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qy813(荒原)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05:20), 站内信件
|
我从不知道九歌是尼采的反对者。但做为尼采的一名爱好者,我想我有必要为其正名。
尼采称为是悲剧哲学家,当然有其原因,他的悲剧意识可以远溯古希腊,我们都知道在古希腊,悲剧是作为一种娱乐而成为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因有开明,民主的社会,所以才有众家之说的发展,故也出现了最好的悲剧家:埃斯居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其悲剧的根本是意识到:无止境、无度过度、无道理的毁灭成了生命更深处的本质(可以从希腊英雄的命运得知),所以才有了悲剧色彩。而这悲剧可以用赫拉克里特的一句格言来概括:“生即死,死即生,这些地死时那些地生,那些地使是这些地生。”从个体角度看,生活于此世界是快乐,肉体的被毁是痛苦。从大的本题上看,化形为个体岂不是死,是痛苦,是受难?所以尼采说:“应把个体化状态看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和始因,看作本应鄙弃的事情。从这位酒神的微笑产生了奥林匹斯众神,从他的眼泪产生了人。”一切悲剧不过是陷入了个体意志而受苦。故,只有摆脱个体形态(死)才意味着新生,才是回到它本真的自由。真正能与更高本体认同者,怎能不在通常的死与毁灭中感受到极大的快乐呢?所以尼采是个享受痛苦的人,而做到这点的人何其少?
所以从本质上说尼采与赫拉克里特是相通的,和彻底实行人生悲剧的苏格拉底是相通的,虽然他是蔑视两者的,但这正是尼采的观点“打到偶像”。
说尼采只重视出世即意志,而忽略了现实,但这与庄子遥相应,他们是入世,还是出世,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入世,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痛苦(请结合他们的背景),所以才有了想改革之心,但无改革之路,所以他们寄托于超现实(如产生超人)。而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正是想改革现实,他的上帝并不仅仅只针对于基督教(他是认为基督教让人软弱),而是针对于当时的社会价值,所以才有“重估一切价值”之说。
而九歌的最后一段话,又是何其的让人痛心,尼采因为希特勒而被人误解,但尼采是绝对的和平者,他反对任何地暴力,这可以从他对于卑斯曼的批判中得知。
现在的史学家认为,那种宣传人种的优越的观点并不是尼采的,最可能的是他的姐妹(忘了是姐姐还是妹妹)及其丈夫(一名纳粹)借尼采之口出来的,这完全是对尼采“超人”的误解!
真正去了解尼采,你会发现尼采是如此迷人,以诗般的语言,以寓言般的形式让你沉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