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走近西藏>>心情回放>>灵魂像风—文学篇 N>>打开心门(网友文集),,,,>>梦落天湖(gst2170865)>>电影文学剧本<春在溪头>>>春在溪头(三)

主题:春在溪头(三)
发信人: gst2170865()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6-22 23:33:44), 站内信件
41  街景。
    歌声里,雨雾中的城市缓缓地后退。
车轮飞转,溅起无数水花。
42  车内。
   方月目视前方,象一尊玉雕的塑像。雨刷缓缓地摆动着,雨后的田园风光向她迎面扑来。
43 知青宿舍。(化人)
    室外的窗台上,一盆带露的白季含苞待放;室内,方月把装有儿子照片的镜框放在窗前的三抽桌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雨后初霁的窗外,远处,沃野铺翠,彩虹飞架。(歌声止)
4 4  村街。下午。
    喝了洒的孙干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地从一条胡同里拐出来,嘴里哼着电影《红高梁》里的插曲。
    孙干(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
走了没几步,碰上迎面而来的龙泉村原党支部书记乔光胜,孙干一楞,急忙下车,满脸堆笑地打招呼。
    孙干:“哟,老爷子!您老吃咧?”
    乔光胜(待搭不理地):“吃咧。”
    孙干:“听说来龙泉村下过乡的方月又回来了,这事您老知道不?”
    乔光胜:“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打听那么多干啥。”
    孙干:“咱就琢磨不透,一个妇道人家,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非跑到咱龙泉村来干啥?哎,老爷子,是不是这娘们让袁松那小白脸给甩了?在城里实在没法混,不得不……”
    乔光胜:“我说孙干呵孙干,说你多少回了,叫你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你小子就是不改,你先甭替方月操心,还是先把自各儿管好吧。村头上贴的告示你看了没有?”
    孙干:“告示?什么告示?”
    乔光胜:“自各儿看去。白底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你呀,哼!”
    孙干一听,骑上自行车就走,一不留神,撞在路崖石上,仰面朝天地摔了一跤。
4 5 村口。午后。
    一伙村民正在围看墙上的布告,孙干推着自行车一跛一拐地走过来。
    一女青年:“成立蔬菜队,我头一个报名。”
    一小伙子:“方月是谁?哪个村的?”
    一老人:“城里的知青,她在咱村下乡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
    孙干:“大伙儿让让,咱看是啥好事儿?”
    一小伙子:“大伙都让让,送钱的来了。”
    孙干(念布告):“……第三,经研究决定,责令孙干在十日内将倒卖假麦种的非法所得全部退还受害群众,逾期不交,加倍处罚。我操,这不是骑在人的脖子上拉屡吗?”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孙干气呼呼地一摔自行车,一腚蹲在地上。
4 6 教室。夜。
    方月正在给村民们讲蔬菜栽培和管理技术。乔同喜、王志华乔爱英等人坐在前排,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4 7 村街。晨。
    迎着灿烂的阳光,大龙、小凤结伴上学。拐弯外,和拿着一摞教材的方月相遇。
    大龙:“大姨,饭都凉了,你咋才起来?”
    方月:“昨晚一夜没睡好,起晚了。”
    小风:“是不是高兴地睡不着。”
    方月:“高兴?大姨有啥高兴的事儿?”
    小凤:“俺娘说,你讲课讲得太有水平了,比俺老师讲得强多了。”
    大龙:“快吃饭去吧,奶奶都等急了!”
    方月:“大姨知道,你们快点走,别碰着。”
    望着两个孩子的背影,方月有些帐然若失。
4 8 村支部办公室。上午。
    陈设虽然简单,却也窗明几净,干净利落。乔同喜、王志华正在商量工作,孙干蹑手蹑脚地走进来。
    乔同喜:“你有事儿?”
    孙干:“光让我退钱不行,你们得还我麦种。”
    乔同喜:“还你麦种?”
    孙干:“可不咋的。钱你们要回去了。地,你们耪了,可我那麦种呢?”
    王志华:“我说孙干呵,你咋还有脸说这个?你坑了人,还有脸往回要麦种?”
    孙干:“就算麦种是假的可麦子总是真的吧?我琢磨了好长时间,你们办事(儿)不公道,我全部把钱退了不合适。”
    乔同喜:“怎么个不合适?”
    孙干:“你们得还我麦子,要不按市场价格给钱也行。”
    王志华:“那减产的损失怎么算?”
    孙干:“以菜补粮,不是能补回来嘛。”
    乔同喜:“就是能补回来,也得等卖完了菜再算账。村上现在没钱弄这个。”
    孙干:“没钱?我听说方月一把就掏了两万块呢。”
    王志华:“方月投资两万块一点不假,那是咱村上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基金!发展基金,你懂不懂?买菜种子、买竹杆、买化肥、买农药,哪样不花钱?蔬菜队的大小开支可都在里头,你小子,真比弯弯绕还弯弯绕。”
    乔同喜:“另外我告诉你,参加蔬菜队,就得好好干,你要敢惹是生非,大伙(儿)可饶不了你。要是干好了,村上不但给你麦子钱,而且还有奖金,就看你咋干了。”
4 8 王家。清晨。
    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一团团,一簇簇,象燃烧的火又象绚丽彩霞,给这个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机。
    早饭时分,大龙、小凤在王母的看护下,围坐在院子一侧的小饭桌前吃早饭。饭桌上放着馒头、煎饼、咸菜、稀饭和鸡蛋。大龙吃完一个鸡蛋后,又伸手去摸第二个,手背上挨了一巴掌。
    王母(压低声音):“没出息!一个人就一个!(高声地)恁俩快点吃,别耽误了上学!吃饱了倒空儿,让恁方姨吃饭。”
    方月正和乔爱英一起推水磨,额头上渗出了一些细汗。
    方月:“大娘,不着急,让他们慢慢吃,再有几分钟就推完了。”
    王母::“干了一早晨活,也不先歇歇。”
    方月:“累不着,好多年不推了,乍推还真有点眼晕,这会儿好多了。”
    王母:“这孩子,真是干啥象啥。俺还真没想你会种菜。”
    方月:“我也是现学现卖,过去学的也都忘了,抽空闲忙的,还得看点书。”
    乔爱英:“方月姐,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你咋还成天看书?”
    方月:“活到老,学到老,不会就要学,赶明儿我还要拜你为师呢?”
    乔爱英:“拜我为师?我懂个啥?”
    方月:“摊煎饼啊!学了好几回,就是摊不好,看来还是柴禾窝钻得少。”
    乔爱英:“那你就钻到柴禾窝里,一辈子都甭出来。”
5 0 乔家。室内。
    一明两暗的三间大北屋内,有大漆方桌,扶手椅子和一“条山几”。房间的墙壁正中挂一张毛主席像,周围贴满了各种奖状,其中“乔光胜”三个字显得特别突出。整个房间的布置,给人以六、七十年代的感觉。乔光胜和儿子乔同喜分坐在方桌左右的椅子上严肃地交谈,呈分庭抗礼之势。
    乔光胜:“我说小喜子,这耪了麦子种菜真是方月的主意?”
    乔同喜:“不是她是谁?我和志华都想不出,你老人家就更白搭。”
    乔光胜:“种了那么多的菜,吃不了咋办?”
    乔同喜:“吃不了就卖。”
    乔光胜:“要卖不了呢?”
    乔同喜:“卖不了就吃。”
    乔光胜:“混蛋!我说小喜子,你心里可得有个数,农业生产以粮为纲,咱墙上的一张张奖状可都是咱拿粮换的,你这个当书记的可要领着大伙(儿)从正道上走,不能有半点闪失,真要是弄出点事(儿),不光是你和志华倒霉,就连我这张老脸上也不好看。”
    乔同喜:“爹,您老人家放心,我和志华心里有数。发展农业,不抓粮不行,但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要致富,就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菜则菜。您老人家最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不也是让咱‘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嘛。”
5 1 老知青宿舍。夜。
    靠窗的三抽桌上摆放着几本有关蔬菜栽培技术方面的书和几棵蔬菜,一个褐色的木头镜框里,嵌着小明的照片。一盏不太明亮的台灯下,方月合上手中的《大棚蔬菜的栽培与管理》,轻轻地搁在一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缎面日记本。她的面容有些憔悴,眼角上的鱼尾纹已明晰可见。当她的目光停在桌上的照片上时,照片里的小明活动起来。
    方月(画外音):“小明,中考结束了,你考得怎么样?”
    镜框里有小明摇了摇头。
    方月(画外音):“考得不好?”
    镜框里的小明又摇了摇头。
    方月(画外音):“想妈妈了?”
    镜框里的小明还是摇了摇头。
    一行泪水从方月的眼角流出。
    方月把照片缓缓地转过去,打开日记本,揩了揩眼角的泪,开始写日记。
    方月(画外音):“收获的季节到了,我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我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我想我是对的,离开喧嚣的闹市,离开并不舒心的工作单位,我活得更加有劲,更加充实。我虽然不是什么天才,但我相信,我能够带着自己的灯火,在茫茫的夜色中,走出自己的路,因为人生之树是常青的。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伟大而高贵。四十并不是什么界限,更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每天都是生活的新起点,每天都是生命的新开端,只有敢在生命长河中场起理想风帆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灿烂的彼岸!是呵,生命象古老的梦,回想起来又很象一个忧伤的故事:小时侯吃菜咽糠,长大了上山下乡,结了婚物价猛涨,刚舒心却又下岗!生活又像歌里形容的那样,象一团麻,总有那么多解不的疙疙瘩瘩……”
    方月不知疲倦地继续写她的日记。
5 2 菜地。上午。
    流火的季节,太阳直射,方月带领十几个村民在菜地里忙活,有的喷药,有整理菜架,乔爱英、孙干也在其中。
    地头上堆满了新摘的黄瓜和西红柿,一个提菜筐的村民走到正在喷药的方月跟前。
    村民:“方大姐,这菜真要卖不出去咋办?咱不白赔了?”
    方月(淡淡一笑):“我想不会。”
孙干:“你小子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赔了有咱方技术员的两万块钱顶着,能少了咱劳动人民的辛苦费?”
正在整理黄瓜架的乔爱英闻声,狠狠地瞪了孙干一眼。
乔爱英:“你少说些不咸不淡的话!人家方月姐撇家舍业地来帮咱挽回损失,容易吗?你干活不多,风凉话倒不少!”
         孙干:“咱说啥来?咱说啥风凉话来?咱是誇人家方技术员心里有数,又没说别    
     的。”                                                                                                     
     乔爱英:“你那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
     孙干:“咱是看着菜越堆越多,怕方技术员卖不了拿急,说她有两万块钱顶着,这   话也有错?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拿着好心当驴肝肺!”
         乔爱英:“你还有好心?啥叫好心?”
    孙干:“你们就是拿好心当驴肝肺!”
    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方月的脊背,熟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袁松(画外音):“这日子没法(儿)过了,拿着好心当驴肝肺!驴肝肺!驴肝肺!……”
    小明(画外音):“妈,爸爸好不容易逮住个表现的机会,你就让他打个电话,打个电话,打个电话……”
    也许是天气太热,也许是被农药所熏,方月的脸色变得苍白,豆大的汗珠在她额头上滚动。她的身子摇晃了几下,好象要倒下去,但她还是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一双忧伤的眼里朝远处望去,似乎是在寻找那座久别的城市。
5 3 王家。院内。
    王母正往树荫下的小饭桌上摆放碗筷,王志华急乎乎地从外面进来。
    王志华:“娘,方月呢?”
    王母:“说是去河边洗洗,还没回来。”
    王志华:“又急匆匆地跑出院子。”
5 4 河边。中午。
    没有风,小河湾的水纹丝不动。河边,方月独自一人坐在石头上,一边用毛巾擦脸,一边注视着平静的水面。
    满面忧伤的小明在水中浮现。(幻觉)
    方月(画外音):“小明!小明!”
    小明(水中的幻影):“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幻影消失)
    醉眼朦胧的袁松在水中浮现。(幻影)
    袁松(水中的幻影):“女人,女人是什么?是家庭的奴仆,男人泄欲的工具!我喝,我喝洒怎么了?工作需要!你,你不懂……”
    方月(怒不可遏地):“滚!”
    一声怒喝,把悄悄来到她身后的王志华夫妇吓了一跳。
    王志华:“方月,你这是咋了?”
    幻影消失,方月转身回头,见是王志华夫妇,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向她俩欠意地一笑。
    乔爱英:“哎哟,方月,你差点把俺给吓死,一家人等你吃饭,你跑到这里来发啥神经?”
    王志华:“找了你快一个钟头了。”
    方月:“可能有点中暑,洗了把脸,就懒得不想……”
    王志华:“刚才小明来电话了,说他考上了育才中学。”
    方月(激动万分,使劲抓住了王志华的胳膊摇晃):“真的?不骗我?”
    乔爱英(把王志华用力一推,挽起方月的胳膊):“是真的,早就跟你说过小明 差不了。”
    三人边走边说话。
    王志华:“寄宿学校、管吃管住,设施和条件都是全市一流的。”
    方月:“这我知道,他没说来住几天?”
    王志华:“我说去接他,他说不用。学校提前开学,还要搞军训,又怕来了影响你的事业。对了,他还问你种的菜好不好,能不能卖出去,一个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
    方月:“他说没说想我?”
    王志华:“瞧你说的,孩子哪有不想娘的。”
5 5 陆元平的办公室。上午。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虽算不上豪华,但也不乏气派。组合式老板台上,放有电脑、传真机,一红一白的两部电话和各种报表、文件之类的东西。
    陆元平正在看报表,一年轻漂亮的小姐很有礼貌地敲了敲玻璃隔板。
    陆元平(头也没抬):“请进。”
    小姐:“陆老板,方月的电话。接不接?”
    陆元平:“方月?接过来。”
    电话铃响,陆元平放下手中的报表接电话。
    陆元平:“你好,你好,我是陆元平……听出来了,你现在在哪儿?”
5 6 龙泉村。上午。
    村委办公室。方月正在打电话,身旁站着乔同喜和王志华,象是在期待着什么。
    方月:“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陆厂长,我想跟您商量个事,您能不能把电话打过来?号码是2906234。”
    王志华:“好不容易找上人了,你……”
    方月(放下电话):“能省一分是一分。”
    乔同喜:“只要能把菜卖出去,咱穷不穷的,不在乎这几个电话费。”
    电话铃响,方月接电话。
    方月:“不是我会算,你给的那点基本生活费里头,省不出电话费来。……你给我报销、那可真是求之不得。好了、好了,是这么回事……”
57 村头。下午。
    远处的公路上一辆豪华气派的轿车由远而近,后面还跟着两辆大卡车。
    古老的槐树下,方月、乔同喜、王志华和几十个村民焦急地往远处眺望,
    方月:“来了!这回是真的来了!”
    轿车和尾随的两辆卡车在村口缓缓停下,坐在前排的小姐为陆元平打开车门。西装革履的陆元平懑面春风地走下轿车。方月等人热情地迎了上去。
    方月:“想不到你陆厂长还‘御驾亲征’,打发个人来咱就感激不尽了。”
    陆元平:“瞧你说的,咱方月悄没声地干了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儿,我能不来?就是再忙,挤时间也得来看看。走,先瞧瞧你种的菜。”
5 8 河滩。菜地。
    阳光下,各种蔬菜叶茂花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顶花带剌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紫盈盈的茄子和满架的佛手瓜,透着生机,好象是在告诉来访的客人,这儿应有尽有。
    陆元平:“了不起!真了不起!是金子、在那里都闪闪发光。买谁的也是买,只要你方月价格公道,我陆元平就买你的。”
    乔同喜:“谢谢陆厂长,我代表龙泉村的全体村民向您表示感谢。”
    陆元平:“看看,本末倒置了!该感谢的应该是你们。是龙泉村为电视机厂的下岗女工,不,是下岗干部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两家商量商量,结成工农共建精神文明单位。这儿就是南星电视机厂的蔬菜生产基地。厂里出钱,逢年过节的免费为全厂职工提供新鲜蔬菜。”
    王志华:“那感情好,”
    陆元平:“是金子在哪儿都闪闪发光!你的老队长周解放干的也不错,他组织了三十几个下岗的工人,在郊外承包了个加油站,还办了个家电维修部,也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加油站正式开业那天,老周还请我去剪了彩。”
    方月:“三十多个人?”
    陆元平:“是呵,全是咱们厂的下岗职工。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为三十多个下岗职工提供了二次就业的机会,了不起呵!”
5 9 街头。上午。
    王青仍在老地方卖报纸,叫卖声格外响亮。
    王青:“看报!看报!看今天的《南星日报》!看下岗工人自谋生路!看省劳模下岗后贡献突出!看报!看报!看新到的《足球报》!看下周电视节目预告!”
6 0 加油站。上午。
    周解放正在接受刘萍的采访。
    刘萍:“……请问,你们承包加油站的钱,也就是风险低押金是谁提供的?”
    周解放:“大伙儿凑了一部分,厂里出面担保从银行贷了点。”
    刘萍:“贷款就要还本利息,你们能承受如此重压吗?”
    周解放:“记得电影《创业》上有这么一句话:‘井没有压力不喷油,人没压力轻飘飘’作为一名过去的省劳模,在经历下岗的重压后,眼光更远了,心胸更宽了,再大的压力也就不在乎……”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