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中国楼市>>房地产>>不要让短期利好蒙住眼

主题:不要让短期利好蒙住眼
发信人: jamessoon(瘦得不能再瘦)
整理人: cony(2001-08-07 00:46:22), 站内信件

  1992年和1993年的北京写字楼市场,曾经创出3000美元/平方米的天价,令很多开发商红了眼,冲进去淘金。结果短暂的辉煌后是市场的大幅跳水和连续低迷,投资写字楼的开发商叫苦不迭。而在1996、1997年大家谈写字楼而色变,市场空置率不断上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有人出手开发写字楼项目,稳稳地等着市场转好,结果真就取得不俗收益,套句股票市场的话,成了坐轿子的。 

  市场需要逆向思维,在谷底敢于下决心开发写字楼是需要勇气的。这不是逞一时之勇,而要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与决断。因为一时运气而成功是有的,而单凭运气的发展商,不知到现在还有几人? 

  市场只垂青有充分准备的人,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不会再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现在的写字楼又是逐步走高,但是开发商已经非常谨慎了。即使区域发展有政府大力支持,也是三思而行,不愿再“以身示法”。有业界朋友谈到写字楼市场说,现在的中关村和CBD今后这么大的供应量,谁要跳进去,也要先掂量掂量,毕竟政府只是引导和指导,管建不管卖。项目真出现风险,卖不出去,受损失的还是发展商自己。 

  诚然如此,出于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在中关村、CBD地区都作出了整体的规划。这对区域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全面的整体规划形成规模,提高整个地区的物业形象,更有力地聚集人气,不是几个发展商零敲碎打能够做到的。政府出面规划引导市场发展,明显有利于地区的长期发展。 

  可另一方面,规划中明确了今后地区物业市场的供应规模,特别提出要在几年内完成,也着实令不少发展商感到胆寒。政府明确表示要在三到五年内,在中关村完成80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的厂房和写字楼,即使以1/3的比例来计算,将近300平方米的市场供应也将是成倍放大的跳跃发展。加入WTO与兴建科技园区是大利好,可是到了微观市场上,未见得抵得过数倍增长的市场供应。何况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原本不见得非常规范,即使规划中自己附近没有项目,都有可能忽然出现新的对手。更何况在政府支持的大规模开发中一旦套牢,得到解脱恐怕也不是易事。发展商不愿意集中在政府规划的一个时间段中同时开发,顾虑未见得没道理,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也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风物长宜放眼量”,毕竟市场经济下,市场的走势不是以人的意志和规划为转移的。短期的市场火爆与利好已经无法蒙蔽成熟者的眼睛,开发商不妨借一双慧眼,把前路看得更清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