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教育·文化 ☆>>文学>> 中华诗词理论体系初探

主题: 中华诗词理论体系初探
发信人: man88()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2 13:12:53), 站内信件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华诗词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继续解决继承
与革新的问题。对于继承什么,如何革新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指
导。历而,必须弘扬中华诗词理论的优良传统,以防止盲目性,增强科学性。

一、诗艺哲学层次

  诗艺哲学是最高层次的诗词艺术观和最高层次的创作方法论。它决定着各种诗
歌理论的艺术取向和各种诗歌流派的风格。中国诗词理论的民族特色,主要是儒
道结合的特色:后来除佛学影响较大外,玄学、理学也有不同的影响。

  (一)儒家五论:万物同和的世界观;日新又新的发展观;感物动心的认识论
;和顺和善的道德观;“天下为公”的社会观(人道观)。

  (二)道家四论:阴阳太和,天道自然,相反相成,通变发展。

  (三)佛家四论:世界观上之“大千世界”的无限与无常;认识论上之色相悟
常,八识、顿悟与定慧双修;人道观上之众生平等,一切为众生,为一切众生;
人生观上之“常、乐、我、净”的觉境与善境追求。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觉的能动的反映论、发展观和社会意识论。以辩证唯物
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总结和弘扬中华诗词
理论的优良传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理论层次

  研究清楚基本理论层次上的重大是非问题,才能正确处理技艺层次上的问题。
凡是重技艺、轻理论者,在技艺问题上应难免片面性而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之
弊,自南朝忌“八病”,到元和年间已忌“二十八种病”,康乾及同光至今,又
增忌二十来种病。诸忌拘情,有伤真美,诗路狭窄,障碍重重。弘扬中华诗词理
论的优良传统,革除流弊,势在必行。

  (一)本质论:感物动心,言志、缘情。中华诗词是以言志抒情为其本质特性
的可歌可吟的民族艺术形式。中华诗词的全部理论和技艺问题,都是来源于言志
抒情这个本质的规定性而产生和展开的。

  (二)创作论:为情造文,情深文明;因情立体,百花齐放;先质而后文,文
质彬彬。

  (三)韵律论:韵律依情,声情并茂,韵随情发,律随情变;同声相应,异音
相从。

  (四)审美论:真善美之统一。“和顺集中”(善),“英华发外”(美),
“不可以为伪”(真)(《礼记·乐记》)。儒家言真淳,道家言自然,真淳自
然若清水鞭蓉。真淳自然之美,来源于客体,完善于主体,是科学的审美论。

  (五)和谐论:诗乐者,“与天地同和”,“反归人道之正也”(《乐记》)
。以言志抒情为核心的意、景、情、辞、律等的多样统一,整体和谐,体现天道
、人道、文道之间的统一与和谐。

  (六)功能论:气盛化神,兴观群怨;在新时代之功能。

  (七)发展论:为时为事,通变发展。今不通古,无继承;古不通今,无革新


  (八)品格论:人品与诗品,气质、风骨与文采;诗的气质与作者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实践、文化素养等的关系。

  (九)雅俗论:雅俗共赏。雅俗趋时而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雅俗问题;当前
的雅俗问题与“两为“方向。

  (十)技艺论:技艺之行止,应止于真善美之统一。否则,乃技术而非艺术。
观止并重,技艺双修,诗观诗论求正道,技艺行止走活路。

三、技艺行止层次

  解决技艺层次上的问题,应以上述诗观理论层次上的正道理、大道理、活道理
、指导,防止孤立、片面、绝对地去处理技艺层次上的一些相互关系问题。

  (一)赋比兴的区别与统一。

  (二)直与曲、显与隐、深与浅、繁与约、常与奇、古与今等相互关系的正确
处理。

  (三)形象与意象,形象与理性。灵感与神思,生活与意境。

  (四)宫商、四声、平侧(仄)与心声、心律之关系。情感节奏与声律节奏之
关系。

  (五)意、景、情、辞、律等关系的统一和谐之技艺问题。

  (六)宏微远近,高低开合,虚实幽明,动静疾徐等时空艺笔与抒情之关系。


  (七)物、情、气与神,诗情与诗味,妙悟与苦吟。

  (八)发自心灵的“天籁之声”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0.4.23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