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s-c2000(恒河沙数)
整理人: ashleyliu(2001-12-01 15:06:40), 站内信件
|
该铺设在佛山市走马路(今福宁路),始创于明天启年间。始创人黄恒庵,祖籍顺德,后迁居佛山。他精通医理,在佛山设馆行医,由于注意总结临床经验和对方剂的悉心研究,先后研制出乌金丸、活络丸、牛黄丸、卫生丸、宁神丸和理中丸等几个品种蜡丸,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明天启七年(1627年)以黄恒庵蜡丸为招牌,在走马路设馆经营。明崇祯三年,昭天下避明代九朝皇帝庙号,“恒”字属避讳之列,遂将招牌的”恒”字改成“恒”,此后历数百年而不易。所制售的成药以“乌金丸”最负盛名。此蜡丸是根据《正体类要》的气血双补方剂的八珍汤,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为基础,突出加以龟板胶、鹿角胶为主药,以蜂蜜混合成丸,外加研成粉末的鹿角炭和艾炭,使丸的外观乌黑发亮,故名为乌金丸,以示贵重。因鹿角胶补阳气善通督脉,龟板补阴善通任脉,二者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峻补阴阳真气而生精血。再配与补而不滞之气血双补八珍汤,对肾中阴阳两虚,任、督精血不足,全身瘦弱,遗精阳萎,两目昏花,腰膝酸软,神经衰弱等有较好疗效。成为广东各州府的试子在明、清两朝科场中常用药。由于名声远播,逐渐推销到福建、江苏、浙江等省。清末又在广州双门底及香港分别设有支店,生意盛极一时。
传至民国时期,由黄乃才执掌,卒时子幼,赖得老管家戴益堂代理业务。祖业得保住。抗日战争期间,总代理广州源昌号被火烧光,庄口失散,生意低落,老工人戴益堂辞职回乡,业务交回少东黄贤掌管,此时只有香港小量生意。香港失陷后,生意全无。日军投降后,以往的老顾客池裕来,愿设店于广州光复路,总代理黄恒庵蜡丸等,同时老管家戴益堂又从广西回来,于是在1945年12月12日复业。生意渐有起色,业务渐上正轨。1948年,戴益堂告老还乡,业务重由黄贤执掌,由于各个代销点与该号交易多年,信誉较好,业务迅速发展,恢复了原来的生产规模。
1954年,黄恒庵的名牌产品乌金丸正式改名为“龟鹿八珍丸”。
1956年公私合营时,“黄恒庵”的经理由其后代子孙黄尧担任。
1958年开始,佛山市各药店所制的中成药都交由市药材公司统一经销,此时龟鹿八珍丸仍有一定销路。后来由于潮汕运往福建的交通不便,同时龟胶、鹿胶等原材料供应日感困难,兼之制炼过程比其他中成药复杂,特别是要火煅鹿角鹿骨和艾骨这一工序,工作艰巨,气味难闻,而同类产品层出不穷、在此情况下,产量逐年减少,到1970年完全停止生产。此药品现在已经失传。
---- 是拥有版权,请随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