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创业E时代>>【旧版精华】>>【成功失败】>>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交大学生创办科技公司

主题: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交大学生创办科技公司
发信人: yangjia1229(阿呆)
整理人: riversider(2001-06-23 11:35:47), 站内信件
from:www.p800.com

    上海交通大学的几名研究生近来成了媒体关注的人物。一毕业,他们就与学友共同开办了科技公司。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拓宽择业渠道的一种新的尝试,而媒体叹服的更包括这新生一代所表现出来的奋发精神和探索勇气。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共青团中央与和讯网共同主办了中国内地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获奖者获得的大笔风险基金又让大批年轻学子憧憬颇多。据悉,今年的创业大赛已经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在校学生。 

    然而,就在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同时,又传出一种声音,而这声音恰恰发自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大学生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 

    去年刚入学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杨晖认为,创业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十分沉重的话题,动不动就谈宏伟大计,未免有些好高骛远,弄不好会耽误一个人的一生。她和她的学友提醒同龄人,不要把创业看得太简单。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杨晖并不否认大学生创业的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但是她觉得创业应该是一件日常化的事情,创业应该与日常的生活行为结合在一起,比如把创业和学生的勤工俭学结合起来。 

    为了支持创业,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同意学生休学创业,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政策支持。然而,该校也有对此持异议的同学。他们认为,目前中国不是每一个学校都同意学生休学创业。学生时代时间极其宝贵,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社会氛围,一个猛子扎入市场大潮只会呛口水回到岸上。 

    对这个问题,老一代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也表态说,休学创业未必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毕竟是学生时代,年轻人还是应该注重在学校的知识积累。 

    由于东西方思想观念的差异,在创业问题上,东西方学生也有着不同的行动方式,西方的学生大多会边学边干,但东方的学生却大多是先打基础,再创业。对此,中国年轻的学生们说,中国学生的创业停留在表面上居多,而创业应该逐渐成为社会性行为。他们说,当创业不再天天挂在口头上的时候,创业就真正深入人心了。 

    年轻的学子们表示,让创业深入人心,就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学校应该建立创业计划的挑选制度。学生所要做的不能动不动就花大力气包装自己,把自己推入社会。他们认为,更为实际的做法是学校应该让学生做创业的计划,从中再选出可行性强的方案并给予各方面支持。学生们还认为,要使学生创业取得成功,学校方面还应该建立健全创业的保障制度,允许并包容失败,给学生重新再来的机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