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网友专辑篇★
>>☆ssii3☆诗情画意>>知音

主题:知音
发信人: ssii3(花舞清影)
整理人: lnfs1980(2001-09-05 22:23:58), 站内信件
    很喜欢《红楼梦》中宝玉用禅语与黛玉对话,一句“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尽诉平生衷肠;黛玉为宝玉说琴谱,吐出“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八个字,眼皮儿微微一动,慢慢低下头去,一句话一个眼神,胜过无数的语言。

    总觉得人生一世,总有那么些感受、情境、悟解,难以或根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的理解为可以说出来的道理绝不是精微的道理;庄子说“言不尽意”,也是认为某中特定的情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似乎为自己的拙言懒语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并由此随心所欲的任由自己凡事不去煞费心机的解释表白。用心去感应到的东西,往往有更强更壮的说服力和生命力!

    一直觉得这种心态的人很多很多,所以才会自古就叹“知音难逢”!

    知己,是一种无语不谈无话不讲的亲密伙伴;知音,却是无须借助甚至无法借助语言来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如《世说新语》中,载王子献与桓子野相逢于河岸,桓子野为之吹笛,吹完就登车而去,主客不交一言。这是借助于笛声传递心语;也有借助于琴声的,抚琴一曲,嘎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或借助与微笑,知己相逢“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即使不得不说,也“言约旨达”“淡言微中”知音者,尽可以从这样的隽语中受到无穷的深意。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历来知音间最推崇的境界,冰雪聪明棋逢对手的人,有意无意中所思所想所行所为总逃不脱彼此睿智的眼睛,或许会有些许的受伤,换个角度看,是不是值得庆幸异体同心同感觉?敏感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彼此太懂对方,是不是堪当知音?能漠视这份情谊?

    弥光禅师说:“得失之念,是非之辩,都一齐抛掉吧!”说完扔下了手中的拂子,然后又说:“如今山僧已经抛掉了,各位又该怎么办呢?”说完,呼唤:“侍者,把拂子拣起来。”

    这扔拂子、捡拂子,谁可以避的了?



----
幽悠梅花林中摇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