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iger_south(华南虎)
整理人: acupoftea(2001-06-20 12:39:42), 站内信件
|
中国市场是政府主导型
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所以中国企业家的行为是面向政府的,而不是面向市场的。
在中国,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进入自由我们还没有。审批制就是中国的企业制度。办任何一个企业,甚至只是生产一个新品种的月饼,都要得到政府上上下下好多个部门的批准。据权威部门统计,仅中央部门的审批就有2000多条,生产一个锅炉就要得到40个“准许”。企业还没有出生,企业家就已经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到政府部门。最近中关村科技园就在北京办企业的程序做了一个总结,根据他们拿出的材料,要在北京办一个企业,走完所有的程序,在纸上写下来有5米长。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政府是企业最大的供应商。过去,政府控制着所有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现在的情况好一些,原材料有了市场,但政府对信贷资金仍然享有绝对的控制权。民营企业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要获得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企业上市要得到政府的批准,自己向民间筹集资金又属于“非法集资”。
政府还是企业最大的客户。很多情况下,政府是企业产品的最大的买主。好比说,好多的工程,都是政府作为业主进行招标,那你一定要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政府还进行好多的采购活动,比如说,大量的住宅是卖给政府机关的。
即使政府不进行直接采购,通过地方保护和歧视性市场进入规则,政府仍然可以限制一个企业的产品的市场范围。好比你是一个广东的企业,你想在湖南、河北销售自己的产品,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你很可能根本进不去。政府甚至可以规定老百姓只能买这个企业的产品,不能买那个企业的产品。在山西,如果没有政府的批准,煤是不可能装火车运出去的。
政府政策左右企业的未来
政府的政策左右着企业的未来。处理风险是企业家的天职,但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而非市场风险。中国企业的失败,源于政策变化的远远多于源于市场变化的。所以对企业家来讲,预测政策的变化比预测市场的变化更为重要,更为基本。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特别喜欢参加宏观经济研讨会的原因,而就我所知,外国的企业家根本不需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参加这些意义不大的会议。不难理解,在中国,最受企业青睐的学者不是研究微观问题的管理学者,而是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宏观”经济学家,而为了获得企业的青睐,经济学家的报告必须以透露政府的新政策开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