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诗风词韵我自狂——版友文集 ◆>>『平明寻白羽』——placide 个人文集>>大放厥词

主题:大放厥词
发信人: placide(胡铁花)
整理人: clarafire(2001-08-10 21:23:02), 站内信件
前俩天看到猪说中国的道家,法家和儒家的问题。觉得很有点兴趣探讨下去。猪说道家讲究静,法家讲究动,而儒家比较中庸。所以儒家似乎在一个阶段昌盛的多。我以为言则言矣,然而未通。 
  先说法家,法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别的不说,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所承受的体系源于李悝和吴起,都是魏国法家的名人。但是也都没有一个好死。李悝在魏国很受打击,他所著的《法经》代表了法家的整体思路。吴起本是魏国名将,逃亡以后被车裂而死。商鞅更不要说,虽然中兴了秦国,名垂青史,但是下场也实在不怎么样。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所幸一直得到秦王的支持,但是太子和贵族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因为他的变法妨害了贵族的利益,也因为秦朝是非常排外的。商鞅的法家思想一味求刚,以强权服人,因此刚极而折。包括秦朝也是一样,虽然以武力统一六国。却也只传到二世即亡。纵然国力鼎盛,但是违背道理,终究难以持久。 
  再说儒家,儒家的基本理论不过礼法纲常。在道家的思想中找了那么点零碎,自称所谓仁者无低。其实根本是一套行不通的理论。在历代君主中,未见真有爱民如子的人。纵有一二明君,也不过是要更好的维护统治而已。在管理上没有法家彻底,在精神追求上没有道家深邃,在哲学上也没有什么站住脚的东西。不过是一些文人拍拍当权者的马屁,互相辩论吹捧。连新鲜的空气都闻不到半点。只有一俩个杰出之士:如孟子,说了那么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与治身或者略有进益,与治国则未见其可。 
  最后说道家。道家以静为先。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做而不辞。在这里,静不是一个消极的含义。所谓静中生大动,正是中国哲学的精髓。看过书画中的流白么?不着点墨,唯以意传,所以中国实在是最适合诗歌的民族。而道家的静中的理论,和佛家也颇有互相印证之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这样的东西难以流传,因为其意过于深邃,而失去了普遍的意义。而道家只讲治身,与治国管理则不屑为。只是一个小国寡民,美则美亦,只是不知何年月方到。 
  文化的差异是见诸细微的。中国文化向来以意为胜,长与抽象的思维,而与逻辑,数学等等则稍逊。举个有趣的例子:外国人看到美好的景物,会联想到美丽的女人。而中国人看到美人,却要去联想美好的景物。因为中国推崇自然美。中国人可以从女人的头发想到秋水,海浪。而老外却从月亮的光泽想到美女漂亮的肩背。这样文化的差别实在是根深蒂固,无从改变。 
   


----
 我买了个瓶子和你交流,把它放在河口。
捉尽鱼虾乌龟王八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