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文以载道 名人观点>>突出影响 各家之言>>周庙扣的“密码论述”说

主题:周庙扣的“密码论述”说
发信人: unlimited(知秋一叶)
整理人: unlimited(2001-08-11 23:51:53), 站内信件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密码”论述》述评
  贵州省六盘水市建材公司干部周庙扣于1984写出约7万字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密码’论述》(以下简称《密码论述》)一书,并自行打印成油印稿,分送全国各大学、科研单位、新闻机构及红研人士。由于该书未曾正式出版,一般红迷不易见到,虽为十余年前旧作(当时曾轰动一时),但因其方法独特、结论怪异,且对于探讨《红楼梦》一书是否存在“密码”,若有又如何破译等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特在此评述一番,以飨各位红友。

  一、《密码论述》的研究方法

  周氏认为,《红楼梦》是采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写出的,“宝玉”谐音“报语”,是曹雪芹借书中主人公来报道“密语——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的特征。因而曹雪芹通过将密码随机性地写在《红楼梦》中,须采用逻辑规范理论将其还原破译出来,才能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学说。为了说明“随机性逻辑规范”,周氏杜撰了许多“格”(相当于谜语中的谜格),这些格可从原著中引证(即:曹雪芹有意将它们随机性地散落于《红楼梦》中,是提醒阅者的解译钥匙),这里介绍几例:
  1.如今只断章取意格:引证于原著785页(页码为红研所82年校注版《红楼梦》之页码,下同)“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自己不成?’”,意味着(即“经意会格转成”)“不能直言”的作者思想学说隐藏于原著中,我们可以通过断章取意而获得。
  2.一丛浅淡一丛深格:引证于原著第三十八回《对菊》诗“别圃移来贵如金,一丛浅淡一丛深”,意味着《红楼梦》中存在着“忽明忽暗、忽深忽浅相间的,明亮不一的许多解译信息灯光,也都用‘意——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不能语达’来引导我们阅者的”。
  3.意会格:引证于原著第五回90页:“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不能语达”,意味着作者要求我们要用这种心领神会方式来认识和掌握全部密码逻辑规范理论的解译钥匙,最终读通巨著,打开密码迷宫,获悉作者思想学说之真意。
  以上三格是周氏应用最多的,可称之为基本“格”。
  4.译音格:引证于原著第一回:“故将真事隐去....故曰‘真事隐’云云”,意味着可用谐音译出密码。
  5.回文格:引证于原著第九十二回1304页:“苏蕙的回文感主”,意味着作者提供允许顺读、倒读、跳隔读等规范机理。
  6.正是乘除加减格:引证于原著第五回88页:“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意味着采用乘除加减运算式和它们的运算结果的“数字”信息,隐藏着作者的思想学说。
  7.拆字格、象形格:引证于原著第九十四回1338页:“‘赏’字...底下‘贝’字,拆开不成一个‘见’字”,意味着作者通过拆字、相似字隐藏密码信息。
  8.贯通格:引证于原著647页“场子没上,左右都埋伏下了”、569页“垂珠篆字”、5页“不敢稍加穿凿,则又追踪蹑迹”,意味着作者要求我们阅者自己依据珠丝马迹随机性地追踪蹑迹地贯通,才能发现密码逻辑规律,掌握解译钥匙,最后成功地打开密码迷宫,获悉作者思想学说之真意。
  此外,还有“猜迷格”、“明暗格”、“意隐格”、“引证格”、“缩微格”、“显微放大格”、“变色龙格”、“继续分析格”、“边旁格”、“测字格”、“上海方言格”、“反意格”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下面我们看看周氏如何通过这些基本逻辑规范“格”进行推理,导出进一步的结论,从而逐步揭示曹雪芹隐藏在书的思想学说。略举三例:
  1.“半卷湘帘半掩门”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格、译音格转成“半卷响联半掩门”。再经象形格转成:“半开响联半闭门”,又再经意会格转成:作者指出:从发音器官的口腔,发出“韵母音”的半开动态至响,它必须联合了出“声母音”的动态半闭状态才能构成文字语言单位的载体。
  2.原著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中“36501”经正是乘除加减格表达“作者提供我们的数字相加:3+6+5+0+1=15”,又经意会格转成:从有生命起,至作者所处时代止,已经历了15亿年。
  3.原著第三十一回438页“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也难为他长”中,“接连四五枝”经254页“一字师——数枝改为一枝”转成“接连四五在一枝”,又经“接连”指连续性,引申为历程;“四五”即“45”(四十五);“一”与“亿”译音同,引申为亿年为单位;“枝”为树的枝梢端头,引申为后继无人之极限;“真是楼子上起楼子”引申为无穷更朝换代的恶性循环;“也难为他长”为慢长到惊人地步的感叹。总体经意会格转成:历程到达45亿年之极限,这种不成熟无穷更朝换代的恶性循环——从无机到有机、无生命到有生命、低级到高级,演化的、遗传进化史——人型猿兽受私有制愚弄而轻身的“春秋”交替恶性循环,为物轻身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线性生物链恶性循环的动态虚象,慢长到惊人的地步。


二、《密码论述》的结论

  《密码论述》采用上述方法,认为作者借用《红楼梦》巨著这个表面文章载体,以随机性密码形式来论述人类史——从时空域的太阳系地球形成地壳初始起,至作者所处时代止的全部动态虚象历程的客观史实。着重为我们指出,人类已经处在不成熟期行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期的出现。而且科学地论断:要在45亿年这个极限值上完成其转折。作者要求我们极为珍惜这个转折里程碑的非常时期,以只争朝夕,共同努力而勉之,并对未来一定要出现的“扶桑——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体系的展望。
  《红楼梦》在自然科学中的成果:演化的、遗传进化理论;地球已经形成45亿年;有生命史从地球30亿年开始,已经历15亿年等。
  《红楼梦》在社会科学中的成果:有生命开始至作者所处时代止的15亿年的“血盆经”里,深深地烙上了这种受私有制愚弄的“春秋”交替执政独裁恶性循环,为物身轻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线性生物链恶性循环的史实,这个极为重要的阶级斗争史的唯物史观终于被人类自已的趋于成熟所认识;人类史至今已经历了“三长男二短女”五次史——盘古氏男性私有制政治+被女娲氏女性私有制政治所更替+又被男性私有制政治所替代+后来也被武则天女性私有制政治所篡夺+最后还是被男性末代私有制政治所嫖窃;人类史必须经过“一丛二令三休”三个阶段;人类史还处于“不成熟期”,在45亿年极限值上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期,必然实现由成熟的无产阶级体系构成、世界大同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共产主义”——“成熟期”,才能从必然王国跃迁到自由王国范畴。

三、评《密码论述》

  通读《密码论述》一书,我们得到的总体印象是周氏进行了“大胆假设”,但“缺乏小心求证”(当然,小心求证就难以得出惊人的结论)。本人认为该书存在如下问题:
  1.全书缺乏系统性。或许是由于初稿的缘故,该书并未深入浅出地逐步介绍、推演,而是信手粘来,随想随写。例如“一丛浅淡一丛深格”早在第18页就出现,今人突兀,不知何解,全书也一直没有介绍清楚;又如关于45亿年、15亿年问题散落于许多章节,似乎应集中讨论为宜。
  2.文句坚涩难懂。据说许多红学界人士看不懂这本“天书”,原因在于周氏借用、甚至杜撰了许多新名词(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新词),如“十劫不成熟魔难史”、“慢长动态虚象的过渡变态”、“早春史”等,有些用得还算贴切,如“随机性密码”、“禽兽态”,有些则借用得不合理,如“密码载体符壳”中的“符壳”一词周氏应指“密码符号的外壳——隐蔽物”,但该词实际出现于《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可参阅红研所版的注解。文句也略显粗糙,缺乏推敲,如第34页“从它根之源的太阳系地球形成地壳石的状态无机起....”,无乎不知所云。还有些生硬词,如“地壳石”应为“地壳岩石”。
  3.论证方法不合理、不严密。这是该书最为突出的问题,就算曹雪芹在书中有意引导读者如何破译“密码”,但随意性(即周氏的“随机性”)地撷取原著文字,通过谐音、回文、象形等方式转换已面目全非,而且可有多种方式转换,得出的结论必然千差万别,如何能认定周氏的结论就一定正确呢?光说用意会格转达作者意图一项,就可有多种方式,上面《密码论述》的研究方法一节所引的“半卷湘帘半掩门”为例,就算可转成“半开响联半闭门”,也难以得出周氏所意会的结论。周氏的许多意会几乎可认为是将几个字、词随意扩充、造句,所造句的结果也就认人匪夷所思了。周氏随意曲解还表现在随意割裂文字,如《密码论述》第73页,将“十二”(如“金陵十二钗”)分割成“十”和“二”,表示“十劫不成熟魔难史,已经到达了二个位数的数量级极限”。最令人可笑、难以置信的是“上海方言格”,周氏引证于原著《红楼梦》第七回108页的“海上方”(冷香丸的秘方)三字,经回文格转成“上海方”,再经意会格转成“上海方言格”,意味着可用上海方言对《红楼梦》进行解密,如“鱼”字在上海方言中谐“五”,“四美钩游鱼”可转成“四美钩游五”,得到“45(亿年)”。难道曹雪芹还懂上海话?按照周氏的“逻辑”,我也可以发明一个“浙江方言格”,因为原著第八十回回目“王道士胡诌妒妇方”经缩微格转成“胡诌方”再经译音格转成“湖州方”,而湖州在今浙江,经意会格即转成“浙江方言格”,由此曹雪芹亦识浙江话?真是天方夜谭。
  4.自相矛盾处不少。周氏一方面认为可依据原著中的珠丝马迹随机性地追踪蹑迹发现密码逻辑规律(即上引“贯通格”之说明文字),但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是无迹可循的信息·格”命题中又认为“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是无迹可循”、“无规律可言”的,这两者显然自相矛盾。又如“意会格”与“反意格”也是一对矛盾,正反均为正确显然违背了逻辑学中的“矛盾律”。
  尽管该书总体来看属无稽之谈,但仍有些许闪光点值得留意,不妨在此总结一下,不致于“将小孩连同赃水一齐泼掉”。首先,由基本的“格”出发用于原著其它文字,推出其它“格”,将结论也当作“格”,这相当于数学中由基本定理,至推理等异曲同工,是可取的、合理的。其此,该书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之处,尽管它的最后结论未必正确,但可作为一家之说。如在“进化论·格”命题中依据原著三十一回湘云与翠缕论阴阳一段长文、原著702页“萤可不是草化的?”、第8页“绛珠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及“猴子身轻站树梢”等反映了曹雪芹宇宙观和“进化论”的某些思想,也并非毫无依据。现代进化论认为人由猿猴演化而来亦起源于人与猿相似(但至今并未完全定论),早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可反映中国古代这种进化论观点亦并非不可能,只是没有付之文字而已(尤其是没能产生“进化论”),这种民间传说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流传。当然曹雪芹是否有意识地将其写入又另当别论了。

 

附: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密码”论述》目录

序言

《红楼梦》巨著研究的第一部分——探讨曹雪芹的创作指导思想

《红楼梦》巨著研究的第二部分——论述曹雪芹采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的艺术手法,是怎样地向我们透露之
一、“密码逻辑规范——解译钥匙,称之谓:‘格’”的命题
  1.“译音格”命题
  2.“围绕发音器官动态提示格”命题
  3.“利用‘声韵’母音的译音同特性,作‘密码载体符壳护身符’格”命题
  4.“真情隐匿格”命题
  5.“意隐格、意引格、意会格”命题
  6.“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的解译钥匙支配下,一个‘密码载体符壳——玉’,它虽可表达介绍密码信息这种‘高度概括、简化、缩微的——语’;又能表达介绍作者思想学说真意的这种‘高度概括、简化、缩微的——愚’格”命题
  7.“引证格”命题
  8.“前后顺序格”命题
  9.“贯通格”命题
  10.“测字格、拆字格、边旁格、象形格”命题
  11.“翻筋斗格——翻译格”命题
  12.“解译上可能碰到的方向状态·格”命题
  13.“明暗格”命题
  14.“缩微格、显微格、放大格”命题
  15.“作者指出:《红楼梦》巨著的表面文章,是采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来书写的事实!建议不可诽谤的明文告示·格”命题
  16.类似“信息提示·格”命题
  17.“作者送钥匙信息提示格”命题
  18.“猜谜格”命题
  19.“类似‘蔡邕在曹娥碑题词——8字转化成4字’的逻辑规范格”命题
二、“透露‘密码’信息格”命题
  1.“变色龙格”命题
  2.“以不同性质、不同面貌出现·格”命题
  3.“透露‘密码载体符壳’之信息·格”命题
  4.“透露‘符壳与逻辑规范’相互依赖关系·格”命题
  5.“作者确实地向我们证实‘密码’信息·格”命题
  6.“借用‘译音钥匙’通‘真情’格”命题
  7.“借用‘解译钥匙’通‘真情’格”命题
  8.“模特儿出场的信息透露格”命题
  9.“依据‘随机性逻辑规范’所编制的表面文章之前如何行事的信息·格”命题
三、“透露‘密码’理论是‘随机性’的信息·格”命题
  1.“借用‘二覆一射’透露格”命题
  2.“《红楼梦》巨著这张‘琴’是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琴谱和操名——形式,来谱写弹凑的信息提示·格”命题
  3.“作者从‘明处’向我们透露‘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之信息·格”命题
  4.“‘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的姿态特征信息透露·格”命题
  5.“作者为我们透露出‘得、递逻辑规范’之间的依据:‘如今只断章取意’的信息·格”命题
  6.“‘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是无迹可循的信息·格”命题
  7.“作者指出:‘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采用‘天然图话’的自然之物情理为素材——是把作者之真情,被动态随机性地寄存在‘天然图话’里的信息·格”命题
  8.“用来寄存‘作者之真情’的‘密码载体符壳’,是采用‘自然之物’的情理为模式的。如:‘通音通用的“译音”、塞音塞用的“贝=叶=绿=符壳”....'凡此种种,以动态的随机性来表达的信息·格”命题
  9.“随机性的动态·格”命题
  10.“作者从明处透露‘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采用自然的情理——‘天然图话’为素材的信息·格”命题
  11.“作者指出:‘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出现和应用,是环境的产物。它之所以有持久性的顽强生命力,是有于它科学性地适应环境之能力,是无与论比而著称于世的信息·格”命题
四、“作者是如何地借用‘随机性密码逻辑规范理论’,向我们透露自己的思想学说·格”命题
  1.“《红楼梦》的‘送声空谷’,对应于《镜花缘》的‘空谷传声’·格”命题
  2.“回文·格”命题
  3.“禽兽·格”命题
  4.“春秋·格”命题
  5.“‘对立统一’辩证格”命题
  6.“天干地支·格”命题
  7.“物理影镜效应·格”命题
  8.“数字信息,和它们的运算表达·格”命题
  9.“图形信息·格”命题
  10.“拆鱼头格解译钥匙”
  11.“十劫=五次史·格”命题
  12.“鸭信格解译钥匙”
  13.“更信格解译钥匙”
  14.“《西游记》妙词戏语·格”命题
  15.“作者有意地要我们注意和运用这种‘可巧’语言的揍搭·格”命题
  16.“受私有制愚弄而轻身格”命题
  17.“仇+洲格解译钥匙”
  18.“连理枝头花正开格解译钥匙”
  19.“作者通过密码语言,向我们提供:‘人型猿兽的这种受私有制愚弄而轻身的“春秋”交替独裁恶性循环;为物轻身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线性生物链恶性循环’的信息。并且还透露,一定要在作者所处45亿年的时间极限值,实现其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信息·格”命题
  20.“九连环=‘十劫’=‘五次史’·格”命题
  21.“赏‘午’解译钥匙”
  22.“响午大错·格解译钥匙”
  23.“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格解译钥匙”

《红楼梦》巨著研究的第三部分——介绍曹雪芹的科学成果
一、自然科学领域
  1.“作者从‘明处’提供:‘45亿年’信息·格”命题
  2.“作者从‘暗处’提供:‘45亿年’信息·格”命题
  3.“‘亿年’为单位的,二个位数的数量级极限·格”命题
  4.“进化论·格”命题
  5.“‘有生命开始’的不成熟低级态,至‘作者所处时代止’的人型猿兽高级态,已经历程到达‘15亿年的《血盆经》’之极限,行将结束它的使命·格”命题
二、社会科学领域
  1.“作者从明处提供:‘无产阶级体系的——成熟期’·格”命题
  2.“作者又借回目文句:‘试文字宝玉始提亲’,回答了实质问题·格”命题
  3.“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彻底消除私有制政治——这种人为私有制愚弄而轻身的‘春秋’交替独裁恶性循环;为物轻身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线性生物链恶性循环的禽兽态慢长血泪史,就等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消失·格”命题
  4.“人类不成熟动态虚象实质·格”命题
  5.“‘《红楼梦》——《血盆经》’是几时才开始出现的?又几时才能结束?·格”命题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