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彩云之南>>◆ 笛韵恰从云里降——心情随笔 ◆>>独在异乡>>怀念昆明,怀念我的童年

主题:怀念昆明,怀念我的童年
发信人: lilongxi(陇西)
整理人: moonjj(2001-08-05 21:36:33), 站内信件
    我的童年是在昆明度过的。71年至74年,我只有4、5岁,在昆明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至今还深深怀念。74年因父母单位调动,随父母离开了昆明,来到广州,至今再也没有回过去。
    当时我们住在小麦溪,那里很郊区,从川新鼓楼(孩时只知道读音,不知道具体如何写,地名可能有误)开出,终点在黑龙潭的公共汽车(好像是5路车),要经过7、8个站才到我们那里。小麦溪果然名副其实,当时那里是大片的小麦田。我经常在傍晚与父母去农田散步,然后摘一些小麦(偷取了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回家炒来吃。那时我觉得很开心,我们一家三个人还经常到农田边的小河去抓鱼。鱼很多但个头较小,我父亲经常一抓就能抓一小盆。还有蚌壳,河中沙里的蚌壳也到处都是,我们经常能抓半水桶。在实行严格计划经济的当时,这些鱼和蚌壳能经常改善我们家的伙食。我父母单位的旁边是云南省(昆明市)人造板机器厂,我们都叫它“板板厂”,板板厂有民兵,经常训练。在工厂车间的旁边的空地,有3、4门高射炮。我和小伙伴经常趁没人,爬上高射炮的座盘,摇动旋转装置,使整个高射炮不停地转动,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觉得很过瘾。还看瞄准器,看到天空变得很大,很新奇,几个人抢着看。
    当时文革的高峰期已过,但其影响还很大。父母经常不用上班,但工资劳保用品照拿。偶尔有“最新指示”来了,才回单位学习,我们小孩也跟着在办公室的走廊玩耍。父母由于基本不用上班,所以经常带着我到城里逛,把昆明较大的饭店都吃遍了。在延安电影院,我们反复多次看仅有的几部电影,像三大电影,包括《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八个样板戏,看完又看。在延安电影院旁边,有一家饭店,店名不记得了。那里的气锅鸡很正宗,两元一锅,有一只完整的小鸡,药材配料货真价实,分量十足。父母经常带我去吃。胜利饭店(好像离圆通公园不是很远)的过桥米线很出名。8角一碗,那碗可不是现在的小碗,是大海碗,汤、配料充足,吃得人热辣辣,因为汤热、也因为汤辣。过桥米线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在在广州我还经常去过桥米线店吃米线,感觉很好。市中心的昆明百货大楼经常去,我的玩具基本上都是那里买的。百货大楼附近的新华书店更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我现在还保存着两百多本小人书(连环画),大都是在那里买的。象《列宁在1918》、《鸡毛信》、《刘胡兰》等等。圆通公园也是经常去。在圆通公园附近有个“自由市场”,那里有很多国营市场买不到的东西,如新鲜的蔬菜水
果等,到圆通公园看动物对于我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一到圆通公园,我第一时间去看大象。当时的大象据说是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的。在圆通公园一座山上,好像是在圆通山顶,有个景点,可以看到昆明的市容。
    圆通公园当时已经是市区的边缘。在圆通公园的一边,还是郊区,大片大片的麦田。74年我父母单位在那里征了一块地,盖了很多宿舍和办公楼,单位准备从小麦溪迁出来,搬到哪里(不知道现在那里怎么样)。但宿舍和办公楼还没完全盖好,就因为支援广州的兄弟单位,父母单位整个搬来广州,与现在的单位合并。从此我也再没回过昆明。
    今年或明年我一定找机会回昆明一次!



----
我自陇西来,驻马东征,回首难忘桑梓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