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damlee9(adamlee)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5 23:29:44), 站内信件
|
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上】 ◎莲华生大士作 ◎刘巧佛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勒」
1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2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勒,」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三眛耶 嘎嘎嘎
3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盘同时圆具一心之内,它的本性恒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它空明无染,永是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赌。因此着文,为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无人得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行,也无续修。
4 谛听!有幸佛子,谛听!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若妄见。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的心性是十可悲的谬误。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其它行者亦各执一论,自作缠缚,无缘得见净光。声闻缘觉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别见所障。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着。事乘与瑜珈乘执着本尊外相而受缚。大瑜珈(方便父续)及随瑜珈(般若母续)则因分别空性与绝性为二而生惑,从不二的究竟观之,他们因分别空觉为二而不入歧途,唯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方能证入佛性无碍。由自性观之,不论凡俗,娑婆与涅盘本来不二,只因你不断造作贪嗔诸毒,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因此,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藉今日开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的因缘,你终将明白,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不论你修持合法,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三昧耶 嘎嘎嘎。
5 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有人视它为具体存有,实际上它并非实存。然而他又是一切之始,涅盘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意;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能;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一本体;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阿赖耶,或一切种;有人它为平常心(觉)。
6 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豪痕迹,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它境所染,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无思无念第观照自我,落仅仅纯粹的观察,为见明空之境,并无任何观者存在。当既非永久,亦非受造,然而他绝非虚无,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然而他亦不是一般物质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总之,我们本具的自觉,绝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此觉空名无染,非由他生,它真实无杂,明空不二。它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他之道。
7 在这本觉,法报法三身圆满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故是报身;因它能够自在显现,故是化身;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便是觉性的本质。
8 谛听这殊胜的开示,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本来空明,纤豪未染,
你怎能说,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你的修持本来无所执,一无所求,你怎能说你修持不佳?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你怎能说,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你百般寻找,为何仍说你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由是可见,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确有,你怎能说此念未生?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不修不整,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进入空境?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无为无作,你为何还说,你对它们一筹莫展?何况明、空、觉性,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你怎能说,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自然圆满,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说,一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当下寂灭解脱,你为何还说,你不知对治知道?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
9 自性本空,它真的无实无根,你的自性也如虚空,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第秉持着空观,那自然生起的本觉,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好似太阳一般,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这本觉本智,真的是不灭的,好似将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心念变化无常,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不论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体显现,就相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防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切实如此。世上纷纭万象,真的都在他的自身内解脱,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身出又自行寂灭,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如此,
10 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起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再事行之外,岂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三昧耶戒之外,岂令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除了证果之外,岂另有悟者之存在?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审思再三。
11 当你外观身外虚空,若无杂念,亦不受外界所染;你再内观自性,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么,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净,无垢无染。你的本觉净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无云晴空的太阳,阳光虽然无形无象,却光明遍照,不论你了解与否,此乃最胜法义。
12 这本来圆满的净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乃由觉自生,本身却无父母,真是不可思议!自生之无上觉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议!它既无生,故也无由而灭,真是不可思议!它虽然无所不在,却无人能见真相,真是不可思议!纵然流转于娑婆世界,却无损其身,真是不可思议!纵使得证佛性,对它亦无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议!它存在每个人内,却无人认出它来,真是不可思议!明知它在自身之内,你却四出寻觅
13 何其奥妙!这当下的本觉空明朗净,无实可执,仅此,即是无上的知见。它涵括一切,却不受任何观念事物所羁,仅此,即是无上的修持。它不修不整,又言语道断,仅此,即是无上的道行。无虚四处追求,它本来圆满具足。仅此,即是无上的证果。
14 殊胜之正道有四:殊胜的正见:正因当下觉性光明朗净,此光明净性又无暇无疵,殊胜的正修: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净性又无暇无疵,故可称之为道,殊胜的正行: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此光明净性又无暇无疵,故可称之为道。殊胜的正果:正因当下觉性就是这样光明朗净,此光明净性又无暇无疵,故可称之为道。
15 今开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不易之正见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不易之正修,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
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不易之正行,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不易之正果,是为一法,当下常在的觉性,光明朗净,三世不易,故称为定法。
16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诲,便应尽拋过去的之见及一切。断除未来的翼望及筹画。眼前这一刻,纵有念头生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既然,由究竟观之,根本无法可修故无需修持。既然,那而本不散乱,你只虚心不散乱地安住此境。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烂。当它生起时,称为菩提心,亦及悟性,因无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识,因无所散乱,它是体的光明净性,外境外相,既无自性,故自然解脱。明空不二,是为法界。一但物及佛性无到可及,无法可悟,不证自明,便得如实而见金刚萨埵。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下】 ◎莲花生大士作 ◎ 刘巧佛译
17 下面的开示,将为你穷究六种边见,并推翻其说。不论当前的知见学说,立论何等分歧,所谓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觉,它是自然生起的无上觉性。应知,观者及观照本来不二,当你观照,不妨寻找观者为谁,若寻遍不得,此一妄见便顿见其穷而自然瓦解。这妄见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知见及持此知见之人并无分别,若能不落入空见或空境,当下的觉性顿显明空,这便是大圆见。于是,不论识于不识,亦无分别。
18 不论当前的修行方法,立论何等分歧,你的日常觉心具有透视观照的能力。应知,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不论你在修行与否,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沉散乱,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这毫不造做的觉照便是专一定境。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19 不论当前的行事标准,是何等的分歧,你本具的元觉,却是唯一本体。应知,行为与行者本非二事,不论你正在造作或无事,不妨观察一下,是否有一行者存在,若遍寻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无始以来,事行与行事之人本无别,你若能不落入妄见,染着习气,当下的觉性剎那时归于清净无染。既不相应,也不排斥,随顺事物,不加修整,惟此道行,亦本来不二。
20 不论当前的悟境证果是何等的分歧,心性的本质就是本觉,亦即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应知,悟境与悟者本来不二,你不防寻找一下悟境及悟者。若遍寻悟者而不可得,你的悟境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悟境一旦寂灭,便是你新生的一刻。悟境一旦寂灭辨识你新生的一刻。悟境与悟者皆觅不可得,你又不落于执着或贪瞋惧情,当下的觉性便归于本来的清净无染。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元具于你内,此即无上佛果。
21 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本觉原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锣密多,即圆满智能。又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即无上的象征奥义。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由于它是涅盘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这空明常在的觉性,又被称为平常心(觉)。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最终所指,不过是这下觉性而已。
22 于此心外,向外驰求,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也无法穷究这奥义密究竟。如果你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便无由证得佛果。不知识取本觉之人,自然向外驰求,一味向身外寻求自然自我的人,怎会找到自己?好比一个笨人,进到人群中,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妄失了自己,一旦忘失自我,便四处乱寻,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同理如果你不之万物之本性,不知外境原来出自一心,便会在三流转于娑婆。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来,涅盘变得遥不可及。所谓娑婆与涅盘,全凭你一念无名或一念名觉。若由究竟义观之两者本质实在无所分别。你还以为它们存在于你的自性之外,真是极大的错误,本来也是一味(自性而已)。一切有情的心念本来不可分割,不修不整的心性!,只需安住本来自然之境,便是解脱。如果你认不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你便无法认识法界的实相。
23 你应努力觉照那自始自生者,由外相观之,起初似有所生,存在期间,似有所住,最后终将归于某处。可是你若加以细究,它却似乌鸦照井,当乌鸦离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似不返。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既由心生,也由心灭,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净,有如天上穹苍,它的空虚与澄澈本不可分。自生的本觉虽然能生出外境,变成光明透彻又井然有序的万象。此即法性,也是实相。他虽藉外相来显示自身的存在,你心中却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由于它是如此明朗透彻,故被视为虚空,但是虚空只是心性的一个比拟而已,不足以涵盖其意。因为自性虽如虚空,却具本觉,无所不明,天空却无觉性,它的空虚好似死尸一般地空虚,了无生命,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总之,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24 何况纷纭万象,也具有俗谛(相对性的真理)的价值。没有任何现象存 在,它们迟早会消逝。涅盘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只不过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觉察。每当内在的心性有所改变,感受到的外境也随之变迁,因此,你所见到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六到众生都是依照自己的业报而任取外境的。
25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论,或已不灭论来驳斥空论,密法九乘中也各具立场来观外境。人们不仅观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说立论也互异,一旦执着于变化无常的表相,谬误便由此而生。你若能对自新所见的表相,不论它是虚事实,始终不执不取,便是佛境。
26 外境本身并无过错,因为执着才成障碍。你若了知那执着外向的念头,就是自性,此念当下解脱。一切显现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整个宇宙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六到众生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天人的福报毕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下三道的苦境毕现于前,呈现于前,即使贪瞋痴等五毒必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自生的本觉呈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涅盘道上的善念呈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各种魔难障碍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各种净念出现于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证入无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关得万物光影交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证入无边处定或识吴边处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证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一切色与一切空毕现于前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没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27 正因自性无碍的本质,境相才能不断生起,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 体。因此凡是生起之现象,必将在心性内自然解脱,不论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称它由究竟观之,心性不曾离开过一切而存在。这一体性并非建筑在任何有形基础上的,它虽是一,你切无法由任何一边而得齐全貌。它也不是存在某处的实体,因为它不由造作。它也不是虚无。因它的光明及觉性光辉遍照。它更不是各种行色,因为空性与光明是不可分割的,当下此刻的自觉是如此空灵及实在,虽有此觉照,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所悟实在只是被悟而已,一无实质。只要据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脱。我们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议识的干扰,当下体认一切。有如芝麻炸成麻油,牛奶搅成奶油的过程一样,不经榨压,那来麻油?不经搅拌,那来奶油?一切众生虽本具真实佛性?不经修持,如何证入佛果?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脱。他虽不了解其中学理,仍能从经验中一步一步地调练自己。譬如友人亲口尝糖的滋味?那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滋味?错失(本觉),即使班智达(博学之士)也堕入歧路不论他们学问何等渊博,通晓密宗九成的次第,缺乏证量经验,所说难免以讹传讹,离佛第益远。一旦了知(本觉),一切功德业报当下灭尽,若不知本绝,一切得行或恶业,终将累积为业报,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只要你能识破自性中空虚的觉性,善、恶、德、业、便不致落实成报。就如虚空流不出泉水一般,功德与罪业在虚空之境也无法滋生业果。那自生的本觉方能观照透视一切,以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是如此深奥!你必须熟谙自己的觉性。这秘密教勒何等深奥!
28 何等奥妙!『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直接为人开示本觉,这是了未来众生的利益。此论虽精简非常,所有密法、要门、口诀,尽在于此矣!我既已传授此法于当世,仍另将它隐藏某处,作为岩藏密法,使未来善业成熟之人,有缘闻此妙法。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论庶事开示人的当下觉性,定名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此文乃是乌金教主莲华生大士所作,愿这殊胜的解脱之道永不失落,直到娑婆众生毕竟解脱。 (木牛年第八个满月日此岩藏定名为 ring-pa ngo-sprod get mthong -grol,取自rigdzin karma lingpa 传承的 zab-chos zhi-khro dgongs -pa rang-geol. 。一九八五年vajranatha恭译为英文,一九九一年刘巧玲恭译为中文,回向众生毕竟解脱。) 二零零一年二月二十四日Adam-lee恭抄 J
莲花大士开示即身取证简要之法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先寻择金刚上师,以为依止。虔颂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心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基。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静。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心不执着,身随所安。妄念起时,勿随勿制。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