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aky_xing(皮皮)
整理人: hacly(2001-07-19 14:41:30), 站内信件
|
北京申奥成功了,全国人民将为北京丢下1800亿甚至更多,不知北京人民是不是接受起来心安理得!希望他们不会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光荣!全国人民支持北京是应当的!北京的确是全国人民的光荣,但申办成功后的最大收益者无非还是北京人民,希望北京人民在享受了全国人民不能享受的种种特权之后,能多为全国人民做点贡献!最具体的:2008年奥运会的入场券是否要多多考虑全国其他的老百姓呢,奥运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之后,是否会把目光投向其他贫困地区呢?其他的地区的孩子是不是还要比北京的“太子”们多个一两百分才能上北大清华呢?我们试目以待!
有人说,北京市的考生考大学就像考初中那样简单。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的确是多年来北京市的考生考属于全国人民的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一直享有外地人享受不到的“特权”。这种“特权”,已被众多教师、学生和家长称为“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公”。
民盟中央常委、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万鄂湘教授,提交给“两会”的《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的提案专门提出了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严重不平等的问题:“除了个别实验省市以外,全国的高考生考的是同一道题,可是中部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苏等省的分数线要高出经济发达省市(包括北京)近180分,中部高等院校同一个班的学生,高考分数之差竟达200分以上”。安徽枞阳左涛同学即将面临高考,他在给《南方周末》的信中说:我不知录取分数为何如此悬殊———北京学送行,临走时乡长亲自派车把他送到了县城。
如果是地方出资兴办的大学,所在地的考生在分数上享受优惠,这是合情合理的。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人民的大学,只因它建在北京,有北京市户口的考生即可享受低分数录取的“特权”,这种分数上的不公平,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歧视”,对高考权利平等的剥夺。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否上大学,所上大学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中国多年以来高考政策的不平等使本来优秀的考生不能上大学深造,为数不少的平庸者,却能在“特权”的保护下,读名牌大学。所谓的重视人才、择优录取,所谓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从何说起?(杂文报作者:何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