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心情)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8-29 17:28:34), 站内信件
|
马寅初并非是纯粹的学术中人,而是有着强烈批判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并且有很大的参政意识。
所以,回国以后,除了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等学术职位之外,从1928年起就被国民党立法院院长孙科请到南京政府立法院工作,至抗战初期,先后担任经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委员长。但他还是不断抨击国民党的经济政策,直至入狱。
但是,1949年之后,情况有些变化。
1949年10月19日,马寅初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浙江大学校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6月1日任新中国第一任北京大学校长。一直到1960年被解除所有职务。
在此期间,他表现得非常的收敛,除了歌功颂德,对国家政府不再作批评了。就是在1957年毛泽东号召民主党派帮助共产党整风时期,各民主党派对“外行领导内行”的党委制颇为不满的背景下,马寅初发言明确表示,学校中的党委制无论如何不能退出学校。
但是,祸起《新人口论》。
1954年9月,马寅初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过详尽的社会调查,他开始注意到中国的人口问题,他在视察浙江时说:“人口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势必会冲破经济,冲破一切”。开始了多方面的奔走呼吁,也颇有成效:
1956年中央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规定:“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
1956年9月,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中提出在计划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的节制;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人类要控制自己,作到有计划地增长”;
1957年3月,在中南海紫光阁,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听马寅初讲人口问题。马寅初的发言博得了他们的一阵掌声,毛泽东笑着说,马寅初今天讲得好;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的整版,刊登了《新人口论》全文。
与此同时,马寅初到处演讲、接见记者,对自己的人口理论进行宣传、交流、讨论。
马寅初又一次风靡海内,值得注意的是,他这一次是作为政府人员而非政府的批判者。
事情似乎是一帆风顺地进行的。
马寅初立马将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但他遇上的是一个极端的年代,没有学术的生存余地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