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vyncn(davy)
整理人: bobbytam(2001-08-24 10:35:38), 站内信件
|
为什么要合并?为什么是我们?
这里存在两个层面的原因,在市政规划建设上的原因前边已经列举了,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层面:为了广佛在今后的残酷竞争中夺得更有利的战略地位!
小弟在这列举几点希能抛砖引玉。
一、我们必须超越北京成为成为中国第三城。
为什么非要挤进前三名?理由很简单,你能说出美英法得日的第四大城在哪吗?也许第三是谁都没多少人知道。问题就在这里,人是有羊群效应的,也就是广东商家称之为人气的东西。正常情况下,旺地越旺,一个地方越是多人去就越会招得更多人的想去,所谓是人去我也去。而这种巨大的商业资源只会向知名度最高的地方集中,到美国玩的人谁不想去纽约?到法国的游客谁敢错过巴黎?所以广佛要继续做强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知名度,不进前三更惶论之。
有人会说广州现在似乎就是第三嘛
对不起,不客气地说广州现在并不是第三而上海也绝不是老大。香港才是绝对的老大。且不说上海的GDP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只要看看国际化程度就知道上海还不能和香港比肩。因为香港存在英语水平,国际签证,自主终审权,低税率等等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所以上海虽具有工业积累,人才,中央政策扶持等强势,但在短期之内仍无法超过香港是可以肯定的。
一香港,二上海的格局在中短期是改变不了的了。广州要争就只能争第三了。
明确了这一点后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峻了,现在的广州能超过北京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吗?
很难,北京城建历来是集举国之力,而且申奥成功对其今后十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更何况北京先天具有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
所以,要超越北京,单靠广州单打独斗是没有作为的。要超越,就要靠珠三角的合力。这是广州在今后五十年参与竞争的制胜王牌:一个联系紧密的超级都市圈所能产生的合力是超乎想象的,同时这也正是北京所不具备的。
因此如何尽可能地争取合力就成了关键。
二、我们必须成为珠三角的领头羊
何谓领头羊?上海在长三角的地位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要在所在的地区处于绝对领袖的地位。
反观广州,唯政治是珠三角之中心,而其余两方面则远逊于香港。
整个珠三角内的经济实力分布是不甚均匀的,港深都市圈GDP最高(12xxx+16xx),广佛第二(2383+9xx),珠澳第三(6xx+5xx)而还有东莞(488)中山(xxx)江门(xxx)等中等实力城市。
香港深圳互为依托,其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出口外向性。这和广佛不同,广佛经济更注重于立足满足本地以及珠三角的需要进而辐射国内市场。珠澳则偏向于发展旅游和娱乐经济。港深和广佛作为珠三角经济的主要两极,就好比利剑的两刃,侧重分明,合作大于竞争。
广州佛山连成一片,为众多的中等城市环绕。吸收这些中等城市进入广佛经济圈将是广佛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所在。但这些城市自身实力也很强,我们要吸收她们则务必先让她们感到对己有利,强行拉郎配是不可取的。
如何能让身边个个膀大腰圆的小兄弟们在广州的利导下团结一致进而形成合力,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形成对周边城市的巨大的经济吸引力,让他们主动地向广州靠拢,做广州的制造业配套和服务业配套。
这样一来广佛就可座稳珠三角的顶点,使整个珠三角形成一个制胜的棋局:
先局: 广州的局是七星伴月(佛-南,番,顺,莞,从,荔,花)
同时港深、珠澳是双龙出海。
中局: 珠三角九九归一!(三大都市圈会师南沙形成珠三角超级都市圈)
后局: 整个长江流域+珠三角辐射带龙凤齐鸣!(一脉长江化为龙,三江如翼南天凤!)
三、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广佛在珠三角的责任
我们肩负重任!因为广佛在珠三角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定位---中流砥柱。
A这是地缘条件决定的:我们站在珠三角的龙脉之上!
珠三角现在同时拥有深水港资源和大片可开发地块的地方在哪?
就在三角的中心---南沙!
以南沙为圆心,在半径80公里的圆内有什么?
近两万亿的GDP,四千多万人口,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一个省会,两个经济特区在内的十多个城市!
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的产生!十多个城市的建成区连绵成片,那将是什么?
三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
中心就是南沙!珠三角的龙脉!
而她,属于广州......
B这是城市功能属性决定的:我们不是最强的,但我们的基础最完备。
作为珠三角的三大中心节点城市之一,我们不是最强的,但我们是基础最完备的。与深港,珠澳相比,我们三大产业门类齐全,教育科研基础完善。这奠定了我们今后作为东南亚超级城市群核心的根基。
就算香港的金融服务再发达,她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因为她没有制造业。如果她能与深圳深度一体化合为一体,那将是她的明智的选择。但即便是如此,她仍然没有重工业。虽然现在推崇的是虚拟经济,但是不要忘记箭射得再高最终还是要落回地面,没有实业的支持,特别是没有数量足够重工业支撑的区域经济注定是墙上芦苇:表面高高在上,其实弱不禁风!
香港近二十年来制造业几近全数北上,产业空洞化的造成后果单凭香港自身已很难消化,这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已表露无遗。北边的深圳虽强于信息产业,但正是因此也有产业过于单一、过度依赖出口支持的弱点。一旦国际IT产品需求疲软,其经济势必遭受严重打击。珠澳长于娱乐展览,更是要看着客户的脸色下米做饭。反观广州这两年重工的改造重组有板有眼:汽车板块的广本,石化板块的乙烯,船舶板块的广船国际,冶金板块的珠钢,食品板块的珠啤等等工业骨干个个表现神勇。弱者由弱转强,强者越战越勇,业已形成了一股合力,拉动了广州的整个工业经济的上升。相比之下则愈显广州扎实的工业基础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可以说,人家的工作是锦上添花,而我们则要雪中送炭!
。。。 。。。(未完,正在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