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kem(零度)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6-22 23:25:36), 站内信件
|
从未走出过小镇的丽莎,识不了几个字,也未曾放眼过世界,却用一堆西餐原料佐以自己的想像,做出了老外们闻所未闻的西餐,一个在美国做记者的观光客回国,介绍了朗木寺镇和这个虽然简陋,却把西餐做得充满想像力的小店。然后,朗木寺镇和丽莎咖啡店,就留在了区美国家印刷的旅游手册上了。
不断有外国游客拿着旅游手册来这里找丽莎的咖啡店,他们不断的教给丽莎西餐的做法,给她留下了花花绿绿各国的钞票和一本世又一本的笔记本,一面写满了他们的旅行感受。不知是丽莎的美丽还是她那又大又热烙的苹果派感动了这些满世界乱窜的背包族,他偿替丽莎写了这个挂在门口的英文招牌,用红油漆在玻璃上、屋里的墙上,写满了英文菜单和广告词,为的是让更多的背包族能方便的找到这个不起眼的小棚子。一个叫MC.YAK.CHLIGNGER的人替丽莎画了一张漫画,上面一句话是这么说的:"Lesha's tantastic apple pie-one size fills all 8$"。
第三早上,我们要到喀尔登寺去拍喇嘛诵经的场面,我却与摄制组的人走散了。在寺院的康村(修行的僧侣住宿的村落),僧人早课的诵经吟唱此起彼伏,一个外乡的汉族女子单独在这种悠长圆润的声音里乱窜,很是不协调,也让人不安。阒无人迹的小巷里,一个胖大威严的铁棒喇嘛正在挨家巡视,身后的小扎巴背着铁棒,那是大喇嘛的权柄。如果哪个小院里没有诵经的声音传出,他就要进去用铁棒待候。
在这个僧侣人数多于居民的小镇,康酝的面积很大且地形复杂,寺院建筑层层叠叠,要想找到走散的同半简直是徒劳。家家都在烧火做早餐,满镇的柴烟熏得人眼泪直流,而我已转不出这香烟缭绕,佛号声声的寺院了。一个来自绵阳的打工仔把我带出了这座迷宫。朗木寺的清早很冷,我躲进丽莎咖啡馆里,要了一杯热咖啡,等摄制组的人来找我。丽莎拿出一件宝蓝色的乡花缎面大襟给我穿在身上卸寒,把一个外国人写给她的一封信给我看,说里面的内容是夸她的小饭馆的。她说,反正看不懂,就送给你好了。
这是一封集体签名的建议信。是写给朗木镇政府的。信上说:"朗木寺是一个奇妙的小镇,它吸引着那些寻梦的旅行者,这里有群山,牧场,和西人,有族寺庙和令人惊讶的宗教。。。。。丽莎咖啡店常常客满,因为它太小,因而许多人都只好在外面轮流就座。。。。。这封是一个关于扩大丽莎饭馆的真诚请求,从长远看,观光事业是有商业价值的。扩大丽莎饭店不仅有益于她自己的事业,还对小镇的经济发展有益,倘若采纳了了这个建议,将会有更多的观光者来到朗木寺。"
我面前的咖啡和巧克力派还没有吃完,又进来两个金发碧眼的男孩,这是两个美国的背包族。他们刚刚到达。以色列女孩与他们攀谈起来的时候,我的同伴们也找来了。
当我们离开朗木寺的时候,我把采访话筒伸过去,问他们为什么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旅游?以色列姑娘说,这里不仅风景好,人也长得漂亮,他们的服饰很吸引人,而且他们有世界上最新潮的肤色,"Indian"。
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这些族人,就像美国的印地安人一样,作为少数民族,他们保存着文明社会早已失落的那些纯朴的精神风貌与原始的地理风貌,仅凭这一点,也值得她们跨越千山万水到这里来看看。
只 是,当我用蹩脚的英语问起他们时,是否知道这里嘉陵江的源头时,以色列女孩同样蹩脚的汉语说:"I din't know 嘉陵江 river ,but I know 扬子江 river"。
---- 给我平静的心灵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
给我勇气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