运,可以象在竞争的市场上一样,有不断降低成本和收费的动
力?问题不在于是不是6000个亿,而是如果只允许一家去做,投资不可能节约,为
什么要花6000亿?为什么中国的长话费这么贵?电话设备、交换机设备30%是国
产的,很有竞争力;我们的市场规模不小,据说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我们的劳动
力比美国便宜多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花29元,人家只要60美分。就是因为没有竞
争对手。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如何保证投资是有效的,如何保证今后的经营是有效的?

  记:我们再设想一种状态——国家基础网,低效,但也许公平?

  周:不可能!这一前景就是寻租,寻租产生的腐败在中国改革开放这20年中,我
们见到的还少吗?而且,从经验上看,中国的电信机构,难道不从来就是政府的一个部
门吗?如果不是政府部门所拥有的政企不分的垄断权,中国电信能够让消费者和社会舆
论如此诟病其收费昂贵、服务低劣而又拿它没有一点办法吗?所以,基础网络必须开放
市场竞争。基础网络不开放,所谓电信服务的竞争没有实际意义。

● 周其仁访谈之二:邮电、广电之争

  我国的有线电视网是自下而上建设起来的。虽然全国已建成190万公里的有线传
输网,用户高达7500多万,但众多有线电视网实际上都还只是分散独立的“单位”
局域网,远没有成为联成一气的远程网。原国家广电部计划在推动省联网的基础上,要
到2005年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网的技术前景十分看好,电信、电视和国
际互联网都可同时实现。如果这一网络建成,相信在中国的电讯市场上,即将增加一个
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记:在5月的梅地亚会议上,方宏一当面称王小强的方案“实际上正中中国电信的
下怀”,因为“中国电信早就想吞并有线电视”。而王小强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听
说哪个国家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个通讯网。在
中国这样一个面临开放竞争挑战的超级发展中国家,提倡有线电视全国范围自成体系地
重复建网,恐怕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推论。”因此方宏一推断,照王小强的方案,中国电
信就很容易消灭一个在未来通信市场上“能对中国电信构成更大的威胁的竞争对手,维
持其垄断地位”。

  周:这里先引一条市场并购的消息,说明有人实在把市场潜能看低了。6月24
日,AT&T在美国宣布以480亿美元收购TCI。这个TCI不是别人,正是在各
地拥有1400万有线电视客户的全美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AT&T的收购意图,首
先就是开通开发市话市场的新战略通道,并且实现“通过一家公司的一条连线,提供全
方位电信服务的组合”。它代表了长话和有线电视两种网络资产的结盟。AT&T通过
TCI的宽带电视传输网络,不但可以很方便地把它的长话业务做到1400万户TC
I的客户(以及潜在的总数为3300万户的美国家庭)家中,而且可以通过发展网络
电话和其他因特网服务,两面作战。为此,AT&T准备与TCI一起在未来4年投资
50亿美元改造原有的有线电视网。其实真正重要的是,AT&T构造了一个可竞争的
架构。

  小强曾经精彩地描述了小贝尔们如何成功地揉搓那些长话巨无霸们。问题是他的推
理多少有点问题,似乎除了搬出个政府统管基础网,市场就注定无法战胜这种揉搓。这
未免看轻了市场。市场是什么?市场是在一定游戏规则(主要是产权规则)下允许人们
合法追逐利益的场所。只要有潜在利益,市场上总有人吃不香、睡不着,总有人“水路
不通走旱路”,也总有人不断努力创新和探索。象市话竞争、网络通话这样代表未来无
限商机的领域,怎么可能仅仅两年的挫折,就能够迫使AT&T这样的家伙“放弃进入
地方市场的企图”?所幸小强用了“迄今为止”的限制词,因此文中的结论在1998
年6月24日前还是正确的。6月24日后,这个世界上就有一个国家,跟中国面积差
不多的国家,就有这么一家公司,就是要尝试着“要把有线电视自成体系地改造成与电
信基础网分庭抗礼的又一通讯网”。

  记:这一案例对方宏一应该产生极大的鼓舞。但是我们都注意到,方虽然主张广
电、电信两网竞争并存,却同样没有半点意思要允许电信来插手有线电视。

  周:AT&T收购TCI的案例,不但挑战“有线电视不准办电信”的戒条,而且
同时挑战“电信不准办有线电视”的戒条。AT&T本身是长话公司,收购TCI后,
介入有线电视业务,显示的是长话、市话和有线电视三位一体的前景。我国的有线电视
网络和有线电视台有着与生俱来的弱点,比如远离市场,缺乏契约观念和经营理念,以
及整个系统以“局域网为本”,整合性差,很可能妨碍其更积极地参与我国信息产业化
的历史进程。如同电信部门一样,有线电视系统的“毛病”,难以单靠部门自律可以校
正。允许和鼓励电信办有线电视,如同允许和鼓励广电办因特网和电信一样,对于两大
电讯部门的转轨和转型,都是必要的。

● 周其仁访谈之三:狼来了?

  在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争上,王、方两家都把西方跨国公司的入侵视为家门
口的一群狼。王小强问:“跨国公司龙骧虎视,兵临城下”,“大兵压境、大战在
即”,“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割地赔款,还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迫使美国
率领的15国联合国军在板门店俯首言和?”方宏一忧心忡忡:“中国电信的巨额电信
债权是外国大电信集团对中国信息产业抢滩登陆的现成滩头阵地。”更严重的问题是,
“国际投机资金,就象羊群外的狼,时时窥视着羊群中的病弱者,中国电信就是这样一
只病羊。”

  记:王、方的语言极富感情色彩,我相信很多中国人看了之后都会唤起一种同仇敌
忾的情绪。问题是这种情绪能解决中国电讯产业的问题吗?

  周:读着这些动情的文字,人们好象还在一百年前大清王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
中国电信对策。

  记:假定真的由跨国公司整合中国电信市场,会有什么结果?

  周: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整个中国电信市场最后被一家跨国电信公司独占。如果
出现这个结果,那当然很糟糕,不但是狼,而且成虎。开放竞争了半天,最后还是从中
国电信的独占变成国际跨国公司的独占。当然没有意义。但是这种可能性等于零。原因
很简单,真正要长期独占市场,比如象中国电信独占中国电信市场,非得有行政权力强
制禁止他方进入的“配合”才可能实现。这与我们开放的初衷完全相反。

  第二种可能的结果,是跨国公司进入并整合中国电信市场之后,形成数家巨型公司
之间寡头垄断竞争的局面。果真如此,中国电信的市场状况一定比现在的一家独占要有
所改善。

  记:怎么讲?

  周:在市场竞争性法律结构的限制下,“电信恐龙”们互相之间“龙视眈眈”,谁
要搞垄断提价那一套,就等于在市场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等于补贴竞争对手。
寡头竞争的结果,首先是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中国的消费者也可以在各个电话公司
之间跳来跳去了。为了争夺客户,“两个魔鬼”也比“一个天使”还要可人。市场竞争
可以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转化为竞相降价、改善服务和技术创新的力量。

  记:那么,一旦形成电信市场上寡头竞争的格局,还有没有中国公司的份?

  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但凡开放了的市场就一定成长起了一批拥有竞争力的中
国公司。比如电脑业的联想和方正,家电业中的长虹、科龙和海尔,以及通讯设备行业
中的华为、中兴和巨龙。所有这些都表明,产业对市场开放、市场对外资开放的结果,
并不注定就是外国跨国公司主导中国市场。以电信设备制造为例,华为公司和大唐、巨
龙公司一起,在1996-1997年间,已从投资10亿美元的爱立信、NEC和其
他外国电信设备公司手中夺回几乎达50%的中国市场份额。美国《经济学家》杂志为
此专门刊文警告西方公司,“如果继续低估华为公司这样新一代中国企业,将是自冒风
险”。我们有理由对开放后中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多一点自信心。

  记:有道理,我想起美国一家知名的家电产品目前在中国的销售,不得不贴上中国
家电的牌子才能销得出去。以往是倒过来的。

  周:其实我们中国人今天的主要尴尬,还是面对着太多由“自己人”组成的部门、
“公司”和机构,以电信为例,为了打个电话,消费者就要承受5000元的“初装
费”,以及比美国贵5倍的国际长途通话费和质量低下的服务。有这样的代价垫底,中
国的消费者还用得着害怕天下哪一匹狼?

  记:有人提出,政府统一掌握了基础信息网,可以象美国小贝尔“揉搓”AT&T
一样,“在种种环节上,限制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和业务纵深,保护民族工业”。

  周:有没有搞错?小贝尔“揉搓”AT&T的结果,是美国居民和企业客户为市话
的垄断“买单”;而他们所说的国家基础电信网,要在中国的电信市场上“揉搓”跨国
电信公司,最终可是要中国的电信客户额外付账。名曰“揉搓”外国公司,讲到底主要
还是“揉搓”咱们中国人。这样的招数,偏偏要叫什么“保护民族工业”!所以狼还是
不狼的,实在不能以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来划线。决定性的因素
是市场规则:是开放竞争,还是行政性独家垄断。我的判定很简单,谁搞垄断谁就是
狼。

  中国实在没有必要逆全球电信开放的进步潮流,自作聪明另搞一套。因此,必须分
步开放中国电信市场:

  第一阶段,考虑回叫业务的合法化和通过立法“分立”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和市话
业务;

  第二阶段,考虑允许联通与有线电视结盟,经营市话业务;

  第三阶段,考虑分别增加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络公司的国内许可证


  第四阶段,考虑国际电信公司经营中国长途电信、市话、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络的许
可证;

  第五阶段,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和数据传输业务的交叉;最后,完成全新的电信立
法,奠定全面执行我国电信和信息产业的法律基础。

□ 原载《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1999年1月4日



--
                                            
  
  ☆ 蓝色月光 ☆ [email protected]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
※ 转载:.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bbs.huizhou.gd.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