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ugiii(鹰啼北回归线)
整理人: njoook1979(2001-06-16 16:25:02), 站内信件
|
鹰语,此文乃本人同事的一新加坡网友之作,虽是一家之言,但也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看法。不过就算如此,我也铁了心要到电影院里观赏此片,不为别的,就为那四十分钟的战争场面和“无数”的穿帮镜头。
珍珠港在新加坡已经上映几天了,昨天晚上去看了午夜场(从11点到凌晨2点)。说实话,多少有一些失望;不过最近已经看到不少负面的评论了,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还没有达到极其失望;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算是给还没有看过的观众打一预防针吧,不过放心,我不会透露主要人物的结局和故事细节的,这是基本的道德。
但凡这一类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自古以来有那么几种拍法:第一是类似记录片方式,试图客观全面地重现历史事实,比如早期的“虎,虎,虎”,“海空大战中途岛”,等等,这些影片中“普通人”因素被忽略了。这类片子现在越来越少,原因大概是没有什么观众会耐心地上几个小时的历史课,那些乐于观看的历史迷又不断地挑错误,真是吃力不讨好。再一类是号称“史诗”型的,一场战争中上至双方首长下到普通一兵不同阶层都找几个典型,以战争为主线,各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配合上万人次的群众演员。比如我们的“三大战役”系列和前苏联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这种片子没有五,六个小时拍不出什么门道来。还有一类是最近(尤其是好莱屋)比较流行的:就是“事件搭台,感情唱戏”,就是把历史事件仅仅作为一个故事--大多是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背景来展现。最有名的不用说,“泰坦尼克”号是也。
有人问了,你费了半天话,那“珍珠港”究竟算什么;使我苦恼的是我也不能打包票说看出编剧导演想把它拍成什么,反正不是第一类。全片全长3个小时,战争场面不超过40分钟(这片子不“打”,一个朋友评论道),而且这四十分钟里除去描述主人公驾机战斗的场面意外,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钟了。至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从铺垫到开始,发展,高潮,结尾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其他时间用于展现包括从罗斯福总统到军舰厨师等不少于十个人的魅力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姑且把“珍珠港”算到“事件搭台,感情唱戏”的类别里面吧。当然,你也可以把他叫做“新瓶装旧酒”。
那么,这个漂亮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酒呢?一句话可以概括,(背景鼓声响起),说出来别失望,就是电影情节定式之“失踪丈夫回家来,改嫁妻子怎么办?”(别砍我。)如果还不太明白,就再提个醒儿:回忆一下“魂断兰桥”,“卡萨布兰卡”,如果还没有概念的话就别再往下看了,赶快去租那两部经典的录像带来补课吧。当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时候,我不幸发现了这是一瓶什么酒,心里说,不会吧?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如同一个魔术师不能指望观众永远因为他从帽子里面掏出兔子而惊奇一样。当你第一次看“魂断兰桥”时可能会对男主人公阵亡的消息感到震惊,但是当“珍珠港”中主人公的阵亡消息传来时,你会心的一笑:算了吧,这一套。这个“死人”肯定会在最不适宜的时刻出现的,于是你幸灾乐祸地等待着。不用我透露,任何一个“珍珠港”的观众用脚后跟思考也能在某个时刻判断出:嘿,那家伙该复活了。于是,真的复活了,时间误差绝对不超过5分钟!至少在那些经典影片中,男女主角或对或错(孰对孰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者说抉择;而珍珠港的所有“涉案人物”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幸亏命运(或者说编剧)给了他们一个结果。
在故事情节细节上,照例体现了传统的“美国精神”,说不好听了就是俗套太明显:该出现国旗的地方出现国旗,该煽情的地方煽情。很多镜头都给你似曾相识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战地摄影师”与“伦敦上空的鹰”和“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形象几乎相同;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烈士牺牲以前一定得把工作交接清楚;最搞笑的是美国空军指挥官的出击动员,性质类似于“独立日”中间美国总统的那段著名动员,首先本片中动员的感染力就差了很多,其次我脑子里面浮现的是这个演员的另一个角色(饰一个美国腐败军官)被人轰毙的镜头,忍不住想乐。
当然影片值得观看的地方也非常多:镜头运用和剪辑中规中矩,大场面调动杂而不乱;在空袭进行中美军医院的情节里故意将镜头模糊化,同时夹杂以主观镜头,很新颖。从技术角度看,战斗机空中格斗在反映二战的影片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密苏里战列舰的沉没也“做”的很真实,上百个群众演员没有明显乱跑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镜头的角色十分到位,比如总统的黑人仆人,颈动脉受伤的人等等,给你的感觉都决不是“随便抓一人凑合”,这也是“大片”的特点。还有一些细节诸如“开香宾”,“眼药水”等等的处理也十分不俗。说句题外话,这部片子好象是一部“无烟影片”,虽然有雪茄出现,我不记得谁点燃了哪怕一支,呵呵。
我比较赞成一部好电影应该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的原则,比如“魂断兰桥”,比如“我的父亲母亲”,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讲一个故事,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从卖点角度讲,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突出的特点:要么有个煽情的好剧本,比如“廊桥遗梦”;要么就是玩特技,比如“古墓丽影”;等等等等。从些方面考虑,我不看好“珍珠港”,尽管现在它已经上了美国票房排行榜的榜首,它给人的感觉太“杂”了。另外,我甚至不清楚这部影片是否会在近期被引进国内,因为最后空军英雄从中国凯旋走下运输机受到夹道欢迎的场面太不合时宜。幸好我觉得这部影片即使错过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