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skomo()
整理人: fires(2001-07-31 09:05:25), 站内信件
|
一、日本剑的分类方法:
(一)、按年代来分,共分五种:
1、直刀(上古刀)。古坟时代至奈良时代所铸的刀,主要为公元前238年~公元707年,这一时期的剑的刀身是直型,不带弯曲。
2、古刀。主要为平安时代至文禄年间,平安中期、鐮倉、吉野、室町时代所铸的刀,大同元年(806年)~文禄四年(1595年)。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剑成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剑与我们现在所见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3、新刀。安土桃山时代、江戸时代中后期所铸的刀,主要为庆長以后至安永年间(江戸中后期),庆長元年(1596年)~享和三年(1803年)。名刀倍出的年代。
4、新新刀。江戸时代、幕末时代所铸的刀,主要为文化元年(1804年)~庆応三年(1867年)。这一时期以人斩之剑最为有名,每一名刀都浸满了鲜血,有的甚至是主人的血,这一时期的脇差可是出了大力,剖腹的人极多。
5、现代刀。明治时代以后所铸的刀,明治元年(1868年)~现在。我国人民有深仇大恨的日本军刀多出于这一时期(有部分军官将家传名刀带上战场的情况也很普遍)。
(二)、以长度和用途来分:
1、太刀。是特指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2尺(66cm)以上、3尺(约1m)以下的弯刀。太刀与同属刀剑类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区别在于刀鞘,太刀刀鞘上有两个足金物(通俗点儿说就是有两个刀环),用缎带相互编织成型,将刀挂于腰间(这种编织方式极其复杂,在下是给弄的糊里糊涂,用带子系上就完了嘛,搞那么复杂!傻日本人……)。太刀基本为双手持刀,而马上的武士也有单手持太刀的。刀身弯曲的形状使挥下斩击更为有效,这继承了较早出现的毛抜形太刀的那种弯曲形状。这类刀剑的出现,使合战的方式从徒步向骑乘发生了转变。不过,我倒是认为极其愚蠢。日本刀的优势本来就是双手持刀,砍劈力极大,单手持刀不是变成了普通弯刀??而且那么长的刀柄只会碍事,不如换成马刀来得彻底。
2、打刀。一般就以“刀”称之,可以说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剑。打刀与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打刀的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小柄是一种长6寸(约18cm)左右的小刀,很少用于战斗中,一般用来削东西和割线,剑侠小说中偶尔也出现用小柄代替手裏剑来投掷的描述;笄是插于小柄对侧,用来整理头发和挠痒痒的道具(真TNND,我刚知道时就禁不住想骂人,现在也不禁如此,有此感触者不妨大家一起骂两句……^_^)。另一区别为其携带的方法不同,太刀是将刀刃向下佩挂于腰间,打刀一般为将刀刃向上插于腰带,当然也有刀刃向下插于腰带的,但是大多数都是刀刃向上插于腰带的(绕口令?废话!!)。所以,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于是,为了适合于这种插于腰间的佩带方式,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京反”。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因此,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这就是拔刀术。名剑客田宫平兵卫更是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出了发源于拔刀术,但一对一较量时会更有效的居合术(居合剑式啊……)。这一类的刀剑早在鐮倉时代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较为短小,称为“刺刀”。到了南北朝时代,长大的刀剑逐渐流行,于是便将刺刀加长,而产生了较长大的太刀以及打刀的雏形。室町时代,打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并且开始与脇差共同佩带于腰间,这种打刀与脇差共同佩带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天。
3、脇差(也称脇指)。刃之长度29.9—60CM。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其实,就是剖腹专用的武器。什么也不许干,只用于自杀。平时与太刀或打刀配对带于腰间,绝对不能使用。其实,我看真正急眼的时候还是会用来砍人的。这种武器我认为设计也不成功。首先,作为短武器无须长柄,碍事不说,在战时一不小心拔错了刀那可就……另外,作为短武器,我还是坚持双面有刃,除了刀的功能外还要具有野外生存工具之用(现代多用刺刀??日本古人怎么想得到,我真是脑子进水……)。
4、忍者刀。这种刀外表和上古刀相仿,也是直刀,只是加长、加固了刀柄(踩着刀上高处啊,不结实点儿怎么行);刀刃比一般的刀短;刀鞘是特制的,上面有小孔,(便于在水下呼吸);刀上还系了3尺长的绳子(这个用处可大了,一两句可说不清楚)。
5、短刀。这个是日本历史上出现的一种比脇差还短的武器(刃长1CM-29.9CM),多用于妇女防身和为名节而自刃。妇女自杀一般所采用的方式有:A、正跪后,用丝带把双腿绑住.双手持刀,平端刀刃,对准咽喉直刺下去。B、正跪后绑腿,用一手持刀,刀刃紧靠颈部动脉,另手按住一部分刀背,然后用力一抹。其实,刺咽喉并非是妇女“专利”。日本二战后期"神风敢死队"的队员都有一把自杀用的短刀,短刀为"平造"单锋刀,白木鞘(有的刀鞘涂漆),有一个皮套(皮套上有挂绳)。短刀装在麻布袋里放在神龛上供奉,出战时取下挂在脖子上,临撞舰船前飞行员调整好飞机后,抹脖子或直刺咽喉。(这一节曾经有过删改,但是作为自己看的东西,还是保留原稿为好……)
6、大太刀。大太刀又称野太刀。太刀在3尺以上的都属此类。鐮倉武士们以拥有豪迈与腕力为荣,进而可以夸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长大刀身的太刀屡屡出现在战场上。小次郎的爱刀"长光"便是长达三尺二寸的大太刀。更长的、五尺左右的刀战国时层出不穷(马战,刀长占便宜)。有许多夸张描述的『太平記』一书中,对超过5尺(约150cm)的太刀的记述多处可见。而在文献上记录的最长的太刀刀长为9尺3寸。另外,现今尚存的最长野太刀,全长7尺4寸2分(约225cm),弯曲部份长3寸1分(约9.4cm),身幅1寸2分(3.6cm)。此刀现存于新潟県弥彦神社中,为日本的国宝之一。大家不明白这种刀步战时怎么用吧?且听我慢慢道来:……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啦,将刀扛在肩上,右手持刀,左臂架于刀背,用力劈下去!!(没有砍中????……你!!!!!……怎么办???……等死吧!!)
7、小太刀。小太刀特指2尺(66cm)以下的太刀。除大小相异外,其它与太刀基本相同。一寸长、一寸强,日本历史上居然出现过只用小太刀砍人的傻瓜——由出身自中条流的富田九郎左卫门长家所创富田流的大剑客们。相比之下,宫本武藏就精明得多。先是用4尺2寸的木刀打败了3尺2寸的长光,后来更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即一之太刀与二之太刀)的剑术,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左手小太刀,右手大太刀,阴阳配合,完美无缺(拿两把刀砍人,多威风!!)。这还不算,二天一流的大剑客们怀里还揣着一把脇差,上战场时再拿上长枪或者弓箭,简直是武装到牙齿……^_^
除了上面几种主要的,还有毛抜形太刀、大小半太刀等特殊组合,就不细说了……
二、日本剑的摆放也有专门的规定,基本是如下几种:(带刀拵):A太刀-放置于专用于太刀的架子上(搁置于地板上),刀柄头斜向下,刀鞘铛斜向上方,刀锋向斜下方,总体斜靠在刀架上(正摆法);也可放置于普通日本刀架上,刀锋向下,刀柄在左边,刀尖方在右边(略摆法);B打刀-放置于普通日本刀架上,刃上栋下,刀柄在左,刀尖方在右;C肋差-同打刀;D军刀-94,98式军刀两者均可;其它军刀同打刀。
三、日本刀的产地和名匠:
日本刀的产地可称为『五畿七道』,五畿即畿内:大和、和泉、河内、山城、摂津五国;七道指東山道、北陸道、東海道、山陽道、山陰道、南海道、西海道七道六十五国。具体为:
東山道:陸奥、羽後、羽前、陸中、陸前、岩代、磐城、下野、上野、信濃、美濃、飛騨、近江
北陸道:佐渡、越後、越中、能登、加賀、越前、若狭
東海道:常陸、安房、上総、下総、武蔵、相模、伊豆、甲斐、駿河、遠江、三河、尾張、伊賀、伊勢、志摩
山陽道: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長門
山陰道: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
南海道:紀伊、淡路、讃岐、阿波、伊予、土佐
西海道:豊前、豊後、筑前、筑後、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薩摩
其中又以『五伝』最为著名,五伝分别为山城伝、大和伝、相州伝、美濃伝、備前伝。下面将对五伝的特征及其著名的刀匠进行介绍。
1、山城伝。多为直刃,特征是直线条的刃文。代表刀匠有三条宗近、来国俊、来国光、梅忠明寿、肥前忠吉、伊賀守金道。
2、大和伝。基本为柾目肌(柾目板状的鍛肌)。代表刀匠有千手院一类、当麻、手懸越前康継、仙台国包、南紀重国。
3、相州伝。烧刃的乱刃(非直线条的刃文)中可见细小粒子。代表刀匠有新藤五国光、正宗、貞宗繁慶、直胤、清麿
4、美濃伝。刃中夹杂着尖刃纹。代表刀古刀期有兼氏、兼定、村正一类。新刀期是政常、大道、大村加卜等人。
5、備前伝。这一派烧刃上可见白色线条。其中友成、正恒、包平河内守国助、助広、水心子正秀等人比较有名。
我们经常提到的村正、正宗都是五伝古刀期的著名刀匠。其中村正属于美濃伝。这一派的显著特点是铸成的刀刃中夹杂着尖刃纹。第一代的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炼锻造工匠的后人弟子在民间的流传分支,他的继承者也是非常优秀的锻造匠。他们的作品上都有华丽的花纹装饰,而且都锋利无比。
这里我要说两句关于“村正妖刀”的题外话。村正在江户时期就开始有“邪剑”、“妖刀”的称号。而它作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场是在室町中期。要指出的是,村正并不是某一个刀工的名字,至少有3、4人同时使用村正为刀铭(当然,初代村正最为有名)。初代村正的作品.此刀价值八百八十万日圆。传说村正杀了1000人以后或杀了一个妖怪以后会神灵护体变成春雨,春雨剑据说有鬼神的力量,可以飞剑杀人,但是有许多使用上的禁忌,一旦违反就会法力消失又变回村正。所以“村正妖刀”其实应为“春雨妖刀”。所以,天下并没有真正的“村正妖刀”,那只不过是传说中的武器罢了。而后来所有村正被称为“妖刀”是由于德川家康禁刀所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天文四年与织田家作战的时候被自己的家臣武士阿部弥七郎用“千子村正”斩杀——从右肩一直劈到左腹部,肚破肠流,死状极惨……接着遭遇惨祸的是家康的父亲松平宏忠。天文十四年,宏忠被近臣岩松八弥用刀斩断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我手边没有他用的是哪一把村正的记录,诸兄如果有资料望相告)。后来,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织田信长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杀……用的竟然又是村正!(德川家康对此子寄托了很大希望,他也真能忍,这种命令都遵守……)。后来,在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枪斩伤了手指。所以,家康对村正极其痛恨……下令损毁所有村正刀,持刀者都被视为藐视幕府,被处极刑。(惨……)家康禁刀后,妖刀的说法就泛化了,几乎所有村正都称为妖刀。但是当时有不少武士不忍心将自己的爱刀损毁,就将村正的刀铭改成正宗,加以保存。这也是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带有村正特征的原因。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伪品村正,却有一个历史原因:德川幕府末期,不少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铭,以示坚决倒幕,也有取个吉利之意(希望自己亲手斩了幕府将军)。所以,大家还要仔细鉴别才好……
在现存的妖刀中,以被称做“妙法村正”的最为有名。此剑在剑身上刻有龙,插入剑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莲华经”文字,由此可以推断村正和日莲宗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在永正十年(1513年)锻造的刀,应该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而正宗属于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点更加突出,主要是烧刃的乱刃(非直线条的刃文)中可见细小粒子。这两派的名刀传至现在都属于国宝级,极其稀有。特别是村正,德川家康禁刀之后,正品几乎不传于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伪作,更是不好鉴别。
四、下面开始讲故事:(关于天下五剑)
鬼丸
鬼丸是鐮仓幕府的掌权人北条家祖传的刀。镰仓幕府的第一个将军北条时政得了重病,梦见此刀变成老人的形象出现在他面前,“我的身体太脏了,无法救你。让干净的人来清洁我的身体吧。”他对这个梦十分相信,于是第二天马上清理太刀。结果一柄不起眼的旧刀变得锋利无比,在火盆的火光的辉映下,照出了一个鬼的影子,这和每夜在他梦中出现的鬼十分相似……这时出鞘的太刀自动向火盆飞去,切下了小鬼的头(纯粹胡说八道)。北条家灭亡后,被新田义贞和足利将军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当时的当权者所拥有,且被他们视为天下的名刀。明治时代它被天皇家收藏,流传至今。
大典太
大典太。太刀,刃长66.10CM。平安后期筑后国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刀铭:三池光世。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刀的弯度大,外形很有气魄。
三日月宗
三日月宗近相传以前是三条宗近的刀。沿刀纹排列有半月形模样花纹,因此而得此名。
童子切安纲
童子切是由伯耆国的刀匠安纲打造。源赖光用此刀把一个住在大江山名叫酒吞童子的鬼神斩了之后,由此而得此名。可惜此刀从此未见什么战绩。后来,为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拥有。
数珠丸
至于数珠丸,各种典籍都语焉不详,只知道它是日莲上人所用之剑。为何能名列天下五剑之一在下也不清楚。(与其它四剑相比,未免不称)。
其实,日本剑的名字很复杂,有正式名称,有别号,刀工的名字,执刀者的名字,甚至不少名刀都是因为被杀者而知名。举例如下:
大般若长光
长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长光,名刀工长光的作品,在室町时代即价值六百贯。因为大般若经刚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长光。本为室町末期将军足利义辉所有,后来经由三好长庆、织田信长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长筱合战后,家康将之赐予奥平信昌。
村雨丸
此刀拔出杀人的时候,带着杀气的刀锋会有露水。斩杀人以后,从刀锋会有水流出清洗血迹。这种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叶子一样,因此被称做村雨丸。
七支刀
在剑身的两边分别有三个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作为石上神宫的重宝,七支刀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作为剑来说,这个武器没有什么实战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发挥剑的劈砍作用。不仅如此,在这柄剑上没有装固定剑柄的竹钉,所以如果用这样的剑去战场的话,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剑身飞出去。此刀现在重视的是它的铭文的考古价值,不过,在下觉得它实际上是佛教的法器(与雷光的作用类似)。
观世正宗
刀,刃长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于镰仓末期,战国时为石田三成所有,后来三成将之赠送给结城秀康,关原合战后被敬献给德川家康,后来不知为何流落到萨菲罗斯手里(笑)。刀的全称为名物观世正宗。
堀川国广
刀,刃长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国广所作,传说是国广作品里的第一杰作。后为新撰组土方岁三所有。
竹光
刀身隐隐发出青光,好象灯光下的青竹一样。(说到这里,插一句:三国中赵云的名剑青釭(音:gang)也是类似意思,说此剑在夜间象油灯一样发出青光。)
菊一文字则忠
太刀,刃长78.48CM,刀柄上刻有十六朵菊花。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工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名刀。但是此刀出名是因为它的使用者(隆重推出……当当……)——幕末新撰组第一高手,新撰组一番队长,杀人无数的人斩——冲田总司!!(怎么,大家谁也不知道?!没有熟悉的!?啊……天刑被气昏了)。其实在下窃以为这只是传说而已,不太可能。菊一文字则忠此剑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似乎不是实战用刀……^_^
长曾弥虎切
胁差,刃长45.75CM。越前国刀工虎彻于宽文三年所作。刀铭:长曽袮虎彻入道兴里。此刀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它可是近藤勇的爱刀,明治政府处斩近藤勇时用的也是此刀。在《浪客剑心》中,此刀曾经将逆刃刀斩断。
影秀
是伊达政宗所喜欢用的刀。在朝鲜之役连同敌将甚至连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称其『斩鞍』。
势州村正
打刀,刃长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势州村正所作,斩切能力出类拔萃,被德川家视为"不吉"的象征,斥之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时的长州倒幕派中人气极高。
和泉守兼定
打刀,刃长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组剑士土方岁三所有。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铭: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铭文:临兵闘者皆阵烈在前。这句语出《抱朴子》的话(原文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在战场上很流行,据说可以起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句话也是忍者修行时常说的,被称为密宗九字印。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手印,形状奇特,十分神秘。
葵纹越前康继
胁差,刃长35.3CM。江户时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继所作,作为御神刀供奉在尾张热田神宫(御神刀:放在神宫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于战斗)。刀的两侧分别铸有梅纹和竹纹。而之所以名为葵纹越前康继,据说是由于是受家康赐予德川家葵纹之名,因而改铭。成刀于庆长十一年左右。
肥前国忠吉
打刀,刃长67.3CM。江户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后来为冈田以藏所有。
雷切
名将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称为雷的化身,因此他爱用的宝刀也被称为雷切。传说道立花雪曾用其斩杀雷神。
国光
著名刀匠新藤五国光所制的短刀,织田信长手下的大将蒲生氏乡爱用。
红雪左文字
相模国刀匠左文字所作的短刀,装饰华丽。是猴关白丰臣秀吉的爱刀。
小龙景光
备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时期武将楠正茂的佩刀,因为剑身上有细小的龙形浮雕,因此得名。
天国
平安时代,平氏讨伐藤原纯友立功后从朝廷处拜领,是平氏家传宝刀。以奇特的双刃形状闻名。
戒杖刀
备前刀匠国宗的作品。以5尺长的自然木为原型制成,上杉谦信爱用。
真恒
备前刀工真恒的作品。后来被将军德川秀忠供奉于久能山东照宫。
将近来收集的名枪贴上:
1、菊池枪。是素长枪的一种,其形状是刀尖设计为单面有刃,短刀插于长柄的顶端上。南北朝时代为新田义贞所有,因为菊池武重使用过,才得此名。
2、蜻蛉切。是本多忠胜所喜用的枪。因为蜻蜓落在枪尖上,没有站稳滑了下去,被切成了两半,所以才得此名。
3、日本号。是全长超过3米的长枪。且刀上有俱利加罗的雕刻。俱利加罗是不动明王的化身,是龙王的一种。此枪原为秀吉所有,后来赏给福岛正则。但是福岛在一次酒醉时打赌中输给了母里太兵卫。
4、朱枪。是在素长枪柄的部分涂上朱色的枪。传说中,前田庆次喜欢用朱枪。其实,战场上,朱枪是奖给有名的、武功高强武士的身份象征,象征着极高的荣誉,也意味着被杀几率的增加(杀死持朱枪的武士,是在战场上扬名的好办法)。
5、泽泻枪。枪尖上有倒钩,大大增加杀伤力。不过,这样不是难以拔下来吗?搞不懂日本人。
6、斩月枪。外表有些象我国的钩镰枪,不过枪柄极长。
7、新月十字枪。宝藏院流的名枪。枪尖是新月型,用法和普通的枪不同。
还有若干名马:
1、黑云。信玄的爱马。武田信玄骑着它参加了川中岛合战。
2、膝付栗毛。岛津义弘的坐骑。在木崎原之战中,岛津义弘突击伊东军时,突然伊东方猛将伊东新次郎斜刺冲到,义弘悴不及防,新次郎的枪已刺到。义弘的座骑膝付栗毛突然前蹄急停,枪尖擦着义弘的头盔错过。义弘顺势刺中新次郎的胸口。座骑救了义弘一命,传为佳话。
3、三国黑。又称“三国黑毛”,本多忠胜的爱马。忠胜凭借轻甲、名枪、爱马三国黑,一生五十余战未曾一伤。关原合战时,三国黑在天满山中流矢而死。
4、放生月毛。上杉谦信的座骑,毛色如月色般纯净的名马。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时中箭而死。
5、白石。名字叫做白石,但却全身漆黑如墨。是家康的爱马,家康骑着它参加了关原大战。
6、大鹿毛。明智秀满(光春)战败后骑着它单枪匹马的渡过近江琵琶湖,是有名的典故。著名画家狩野永德曾专门为此作画。
7、松风。前田庆次的爱马,因为主人的离奇经历,也蒙上了神奇色彩,据说奔跑如飞,体力出众,是传奇式的名马。
---- 这是我的网页:
www.fstv.com.cn/feihong/
www.fstv.com.cn/cartoon/
www.fstv.com.cn/cartoon/initial-d
www.fstv.com.cn/cartoon/fss
www.fstv.com.cn/cartoon/cyber
www.fstv.com.cn/diablo
www.fstv.com.cn/df3
www.fstv.com.cn/netsang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