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诸子百家>>>>谈秩序------初涉儒学(一)

主题:谈秩序------初涉儒学(一)
发信人: jianxuewaner(道非道(花飞雪)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23:20), 站内信件

    因为有人居然说儒学是一艘破船,破便破,还是碎的。这让我大有一种望其而老泪纵横的感觉,不是说我哭她的破或碎,而是有人这么不了解她,倘几十年以后,有人从故纸堆里翻她出来,大叫"这个还可以用!"以为发现了什么珠玑般地喜悦。或是因为没有承传,像先秦诸文一样在秦火中残破而使后人惋惜。那真正就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悲哀-----本来因为文化断层就够浅薄的我们,还要背上一个无知不识货的罪名。
    我不想从什么大的方面讲,这个版主会做的。我只想从一个小民的角度,通过自已的一些浅陋理解来说说,或者说是心得吧。其实儒学博大精深,以我智力又怎么谈得清呢,不过是愚人百计,必有一得。我且妄言之,君且妄听之。以求在这兴起一个小浪,让大家都来关注这艘搁浅的大船。

    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无外是讲秩序。
    万事万物都有秩序,都在秩序中。超越或违背这些秩序的便是出轨,便要受到惩罚(自然的或社会的惩罚)。
    自然的秩序只能掌握,不能改变,所以儒家更多地是规定社会秩序。
    
    儒家的秩序,简而言,就是人伦,君臣。
    人伦自不必说,父父子子,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利,不管社会怎么样地发达,就是到了那种国家幼儿园的阶段,小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而父母的晚年也少不了子孙的斑衣绕膝。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关怀,是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这甚至超越了伦理的范畴。至于兄弟姊妹,那就更不待言 ,试想一个与兄弟姐妹都相处不好的人,能设想他与其他的人相处得好。一个连兄弟姐妹都不爱的人,会博爱。我想起那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是呀,一个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能试想他能成佛,成道,甚至得引入天堂。
    君臣。我不主张静止地看问题,时代在发展,观念也应有变化。儒家的君臣从来就不是那种愚忠,它是一种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关注,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参与。"君子之仕,行其宜也。"君子的出仕,就是做他应该做的,这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在封建社会就是辅助君王,教化人民。在民主社会,自然是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这就更需要我们树立这种责任感,多一点这些关注,多一些参与。自身的修为固然也重要,但自身的修养不过是为了能更好地参与到这种责任中来。讲到道家的隐,便有大隐隐于市之说,佛家也自有十三棍僧救唐王。试想不以天下苍生为念,念佛何用,信主干什么,求仙又何为?
    你的生理地位决定了你要上事父母,下育儿女。你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要做你该做的事,并尽量做好。
    


----
我左小虫,右飞蛾,腰间有蝴蝶。
蚁挡让蚁,虫挡让虫。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