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文以载道 名人观点>>突出影响 各家之言>>马熙骅的“宇宙全息”说

主题:马熙骅的“宇宙全息”说
发信人: unlimited(知秋一叶)
整理人: unlimited(2001-08-11 23:50:01), 站内信件
  马熙骅原为内蒙古呼伦贝乐电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九七年退休后致力于红楼梦研究,新近出版了他的《奇评曹雪芹与红楼梦》(问疑篇)一书,并声称该序列之探疑篇、释疑篇亦即将陆续推出。该书自序、后记中编述此书的奇特来源:

  该书是在“第二指挥家”(又称为“宇宙师父”)指导之下,由特异大师接收宇宙信息而成。宇宙中有信息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宇宙间所有事情,无论大小均储在其中。在宇宙的可视空间以外存在着高级智能生命现象,其中称之为宇宙师父的“第二指挥家”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但无所不知、无问不答,而且还是一位和蔼可亲、人情味十足的先生,虽然看不到他的身影,特异大师綦玉梅却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李绍忠可以传达他的话语,随时向人类转达他的信息。而著者马熙骅则是以第一个应用宇宙全息的传导进行学术研究的探索者出现的,由他拟定一百个红学之问向宇宙师父请教,通过特异大师们得到宇宙师父的简要回答,考虑到更多的读者不一定对红学知识都有所了解,对每个问题提出的目的以及答案内容的重要意义都能领会,故在每题之后加了一段述评,对宇宙信息进行导读性的说明以及所涉及的红学课题研究现状进行概略性的介绍,保持论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借以宣传红学知识。

  上述所谓该书的奇特来源就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一样,只是师出有名、故弄玄虚而已。纵览全书,马熙骅先生对“红楼一百问”的解答、诠释缺乏新意,而许多论点(如红楼梦的原作者是一位侍女)并没有提供证据(这或许就是借用宇宙信息之名的妙用吧),有些论点是早已被人抛弃的旧说,如回答红楼梦的主线和中心思想问题重拾红潮汹涌的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来反映整个封建社会的衰亡过程,从而揭露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甚至提出曹雪芹比马克思早一百多年就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诸君信否?

附录:《奇评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马熙骅对“宇宙信息”的解释

  [红狐按:笔者曾与马先生通信讨论“宇宙信息”,他告诉我,由于“法轮功”问题,目前《奇评》的答疑篇等已无法出版,我曾建议他不采用“密码”的方式亦可成书。以下是他对“宇宙信息”问题的解释,在此提供给广大红迷参考。]

红狐先生:
  非常幸运的见到了您10月14日的来信。从这封重要来函得知,您对《奇评》一书存在着很大的怀疑和误解,这不是为怪,而且寻您如此坦诚相告,深表感激!您在信中说,本书的写作是“借用‘宇宙信息’”,仿效“自譬石头所记之事”来表述“小说家言”,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关于“宇宙信息”和《奇评》的来历,在该书自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虽然讲的完全是真话、实话和心里话(为此一生之中不知吃过多少亏,但仍以此为做人之本至今无悔),仍然不能被人们所相信。除了遗憾之外并无怨言,想当初,本人未接触“宇宙信息”之前,同样如此,当听说世间有此奇事时非但不信,并斥之荒唐、无聊,不屑一顾。在认识綦、李并亲眼见到他们的功能演示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半信、半疑。可想而知,对于局外人士来说,怎么可能凭一个陌生人的三语两语就可轻信?何况当今骗子、骗术到处滋生,每个正常公民都应有足够的警惕来保护自己,悍卫国家的时代,我对您是完全可理解的。
  但是,事实总归是事实,随时间的推移总会能得到验证!
  您认为这(《奇评》中的“宇宙信息”)是作书人的一种笔法,对如此之恭维,实不敢受之,本人绝无此才能,没有这么大的本领,更无此必要编造如此多的谎言去欺骗善良的读者。我想,不用说像我这样的槛外之人,就是当今的大红学家也编不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俗话说“砍的没有镟的圆”,一两个谎言或许可以朦骗一时,多了总会要露出马脚!本人一生老老实实做人,绝不可能冒此风险,最后落个骗子的罪名!
  您的善意如同我的家人和亲友一样,他们也曾力劝我说:手中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资料,为什么非要挂上“宇宙信息”而去冒风险?何况现今红学大多是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亦可以“本人观点”同样表达原意。甚至我曾想过,如果为了名利,就手中的材料可以写上40集电视连续剧,肯定会受欢迎而无任何风险。但是,我不能这样做。如果那样做岂不是剽窃?贪天之功,估名钓誉,是我人生信条中所不齿的。我不是为了出书而写作,也未曾想出书,至少没想过会在去年全部计划尚未完成之时就去刊行,以致来不及充分润色而造成了许多文字上的遗憾。
  我最后同意出版《奇评》第一卷,是我认为“宇宙信息”是一种研究学问的方法、手段,前人所没有走过的新途径。就像有人认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研究红学一样。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是需要多方验证的,就我个人水平和能力是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只有通过媒介才有可能使更多的人知道特别是红学专家才可做出最终的结论,不通过媒介如何能让大家知道有这个方法呢?
  为了出名就不会让“宇宙信息”公开露面,为了谋利可以卖书稿,为了自己求学问可以不出书,但都不是。目的是想鉴证一个求得学问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如果被证明是骗术,也好使大家知道,以免像我一样去走弯路。
  书是由上海知信出版社老板林浩世先生出资印行的,稿是我们奉送的(并未签什么版权合同)。林先生纯粹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而投入了几十万元资金,并无回报,而我则为了向亲友送书已化费了一千余元的月薪。这就是实情。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不科学?什么伪科学?我说不清准确的含义。暂时不明、不懂或没见过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不科学,如果在二百年前曹雪芹时代,有人说他坐过飞机,上过月球,看过电视,玩过电脑,会被认为是个疯子。三百年前有人说地球是圆的,是围饶太阳转的星球,不是被判为邪说而被烧死了吗?
  我本人是绝对的唯物主义者,坚信“存在决定着意识”,不能因自己弄不懂其原委而否定客观存在的现实。我反对对不明的事物的盲目肯定或简单的否定,面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予以承认,如果只因一时弄不明是怎么一回事,就予以否定,这种作法的本身就不科学。
  綦、李的特异功能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凡见到他们演示的人还没听有谁说他们是在搞骗人的把戏。我认识綦、李是较晚的一个。在我认识他们之前,他们已有6年调宇宙信息的历史,积累了200多万字的信息记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曾为他们拍过资料片(记者:习亚起女士)。我是在96年《中国气功》刊物上见到报导后才得知我所在城市中有如此的奇人奇事。好奇心的驱使,我冒味的给李老师打了电话,约定时间到他家访谈,第一次见到了“宇宙信息”记录,这在《奇评》中已做了交待。
  李为人友善不善言谈,是电视台的技术人员,从不看小说,认为是浪费时间,电视剧《红楼梦》也没看过。后经李介绍又认识了綦,她是电视台的会计、办公室主任,热情、健谈,看过电视剧《红楼梦》,但没看全,没看过《红楼梦》小说(后来把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借去,至今也未看完),她对我提出合作探讨红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一本小说有什么可研究的?说明当时她对“红学”毫无所知。经一年的交往,到了97年,已经很熟了,碍于情面,才免强接受了我的提问,看得出来,她没这个兴趣。后来又发现,她也没有耐心,逐渐对我不断的打扰产生反感,表现出对调取她范然不知其要领而又无休此的“红”问的腻烦,时常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再后来总是找种种借口推辞我的求问计划而造成时断时续以致长期搁浅。我总不能强人所难,强人所好,只能忍耐、等待……,虽然如此,我仍然非常尊敬她感谢她,她和李合作不但为我调取了极为有价值的约4~5百例的红学信息(在问疑篇中只公布了初始的一百例)而且去年在林浩世先生的赞助之下,约请她和李老师分别于八月、十月先后二次去北京、南京等地考察曹雪芹的生活足迹和有关文化遗存,收获之大不可以数量衡量。
  我不怕批评,出书就是让人评说,这点我是有充份的思想准备,但我怕被人一棍子打死。个人到无所谓,怕的是这一奇特而又可以用于学术研究的最新手段和工具被扼杀在刚刚出世的摇篮之中。万一它是可行可用之武器而被偏见所葬送,受损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红学事业。
  为什么非要用主观臆断来把客观存在拒之门外呢?而且是对有人可查、有物可证、有源可探、有因可考的客观存在视不肯认吧?
  我相信您和我一样,都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信奉者,《奇评》所探讨和宣扬的是《红楼梦》和曹雪芹,并不是特异功能更不是气功。如果我们不过多的苛求它的来历是否科学,而只探索其红说法是否科学就可以了,而且内中所述许多历史事物是不难查证核实的,比如《风月宝鉴》、怡亲王妃中有无曹氏等等只要业内人士肯去求证是不难辨其伪的。我们又何必去探究所不懂而又无法说清的人体科学的奥秘呢?正如大多数用户买电视、电脑、汽车的目的是应用其功能而不是研究它的原理一样,对待綦、李功能只要有用之处即可以了。如果有人问我,我只能证明它的存在而讲不清它的原因和道理,现在正在试用尚不知试用结果。但我相信綦、李功能即然存在肯定有它的原因和道理。如果有专业人士肯去研究这种现象,或许用不了二百年,就像现代人坐飞机一样,被视为平常而可信。但这和应用是两回事,应用暂时不明其理的现象来作学问,不应视为封建迷信,伪科学吧?
  如果我们的红学家、科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不那么固步自封,肯于打破市俗偏见,敢于突破现有思维框框去试探一下,利用“宇宙信息”工具去探讨一下本学科的未解之迷,说不定会天外天、楼外楼,别有一番风景。如果有可能为国为民造福的话,何不冒险一试呢?何必让一把能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它在那里生锈呢?
  非常抱歉,长篇累续浪费您宝贵的时间,语言不恭之处亦请色涵。如您所言“直陈愚见”,希望我们成为朋友!
  谢谢您所寄《红楼天地》之首页,拓宽了眼界、增加了见识,这也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弘扬红学的创举。限于经济条件尚不能参与您的网上活动,十分遗憾!相信这一新鲜事物有着光明前景。
  祝您事业有成,学业精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