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d-wy(风烛残年)
整理人: weiniduge(2001-06-22 23:46:55), 站内信件
|
出拉萨,驱车向东南,越过海拔五千零二十米的米拉山口。灰褐色的
大山隐退了,缺氧的感觉减轻了。扑面而来的层峦叠翠、山涧清流,山颠
的积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光,还有一座神奇般崛起的新城,这便
是西藏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八一镇。
这样大的镇,在中国北方目前还很难遇到,街区占地六平方公里,有
五个中心广场;如此发达和完善的市政设施,在中国东南沿海也不太多见,
近五年间,这里的基建和设施总投资就达六点二亿元。海拔二千九百米,
雪山环抱的小城,气候宜人,绿树常青,一位旅行家说,抬眼望去,似有
一种身在瑞士的感觉。许多外地人,更以穿着短袖衫,以雪山为背景照张
相,为最大满足。
伴着尼洋河进入八一镇,首先踏上的是花园式的汕头防洪堤路。由广
东和福建省援建的防洪堤长约四公里,宛如一条漂亮的风景长廊。林芝地
区建委主任易湘辉介绍,以前镇子三分之二的土地在洪水水位以下,年年
遭受洪水威胁。该堤全部建成后将达到六点二公里,堪称“西藏第一堤”。
夕阳西下,尼洋河水清澈得醉人心脾。大堤上多了三三两两,悠闲漫
步的藏族和汉族居民。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如果早春来,这里风景
更好。碧绿的河面,岸上是一片鲜艳的桃花,往上是苍翠的山林,再往上
是白雪皑皑的山峰,山巅之上就是大团的白云和蔚蓝如洗的天空了。
当地老人讲,八一镇在六十年代以前只是个乱石遍地,野兽出没的荒
凉河滩,仅有两座小庙和几十户人家。一位早期的援藏干部说,早些年从
这里寄一封平安家信到广东要一个月时间,排队打长途电话常常等到半夜
两三点钟。那时的八一镇穿不成高跟鞋,因为马路是用鹅卵石铺成的。
走在街上,记者看到中国电信的入网广告十分醒目,现代化的建筑、
藏式古典风格的建筑、欧陆风情建筑、江南的小桥流水栉次鳞比。出租车
清一色是桑塔纳,这种情况就是在很多大城市都不多见。
林芝地区副专员李宏说,这座新城的快速崛起是个奇迹。其中,很大
成分源于兄弟省份的同胞情义。第二批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福建两
省在该镇援藏项目近五十项,投资三点六亿元。
在八一镇,广东广场、中山大道、深圳大道、福建路、福建园、厦门
广场等标志触目皆是,在这座新兴的城市里留下了深深的关于血浓于水的
记忆。
当然,也有许多林芝自己的奋斗足迹。当地一位官员就曾指着一条小
桥流水,店铺井然的街道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林芝人为纪念澳门回归而
建的澳门街。据介绍,有着藏、汉、回、怒、土族等十六个民族的林芝地
区,经济连续三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递增速度发展。
夜幕下的高原小城,华灯齐放,热闹非凡。藏餐、藏式茶楼、清真饭、
云南米线、湖北鱼庄、宜宾卤菜、陕西凉皮、山东煎饼、河南馒头、成都
火锅等店铺的生意更加红火。这些店铺的招牌都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一
位藏餐馆的老板娘说,客人坐到几点,她的生意就做到几点。一位河南店
主称,藏族人实在厚道,当地的管理部门也很规范,他准备在这里多干几
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一镇的娱乐业也很繁荣。珠海大道
上歌舞厅、酒吧、网吧、茶馆等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有趣的是每家歌舞
厅前都赫然写有“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标志。网吧的广告牌上都有电脑
培训的承诺。
据了解,八一镇现有三万多人。当地有关部门很自然地把流动人口也
统计了进来。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城,如诗如画的城;也是一个民
族团结的城,一个人们相互交融如大家庭的城。
---- 平平淡淡才是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