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羊城故事>>心情之作>>我手抒我心>>读罢《登黄山》,我的眼睛噙满了泪水……

主题:读罢《登黄山》,我的眼睛噙满了泪水……
发信人: lovely2050(rave party)
整理人: bobbytam(2001-08-28 22:46:41), 站内信件
  读完主席的诗,我的眼睛噙满了泪水…… 
   
  读完了主席的诗,我眼睛里噙满了热泪。多好的诗篇,多好的领袖啊,任你美国佬 
多猖狂,我自岿然不动,有本事你来啊,有本事你来啊,充满了革命的豪情和必胜的信 
心。 
   
  首先,主席用精悍的笔墨,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无限明媚的革命春天的图景。你看哪 
,”黄山乃天下奇山“,总结了徐霞客以来万千诗句的内涵,高屋建瓴的概括了祖国大 
好河山的总体面貌。可以毫不过分的说,比毛主席“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更有领袖 
气魄。有这样的领袖,中国人民是多么幸福啊,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绝对不在话下 
。有这样的家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这绝不是西方的所谓民主能够代替的 
。你看,主席日理万J I,“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现在,国际形势基本缓和 
,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安居乐业,四化建设蒸蒸日上,主席基于对全球形势的把握 
和国内斗争的成竹在胸,满怀豪情的登上了黄山这一奇秀无比的山川。通过这次登山, 
也可以对黄山的旅游服务加以检阅,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黄山的旅游部门工作是合格的 
,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要求,是党信的过的。 
   
  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敬爱的主席不但一贯正确、永远正确,他的身体还是很好的 
,还可以胜任领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先登后山 
”,“再攀前峰”,前后攀登,一咏三叹,把攀登二字的内涵演绎的淋漓尽致。主席欣 
慰的看到:“杜鹃红艳”,“溪水清澈”,用富于变幻的笔墨和领导人特有的锐利眼光 
,为我们描述了一副普通人民难以看到的山水含笑的画, 
  热情的歌颂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幸福的生活。“和风丽日”,反映了东风骀荡、旭日 
喷薄的美好情怀,这是普通游客不可能领略到的,说明了主席决心领导人民走出小康、 
奔向富裕的伟大魅力。“云变雾幻”,“豁然开朗”,远远的超出了毛主席游庐山“乱 
云飞渡仍从容”的境界,一脉相承的表达了要把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领导下去的决心。 
从文字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主席的语言更加平实,更加贴近群众,这是主席“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自然流露。 
   
  “此黄山之大观也”,一个大字,体现了领袖对黄山风景不同于常人的把握,他没 
有丝毫的低迷徘徊,没有丝毫的对生活的悲观情绪,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无限磅礴自然 
的手法,简洁而又准确的把握了祖国山川的整体气势,充满了大智慧、大欢喜。你看, 
“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豪放心理一览无余。与民同 
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共产党人的特有品质,更是领袖经常教导 
我们的。“我们的干部是由优秀分子组成的”,多么精辟的论断,在祖国各项事业蒸蒸 
日上的时候,领袖踏上山顶,在各级干部的陪同下,在人民保护神- -公安的保卫下,在 
亚非拉人民的瞩目和欢呼声中,在全国人民幸福的眼泪中,指出:“更感祖国河山之秀 
美”,令全国人民无比雀跃,则我国可殷、我民可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是领袖的 
无限豪情和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金色的大道直通 
共产主义。交代了诗文的背景和感情基调以后,诗人用精练的笔法为我们描述了意味隽 
永的画面: 
   
  “遥望天都倚客松”。站在迎客松下,主席目光炯炯的看着远处的天都峰。因为天 
都峰很远,所以主席果断的用了“遥望”二字。毛主席曾经写过“胜似闲庭信步”的诗 
篇,表达他对国际局势的运筹帷幄。主席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胜利以后,特别是成功的 
取得了世上最大的霸权主义者- --美国的道歉以后,气定神闲的“倚”在迎客松上,以 
伟人的眼光深情的凝视着苍茫云水,比毛主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的气势更胜一筹。这说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伟人风骨 
,尽显无遗。 
   
  “莲花始信两飞峰”。你看,这就是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放眼望去,莲花峰 
虽高,但在诗人眼底。领袖认为,就象传说中的缘分一样,莲花峰是从天外飞来的,这 
体现了诗人认为,江山易改,本性能移,“众心齐、泰山移”,只要中国人民团结在主 
席的身边,什么困难都是不能战胜的,未来的世界,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美帝国主义必 
将如丧家犬、惶惶不可终日。 
   
  “且持梦笔书奇景, ”多么奇妙的想象,比起李白“对此欲倒东南倾”豪不逊色, 
甚至略胜几筹。我们看,把梦笔峰用革命的大手拿起来,书写更加美好的前景,这是封 
建时代的候补官僚李白所能想象的到的吗 ?只有伟人,只有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只有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才能有如此豪情,有如此见地,我们亲眼看到了十年来的巨 
大变化,我们还将翘首期待,我们相信,奇景一定会出现的。于此相比,封建政客李白 
的诗篇显得多么可笑,“对此欲倒”,倒去吧,让一切阻碍人类前进的东西都倒去吧, 
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我可以自豪的说:" 稳定压倒一切!" 
   
  “日破云涛万里红”。随着景色的展现,豪情的抒发和铺垫,诗篇逐渐浪叠澜狂, 
澎湃激昂。同志们看哪,领袖对未来是那样的有信心,他沉着冷静的指出,人民的事业 
定想那红日一样喷薄腾跃,不可遏止。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人民的事业虽然会受倒挫 
折,但一切  削阶级?城狐社鼠必将被历史的?浪而吞没!正是基于如此判断,领袖以 
革命的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振奋的指出:万里山河一片红!结合主席在古巴的诗篇,我们知 
道,到中美洲也是万里,这说明我们领袖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多么的高瞻远 
瞩,我们的民族不但从此站起来了,而且要“万里红”,红到美帝国主义的后院- ---- 
古巴去。这令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热泪盈眶。从文学技法上来讲,这种平铺直叙的手法 
更容易打动人,特别是里面透露出来的鲲鹏之志、不知其几万里也的精神,是中华民族 
的瑰宝,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学的高标,是时代的楷模。 
   
  最后,主席轻松自如的结束了诗篇。他这样写道:“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仅仅 
这几字,仍有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黄历纪年和对20的精确把握,代表了先进文化 
的正确方向,“于黄山”,流露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主席的诗篇,必将指引我们 

乘风破浪、英勇前进!由于水平有限,我总结不出来更深的道理,我相信,中央党校的 
学者一定会给我们更精彩的解释的! 
   
  主席的诗篇已经打动了我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