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教育·文化 ☆>>文字>>失去音律的词

主题:失去音律的词
发信人: chinaweiming(微明)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2 12:58:25), 站内信件
                     失去音律的词
    词本是和乐的文学,所以必须得择凋,择腔,以配合音乐的律。古人的作品严分字声的平仄,四声,五音,阴阳,目的就是要用文字的声调来配合加强音乐的声调,这是宋词的特点,但是一旦失其乐性,作词对以上事项便无从着手,那里还能轻易写出好词
                    词调的感情
    词的内容感情是和词调息息相关的。一首词是婉转,还是激昂,不光在词意,还要和句度的长短,语调的轻重,叶韵的疏密相配合。例如,贺铸的《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  豪纵。轻盖拥,连飞  ,斗城东。轰饮酒卢,春色伏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簇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风,明月共,漾孤蓬,官  从,怀      
  ,落尘笼,薄书丛。    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全词一共三十九句,其多为三言五言,三十四句压韵,又以懂、东、冻平上去之声通叶,字短、韵密,字音洪亮,再配以激昂之词,便体现出唐代边关风情,甚是高亢,与其相似的还有《满讲红》、《念奴娇》这都是词调豪放一类。所以说古人写词是按照所要表达思想来选择词调的。
    现今古词以失去乐理,所以在选词调时,只能从句子上分析,一般如果压韵较匀的,感情必是比较宽舒;用韵过疏过密,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  句的,感情郁闷;平仄均匀的感情祥和;多用排偶,感情坚重。另外也可以查书选调,看古人用法如何,选为己用。
                   论填词
    宋杨  《作词五要》:“第三要按词添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实取焉?”古人有自己写谱自己填词,又有先写词,后上谱的。其关键是他们都按照音律作词。但我们并不明白词的音律,所以按照音律作词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照古人的谱填词,但我们不懂古人词谱的音律,词调与内容不协调的事一定是经常发生。并且要是选前人的作品(词谱)按字句添之,词的音乐性便没了,倒成了和诗韵一样了,倘若只按照诗韵来添词,而不是按音律来添,这便不是真正的按谱填词的意义了。难度也是非常的大。一旦找错了韵律(不只是指平仄)词的节奏就会随之改变,看起来是非常不伦不类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添首好词难在我们得揣摩古人词谱的音律,这对我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词这文学种类还能否发展。
                     词调之五音与阴阳
        词有五音,分阴阳,李清照论词:“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请浊,轻重”五音是指发生部位,即唇、齿、喉、舌、鼻五类。五声是阴平、阳平和上、去、入三声。清浊,就是阴阳,阴声字清。阳声字浊。说明了就是什么时候该用鼻音,什么时候该用齿音,都必须得通晓音律才能明白,填词时才能注意到。张炎《词源》讲其父亲张枢填词“每作一词,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协,随即改之。”又有张炎叹说:“信乎协音之不易也”。知其韵律,尚且如此,对于我们这些不知当时音律的,又怎么能顾及到那些
作一首好词,更是难上加难。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