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dsmile()
整理人: (1999-11-25 11:59:10), 站内信件
|
从电视侃到中国艺术(5——侃侃中国艺术)
前一段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艺术进入了一个“反斗星”的时代。此言极是 。貌似先锋、尖锐,实质只是在家长面前折两个跟斗,然后像广告里那样,甜甜 地问一声:“妈妈,我是不是很反斗啊?”(“反斗”在南方话里是“调皮”之 意)。
二十世纪是明星的世纪,这一点已经逐渐为从事白领或蓝领工作的国人所接 受。稍有不同意的,只要听听如马拉多纳、泰森、布勃卡、姜文、赵本山之类三 教九流硬梆梆的名字,也会不得不承认明星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的明星代替了古代的教主,列侬取代了耶稣,而刘德华则顶 替了孔丘。似乎中外都一样,艺术随着人类进步取得了空前大发展。
但,中与外毕竟是不同的。叫嚣着“给和平一个机会”的列侬与妄想建立人 间天堂的耶稣毕竟是挨着边的,而一天到晚“寻寻觅觅”的刘大天王之于“登泰 山而小天下”的孔夫子却是八秆子也打不着了。在国外,传统的崩溃或许来源于 人文精神的困境,人们称之为“结构时代的艺术”;在我们,艺术或许只能学他 人之步态,成为四不象的艺术。
一代宗师陈凯歌呕心沥血作出的《霸王别姬》,不过是个好莱坞化了的奇情 故事;当年一部《过把瘾》,万人空巷,也无非是王朔加上琼瑶,再添点《血疑 》的作料;影坛不争气地刮起“食古风”,吃完商周吃战国;我曾最喜欢的重摇 滚“唐朝”,以其激越的配器反复歌唱着往昔,幻想着魔鬼附身;我们最具平民 精神的张楚,自打港台以笛子包装了《姐姐》之后,又何曾还有当初的几许苍凉 ?窦唯仍沉迷于做他的黑梦,何勇也只能声嘶力竭地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个垃圾 场”,而所有这些,你在欧美音乐里早已相遇颇多。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为有识之士所痛恨,我觉得于是乎便有了这种反斗星的 艺术。一切不出格,一切也都还温吞。王启明一定要在纽约坚持他的恶霸理想, 被中美两大文化排斥,从终点回到起点的一定要是糊涂的弱女子郭燕。诗人于坚 把一篇淡而无味的散文简历改成了长诗《O档案》,北大的教授们闲来无事,叫嚷 着中国有了后现代艺术,似乎从此摆脱了发展中国家学人的困境……
一切都乱了。
(未完待续)
-- ——————————————————————
手指下触摸过的每一个字节
经过网线飘进了谁的眼里面
偶尔你看到我的文字或笑脸
也许就是生生世世所谓的缘
—————— windsmile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10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