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te_999(基督的仆人)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55:52), 站内信件
|
初期教会受异端的纷扰是相当严重,于是教会要很清楚、简单而有系统的将正统信仰表达出来。要这样做,第一步便是确立信仰的基础,即是神的话语。圣经正典可说是教会为了对应异端的纷扰而形成的。
正典的问题,早在主后九十年已出现。当时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被毁后,分散于各地。没有了耶路撒冷,他们的信仰生活自然环绕着神的话语,以圣经的话语为中心;但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不折不扣的神的话语?是希伯来文的版本?抑或是希腊文的译本?为了解决问题,犹太人于主后九十年在镇纳(Jemna)这地方召开一次会议,结果一致决定以希伯来文的圣经为信仰的依归,犹太人中更有认为基督教歪曲真理,是受了希腊文译本的误导。这样一来,为了要继续向犹太人传福音,基督徒也要作出抉择,到底以希伯来文版本抑或以希腊文译本为依归?骤然间,教会也不知如何反应。主后一百三十年米利都主教到巴勒斯坦视察后,终于向家教会建议以希伯来文版旧约圣经为教会信仰的依据。此事以后,大概在一百四十年左右,罗马的一位信徒马吉安接受了诺斯底派的影响,在教会中提倡将旧约完全弃绝,因为他认为旧约的神根本是极低等的灵体。同时,在教会保存的使徒书信或记述中,他认为任何与旧约有关的,都应删除。他按照自己的准则,定出圣经的正典。当时流传的福音书,只有路加福音一部分值得存留,因为只有这部分的启示未受旧约的污染。在使徒的书信中,只有保罗的书信才是信仰的基础,因为唯有他才清楚不犹疑地反对旧约的律法。不单如此,诺斯底派的人更按自己的信仰写成福音书及其他作品。这样,便令信徒感到非常混淆。确立圣经正典到此再不能拖延的了。于是,不同地区的教会不约而同的确定一些当时教会极看重的文献为信仰的依据。当然,不同的教会肯定不同的文献,但四福音书,保罗的十三封书信,彼得前书,约翰一书都无可置疑地被所有教会接纳。但除了这些文献外,希伯来书,启示录、彼得后书,约翰二、三书,雅各书,犹大书在不同教会有不同的地位。此外还有其他文献,如巴拿巴书信,革利免致哥林多人书,黑马牧人书,彼得启示录,希伯来福音等也在教会流传,并在崇拜中经常被诵读。即是说,每一区的教会所重视的文献都不完全一样,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召开会议去列出正典的书卷。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表明正典的形成,不是由一班人随意决定的,而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众教会不约而同的在圣灵的引导下,确立相同的书卷为正典。在我们看来,这是多自然的事;圣经是神借圣灵默示的,而基督徒透过圣灵的工作才得以认识神,瞭解神的话语。因此,有圣灵在生命中运行的基督徒自然认识圣灵所默示的话语。
到了第三世纪中叶,各地区的教会已大致上认定相同的文献为正典,只有启示录,雅各书依然是不完全被一些教会确定是正典。到了尼西亚会议,差不多所有教会都认定相同的文献,亦即是现在我们圣经的各书卷。在主后三百九十三年及三百九十七年,教会在北非召开的两次会议中,正式为正典下定义,不过在这里要一提的是,北非这两次会议所确定的正典将次经也包括在内,这正是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的分别。东方教会所确定的正典是新旧约圣经六十六卷,西方教会在六十六卷以外,还肯定一些次经为正典。时至今日,罗马天主教的圣经是六十六卷加上次经。
教会确定正典的确经过一段相当的时期,而某卷书是否能成为正典便要看它是否能通过三个重要的考验:第一是该书是不是出自使徒之手或出自与使徒有密切关系的人。例如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是使徒,他的见证固然可靠;而路加福音的作者路加是保罗布道队的一员,与保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他的见证也非常可靠。第二个考验是这卷书在教会对救恩的瞭解上是不是必要。第三个考验便是时间的考验,经过二百年的时间,某卷书对教会内在生命的重要性便渐渐显明,对教会生命不重要的,便被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