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纵情山水】>>〖闽南画册〗>>〖泉州风情〗>>紫帽山石刻(转)

主题:紫帽山石刻(转)
发信人: a_z_i(陈阿紫)
整理人: icesnow1216(2001-08-14 12:04:34), 站内信件
紫帽山石刻
 
 
    紫帽山位于泉州西南约五公里处,因山形如古代纱帽,常有紫云盖顶,故得此名.在登山沿路的岩石上,散布着许多不同的“心”字石刻.这些“心”字石刻于何时,无从稽考.民间相传紫帽山上的“心”字石共有一百方,谁能找到这一百方“心”字石刻,就能成仙.据紫帽山金粟洞现住持释心定说,他多年来满山寻觅,发现尚存的“心”字石仍有七十四方.

    “心”字石刻在各地不少佛寺或道观中常有出现.而福建南部在明代已透渐形成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明末莆田人林龙江成为俗称“三一教”的教主,影响很大.泉、莆一带三教合一的寺庙很不少。紫帽山现存的“心”字石,写法各有不同,儒、道、释三大宗教各有不同解释,使人领悟出不同的意境.有人认为,紫帽山上的“心”字石是以道教为主的三教合一的石刻,不同结构和题词的“心”字石各有不同含义.

紫帽山南侧有座小山叫铁灶山(古称秀林山〉,山上怪石林立,其中有因形似而被称为“飞狮石”的,有三块巨石上,分别浮躁了三尊佛像,又有一些岩石则刻着佛教的经偈,还有一块直立的石壁上,刻有“佛国”两个大字.在这样一座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上,竟有这么多佛像浮雕、刻经和摩崖石刻,因此有“铁灶山佛国”之称。

    铁灶山的三尊浮雕佛像,分别雕凿于三块独立的花岗岩石上,佛像周围都雕雕成龛形,中间一尊是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头发作螺纹结,身披通肩,赤足立于莲台上,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掌心向外作导引状,左边的一尊是观世音菩萨,赤足立于朵云上,双手相迭放在小腹前,手中有念珠一串,此佛俗称“数珠观音”,右边的一尊是大势至佛,赤足立于莲台上,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前伸,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能排除众生苦难.

这三尊佛像造型端庄,但不知是何时何人所雕。据佛教界人士称:这三尊浮雕佛像属于净土信仰,主尊阿弥陀佛,称为是引导信徒们往西方净土的“接引佛”。净土宗创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有“凿石为庙”的风气。又,紫帽山在唐垂拱三年(687年)就建有佛寺名安福寺,天佑间(904-907年)又建有观音院(后赐名普照寺),这就说明至迟在唐代,佛教已在紫帽山区传播了。据此,文史界人士认为铁灶山的浮雕佛像,当是唐宋间雕刻的。

除上述浮雕佛像外,铁灶山还有一些巨石,分别刻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等佛经的经文,或《妙法莲花经》的诸佛号.这些佛经章句的崖刻,虽历经风雨侵蚀,但多数字句仍可辨认.

铁灶山上“佛国”两大字的崖刻,字径二尺,楷书,笔力浑厚近颜体。此外,在几块乱石之间,又有一块刻着“攀龙鳞,附凤翼”六大字的巨石,每字径一尺余,分两行排列,字体甚佳,可称书法上乘。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