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教派>>藏传佛教>>不可思议的大手印(2)

主题:不可思议的大手印(2)
发信人: dipa1(死亡之后)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9:08:27), 站内信件
    在修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昏钝。每当你禅坐的时候,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无法集中精神,身体也坐不直,这时候要如何对治呢?第一步,先努力将上身打直起来,坐直之后,把眼睛张大,凝视上方,如果可以的话,将视线朝向光亮的来源,如灯光或窗口等,同时观想明亮清澄的光进入身体,全身充满光亮;这方法可以克服昏昏欲睡的毛病,而当你不再昏沈的时候,便可以恢复原来的修持。
    
    第二个障碍是亢奋。有时我们和朋友聊天聊得太久,或发脾气的时候,都会亢奋、浮动,无法平静,这时,必须先完全放松身体,然后将身体弯下来,观想你所呼出的是很细的黑烟,像丝一样,黑烟呼出之后一直深到地底下,吸气的时候,则吸进地底下的黑烟,使身体充满了黑暗,这就能对治亢奋。
    
    修止有许多利益,包括现世的和究竟的两方面。
    
    在现世的利益方面:由于修止的结果,你会变得很温和平静,没有任何侵犯或攻击他人,甚至暴力的倾向,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能胜任愉快,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成功地圆满完成,这是因为你有专一的定力;而在家你也会变得很有效率,对家人很照顾、很亲切,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会更加地喜欢你、尊敬你;此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习俗文化背景,你都能安然自得地与人和谐相处,没有任何傲慢狂妄,由于你和顺的个性,别人也都能与你维持一个很好的关系。
    
    有了这种能安处于各种习俗与各种人相处的定力,你就好比一个正方体,不管怎样放,都能稳稳地立着,不会摇晃,但如果没有这种修正的定力,你就会像一个圆球一样,四处滚动不能安定。
    
    修正对修其它的法门也有莫大的助益,像是观想本尊、观想心咒,你都能藉着修止的成果而观想得更好更清楚,修止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好的修行者,发展出专注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使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瞭自己的行为,亦有助于戒律的持守,藉着这种种的利益,自然地我们能开悟成佛,我们在修行上无法有所进展,常常就是缺乏专一集中的心。
    
    有些人接受了某个灌顶,然后经过许多年的修持,却没有什么进展,也许他会抱怨,认为灌顶、心咒根本没有效用,因为他修了那么久,却一点也没有进步,但是大家要知道,灌顶、持咒没有产生效果是因为你没有专心,因为没有专心,所以虽然灌顶和心咒有它的力量,也无法产生任何效果,因为你根本没有用心地来修持它,而修止正可以避免并克服这种错误。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如果握照相机的手不稳,一直摇晃,拍出来的照片当然就很难清楚了,而我们却埋怨相机不够好,这就跟抱怨灌顶持咒没有力量一样,事实上问题出在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定力,经过了长久的修持却没有效果,完全是因为缺乏止的训练,没有平静稳定的心。
    
    在究竟的利益方面:伟大的祖师──寂天菩萨曾说:“一个人若有止的能力,必能进入观的境界。”这清楚地说明了止将带领我们进入观的世界,而观乃是相当高深的觉悟,有了坚固的定力,当你领受了大手印心要的教法,必能立刻证入大手印之果。这是因为你的止的基础相当扎实稳固,这就是修止的究竟之利益。
    
    止能使我们觉悟自心究竟本性,即是觉悟“大手印”,或称“大无上”或“大中观”,扎实的止的基础,是任何修行所需要的,在八万四千个法门中,止的训练能使你成功地去圆满任何一个法门。
    
    观
    
    接下来我们要对观做一些介绍和指导。
    
    经由止的修习,行者能了悟到一切现象之不生不灭的本性,此即为观,首先,我们简单地谈一谈一切现象的本性以及自心的本性。
    
    概略地说,所有能被察觉到的万物万象,以及每个人所执持的“我”,其本质都是空性,但虽然如此,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已养成子诸种习气,习惯一切视为真实的,现在要抛开这些习惯,而去相信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是空性的,实在很难做到。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习性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众生如此的迷惑呢?
    
    从无始已来,众生执着一个“我”的存在,并对“我”产生坚信,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将“我”从别人中对立出来;有了“我”,便有所谓不是“我”的,那便是别人了,故对于自我,你产生了执着,对于别人,你没有像对自己那么喜爱,因此便生起厌烦,甚至加以侵害。然而因为不晓得这样的人我之分即是无明,所以五毒、习气便由此而产生了,而这是很难复原的。
    
    现在所要谈的内容,是要大家对禅定有个较好的了解,甚至引导各位去发现自心本性,也就是引见大手印的本质,为了达到此目的,大家必须先了解一些禅定的基本特性,若缺少这种功夫,光靠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带领大家认见大手印的本质。
    
    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仔细地想一想:真的有一个具有实体的“我”存在着吗?如果你认为有的话,它在那里呢?在身体之内,还是在身体之外?如果你真的看到这个具有实体的“我”的话,那么它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仔细地思考这些问题,若没经过这种思考,那光是对大手印作介绍,就如同在虚空中画图一样,不管你怎样画,也无法画出什么东西。
    
    佛教里有一个名词:“无我”。我们知道“无我”意味着“自我是不存在的”,然而人人都有一个“我”的感觉,有时你觉得“我”包含了身体,有时你又将“我”和身体分开来,说道:“我的身体……”,故此肉身并不是真正的“我”,甚至你也会说:“我的心……”,因此有一个“我”和另一个你称它为“心”的东西,所以“心”也不是“我”。
    
    如果说这个肉身就是“我”的话,我们好好来检查一下:从头到脚,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特定的名称,如头、颈、胸、腰……等等,无论你分得多细,整个身体你就是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事实上所谓的“我”并不存在于肉体之中。
    
    你可能会想:“我”一定就是心了,但是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心”,心只在遇到外在的事物或现象时才发出作用,而我们只不过有一个心存在的感觉而已,这个感觉变得很强,就成了对“我存在”这个概念的执着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迷糊地从“无我”而意识到“有我”,这种迷惑就像一个病得很严重的人,病到连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一样。
    
    虽然实相中没有“我”的存在,但就像前面谈到的,我们有着对自我存在的执着,这种执着就是陷入烦恼和痛苦的原因,举个例子,有时你抱怨:“某人批评我!”这便是一个“我”的感觉,所以对于批评你的人,你便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或是如果你被开除了,你会抱怨说道:“老板把我开除了!”这又是强烈的“自我”的感觉,使你对老板产生憎恨。所以这个“我”使众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是连续不断的,这便是所谓的我执。
    
    而何谓“法我”呢?一切外象皆是法我,同样地我们来推理一下,一切外象也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举个例子,我说台湾是不存在的,你也许会不同意,你会说:“他在这里住,在这里吃,现在还在跟我们说话,怎么说台湾不存在呢?”
    
    台湾可以说是一个“法我”,但当我说台湾不存在,并不表示台湾不见了,我说台湾不存在,是指台湾的原始自存的本体性是不存在的,如果台湾分割的话,台湾就消失了,剩下的是台北、宜兰、嘉义……等等,同样地再把台北分下去的话,那台北也不存在了,而再把这些地区分得更细,那就成了许许多多户人家了,而家再分的话,便成为许多的人,家也不存在了,然而“人”只是我们为有别于其它的动物,而给自己的一个名相,让我们再回到原来推论方式,从头到脚仍找不到“人”之本体性的存在,故“台湾”是没有本体性的。
    
    以这种推论的方式来了解“无我”是很必需的,特别是我们了解到因为对自我的执着,使我们产生了贪瞋痴种种烦恼,对我好的事物就贪爱,对我不好的就排斥,因为这种种的妄识,我们积聚了无量的恶业,所以明白“无我”的道理是很重要的,然而光是明瞭还不能开悟,了解道理和开悟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例如在心经里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可以从论理的层次来推究它的涵义,但是我们必须经过禅定的修持,才能对此生起真正的了解和体会,而再经由“观”去了悟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
    
    面对空性的道理,如果你不了解它真正的涵义,你可能会害怕,如果一切都没了的话,那该怎么办?事实上“空”是指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独立存在的,有了正确的了解,你就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会真正地希望从轮回中解脱。
    
    伟大的祖师帝洛巴曾对弟子那诺巴说道:
    
    “众生为什么会堕入轮回呢?这不是因为真的有个轮回在那儿,众生堕入轮回是因为众生相信有一个轮回在那儿。”
    
    从这段帝洛巴对那诺巴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知道:“空”并不代表整个轮回、一切外象就得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正地明了空性,就是让自己脱离对“一切真实存在”之观念的坚信。
    
    假设空性就是指整个轮回和一切众生都消失的话,那为什么无数证悟空性的佛菩萨们还要救度众生呢?事实上众生并没有因“证悟空性”消失不见了,消失的是“一切是真实存在”的执着。
    
    很多人常用梦境来比喻空性,这是个很好的比喻。
    
    当你在做梦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事物都能清楚地看到,甚至于在做恶梦的时候,还会害怕的不得了,甚至有时还会梦到自己在享受着美好的食物,事实上眼睛、嘴巴各器官都是闭着的,但我们却仍然能在梦中看到、听到或尝到这种种事物,跟平常所感觉的并没有两样,这就是心识的迷惑,同样的我们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迷惑,而认为轮回一切外象和自我都是真实的。
    
    有一个法门称为“梦瑜珈”,修了梦瑜珈,并不是说就不会做梦了,你仍然会做梦,但由于梦瑜珈的修持,你会很清楚地知道那是梦,而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你若做了一个甜美的好梦,也不会贪恋,因为你知道那只是梦而已,是虚幻不真实的,同样的如果你做了恶梦,也不会害怕,因为你很清楚它是假的,这就是所谓“梦瑜珈”的修持不是要让你的梦消失,而是要使你的执着和因梦境所产生的一切反应消失。
    
    或许有人认为心是真实存在的。
    
    心能觉知周遭的情况,体验苦乐等诸种感觉,第三世噶玛巴──让窘多杰曾说:“心能觉悟一切外象的虚幻。”
    
    然而心如何觉悟它自己也是虚幻的呢?要明了心是虚幻不实的方法,就是直观心的净明本性,亦就是空性。
    
    直观自心之空性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或感受,很粗略地打个比方,就像失去知觉一样,当你失去知觉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在看或在听什么的感觉,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东西正在被看或被听。
    
    修止的目的即是要发展出由心来观照自性的能力,而当心能直观它的自性时,便达到一种无法言喻或形容的境界,完全无法用任何的语言或文字来解释这种境界,真正的禅定是安止于自心本性,不生起任何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念头,超越一切的概念和想法,由此亦可说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
    
    “不住语言、文字、不起想,即为般若波罗蜜多。”
    
    以自心直观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能安止于这样的境界,即为“观”,亦是安止于大手印的自性。
    
    而如果我们还想着“发生了什么事?”、“待会要做什么什么……”等种种的念头上的话,就根本没有安住于禅定之境了。安住于禅定之境是不生、不住、不灭的,既然是无生无灭的,那么当你在修禅定的时候,若发觉或想起了什么事情的话,念头便在你心中生起,而禅定之境也就立刻消失了,这便不是正确的观了,心是不住生灭的,你无法指出心在那里,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没有所谓的生,虚空也不会灭,而虚空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所在。
    
    修习禅定,是真正安住于无现在、过去、未来之念的定境,而安住这样的境界,亦可称之为“安住于平衡之境”── 一种远离一切妄想的平衡状态,自心直观它的本性,没有任何二元、能所的相对概念,在大手印里称这样的境界为“究竟智”,而在宁玛巴的传承里则称之为“开悟”,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意义皆指明心见性,即使这样的经验只是短暂的一刹那,亦是“究竟智”,我们要继续努力,来巩固和延长这样的境界。
    
    直观自心本性之禅定法
    
    谈到这里,传统上来说,上师教导弟子修禅定,而后并问他一切心里所想的,从“心是什么样子?”、“心在那里?”等等问题,一直深入到“无所答”的境界,然而在座各位人数不少,我们并没有办法照传统一样,一个一个地做问答,不过让我们来做个短的禅修。
    
    这一个禅定的法门是直观你的自心本性,不要去想你今天一整天做了什么?也不要想你明天要做什么事,也不去想好的或不好的,就是直接观照自心本性,这称之为“引见自心本性”,这是传统上的教法,唯一不同之处是我们没有问答。
    
    此一禅定法就好比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眼睛一样,根本没有办法指出所谓“我看到的是什么……”,因为根本没有“看”的动作,同样的用心来观心,亦应去除任何的推理或思考,当我弹指的时候,在那一刹那,当下安住于一种种无念的境界中,而在我第二次指的时候,再恢复过来。
    
    此禅定之法虽然在姿势上可以和止一样,但其方法是不同的,不需要去专注于气息上,当下直观自心本性,并安住于此。
    
    当我们延长此直观自心之禅定的时间时,自然地念头会生起,然而当念头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执着它、分辨它,不要认为它是好的念头就贪执它,不好的就想要压抑或排除,妄念出现是自然的,不要执着,要观照它的本质。
    
    此直观自心本性之法门乃是一“方便道”,它能使我们在刹那间,直接趋入原始本然的清净本性,没有任何净化的程序,不需要去增长或发展什么,也不用去清除什么,在那刹那间见到完全清净的自心本性,如果你真的明了并安止于此直观自性之法,一切完全是直接的,不需任何净化或增长。
    
    很多人以为像大手印这样高深的法门,一定要十分聪明才有办法了解,同时也认为讲大手印这主题一定得花上好几天的功夫,用一大堆的道理来解释才行,但坦白的说,大手印深奥的意义并不是靠聪明来领悟的,真正能让你觉悟大手印的,不是理论或解说的“量”,而是你禅定的“质”,修习直观自心本性也是一样,如果你明白如何安住于自心本性,能掌握住那一刹那,这就是最高深的法门。
    
    在西藏有一句谚语:聪明的人并不一定足以领悟大手印,就算你很聪明多闻,学识渊博,也不一定表示大的印对你而言是简单易修的。
    
    安止于自性之中,即为一切法门之要旨,其关键并不在理论教法的数量多寡,故第三世噶玛巴让窘多杰称这直观自性的法门为:一法通晓,完全解脱,因为此法能在一瞬间使你完全解脱自在,如果你能安止于此,便不需要去学什么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学习这直观自心的法门,在一开始不需要太久,先后较短的时间开始做起,即使是一瞬间也好,然后尽可能地重复多练习,这亦能使你对直观自心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直观自心之法也不一定要在佛堂里修,譬如在你喝茶的时候,在拿起杯子到接触嘴边之间的短暂片刻,也可以直观自心本性,先以短暂的时间来修,并且不断地重复练习,甚至在工作或谈话之中,都可以修此观心法门,逐渐地你就能熟练这个法门了。
    
    禅定功夫的成长,是非常个人的经验,没有那一点能真正让人辨别出你禅定功夫的深浅,但是就你自己── 一个修行者本身而言,所有修行的进展都是能感觉得到的,这就好比夏天一到,你就会觉得天气愈来愈热一样,当然,修行的体验是超乎生理上的感觉的。
    
    当你愈精熟于直观自心本性,你的个性就会愈来愈好,烦恼亦愈来愈少,你会愈加地祥和、快乐,这都是个人内在的感受和体验,若你能精进地修此禅定法门,由于你的努力,你安住于自心本性的能力也会更为强固,自然地慈悲、智慧也就更为广大了,正好比太阳放出的光芒愈亮,一切外在也必定更为明亮一样。
    
    除此之外,所有的无明、暗钝、烦恼,也都将不费力地消失掉;对于这一切障碍毫不费力的消失,那诺巴曾向玛尔巴解释道:“如果用绳子在蛇身上打个绳结,蛇不用别人帮忙,也能挣开这个绳结;同样地,由于你能直观自心之清净本性,所有的无明烦恼再也束缚不了你了,一切都像蛇挣脱绳子一样丝毫不费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金刚乘是相当殊胜的法门,因为金刚乘能够使行者在一生之中即身成佛,在金刚乘教法中,我们曾谈到安住于无念无执着的禅定之中,“没有任何念头和执着”可以说是禅定的定义,但这绝不是某种不省人事的状态,而乃是安然地住于自心本性之中,这是远离戏论、是单纯一味的,此为法身之境;然而在直观自性的时候,自心本性也不是一片空白或一片黑暗的,它是清净明朗的,此明净乃为报身之境;而这明净并非有实体的东西,它是空性的、无止境的,这乃属化身之境,故总括来说,心的离戏一味是法身,心的明朗清净为报身,而心的无终无止则为化身。
    
    金刚乘又称为密宗,有很多人对──密宗的“密”感到好奇,为什么金刚乘是秘密的呢?其实金刚乘秘密并不是因为它必需要如此,而是因为要能领受它的教法,必须要发大心的人才可,如果行者无法接受金刚乘的观念,根本无法修得任何成果,因此对于这些非法器的人,公开这种教法便毫无用处了;但对于能真心接受金刚乘,并真正能理解它的人而言,金刚乘就不是秘密了。
    



----
逐利追名何时休,聚沙作塔起高楼;茫然向着坟山去,更无一个肯回头。

www.dipa.ne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