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yun()
整理人: lishengda(2000-11-28 16:29:06), 站内信件
|
我自认为是被古诗词毒害较深的,想当年,我可以把《长恨歌》倒背如
流,如今也就只记得些支离片断了。可惜尽管自小深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
最终也没有学会温文尔雅的样子。也过了写情书的年代了,满腹诗书,也就
剩得在聊天室里,不时冒出一两句,充作很高雅的样子,其实都没有人欣赏。
为那首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早在西安念书的时候,我还特意去看了渭水,还有送别的
灞桥。西安那么多名胜古迹,哪个我也没去看,就看了渭河,可想我当年中
毒之深。可惜看着那混浊的河水,荒凉的两岸,让我伤心难已。我在那里徘
徊了一天,感觉就象被一个深爱的恋人欺骗一样。
还有同样伤心的一次是在南京看秦淮河,诗词里的秦淮两岸,“杨柳岸、
晓风残月”、“彩舟云淡,星河露起,画图难足”,更兼董小宛,几多风花
雪月。轮到我辈的时候,就只剩得一条臭水沟了,让人欲哭无泪。正是“六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那年求学的路上,在满车厢的劣质烟草味里,我居然发现一个三十左右
的少妇,长得眉清目秀,明眸皓齿,宛若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一般。一番攀
谈之下,果真如此。我和她旁若无人,轮番朗诵,从洛阳一直到西安。真是
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一直视之为红颜知已。试想古人,诗酒为伴,更有红袖
添钟,那是何等的风流。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苏轼的词,除了“大江东去”的豪放外,也喜欢他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细
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多情。我最讨厌一些词评,对那些婉约
点的词,一概称之为悲观消极,逃避现实。难道人生只合慷慨高歌,不可柔
肠百转?
辛词也是我的最爱,“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
巾翠袖,揾英雄泪?”,这是怎样的悲愤,怎样的慷慨激昂,怎样的万般无奈,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我有太多的诗词情结,可是大多用于印证自己的灰暗心情,如“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之类。或“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连上青
楼,也可以写得那么美。很多时候,我总是用这些词句来堆砌心情的。
现代人的词,我就只欣赏毛主席的词了。不过我看后的理解,总是和正统
的解释不同。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般的解释都是祖国
的河山多么美丽,使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折腰。而在于我看来,这句应这么理
解:江山如此多娇,使得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争夺江山,因此腰折命丧。
这里的“竞”字,应是竞争的意思。
《西厢记》里有些唱词写得也是很好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连续的几个场景,将个伤心的离别
时刻渲染得淋漓尽致。我都觉得当初的白话文教育真是多余,以致使我们现在
说话,真是罗嗦。
心境渐老后,也就少了这些诗情画意,只剩得些“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
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如今一生漂泊,只能怀念
些“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剩些“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叹了。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11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