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ryuanid(阿原)
整理人: txdy(2001-06-08 18:46:32), 站内信件
|
玛雅宗教有一种极强的二元论倾向。在他们的万神殿里有明确的善恶之分。好神带
给玛雅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恶神则带来饥荒、洪灾、死亡和瘟疫等自然的不利,还
会带来战争、内乱等社会性的灾难。好神和恶神共同对玛雅人的生活起作用,以他们特
有的相互牵制、相互渗透的组合方式作用于人类,他们的喜怒哀乐投射到玛雅人的社会
生活中,表现出生活和命运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捉摸性。
这种善恶两分的倾向在许多生命力较强的宗教中都有表现。比如流行于欧美各国的
基督教,不仅信仰上帝,也承认有魔鬼撒旦,并且认为两股势力在人以外的世界互相争
斗,有时撒旦还会跑到上帝面前告状,使耶和华动怒,惩罚人类。以这种方式,宗教机
制极微妙地制造了一个变因众多的宗教世界,从而使神与人的关系也由单一的保佑关系
或公正原则变得扑朔迷离,成功地使之接近充满偶然性、不断流转变化的生活的本质。
只要宗教中存在两种尚不能分出胜负的势力,那么神性世界的总体面貌就不会是静止不
变的。而只有当神性世界的面貌、神对人的态度是可变的时候,宗教才能解释人所受到
的诱惑、平安、打击等常变的遭遇,人心才能于常变中维持心态的平衡和不变的信仰。
小时候听人讲故事,人物一出场就急着问,是好人还是坏人。长大了就觉得很好笑。
用好人、坏人的眼光去看人,真是很傻。
后来学习辩证法。可有一阵子始终分不清“一刀切”和“一分为二”,不都是分成
好的和不好的、对的和不对的吗?再后来才明白,不能一刀下去分成好坏就完了,无论
对好的还是坏的,都要看到它内在的好坏两面。也就是说,用好坏这种简单的方式去把
握世界并没有错。但这个标准要动态地把握,要在任何时候都把准这对立的两极,懂得
坏中有好、好中有坏。并且正奇互反,在不同层次、不同时刻,好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这个认识过程看来像是在纠缠字义,实际上却正是认识过程的规律。正如《易经》
所说:太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之初,物我不分,混沌一片。婴儿眼
中的奶瓶和他自己的手臂一样,是他自我世界的内容。小孩子的原始情绪区分得也很粗
略,没有什么明显的爱憎。等到有所喜,有所恶,懂得失意与得志的时候,就算是领悟
了有暑热也有寒冷的道理。等到对所恶者知其所以恶,在失意时仍懂得怀有希望的时候,
才算理解到这一阴一阳的动态含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第一层中见到阴
阳,在阴或阳中又见到阴阳,乃至在阴中见到太阴、少阳,在阳中见到老阳、少阴,甚
至将一阴一阳相承相负,流转相易的道理运用于理解万物。这是中国古代智慧的最高成
就。真正参透其中道理,并且突破纸上谈兵的层次,将此原则运用到人生的每一次出击,
每一种等待中去,是一个很高的理智境界。
然而,太平洋对岸的玛雅文化,却用宗教的手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他们让好神和坏
神共同左右自己的生活。好神带来雷电、降雨、丰收(雨神、蛇神),恶神带来死亡、
毁灭(死神、战神)。他们之间永恒的冲突在一幅画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图24中,雨
神恰克对一棵小树表现出扶持;而死神阿·普切却将树一劈为二。好神和恶神不仅彼此
争斗来控制入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并且还竟相争取人的灵魂。玛雅人深信,他们的一切
祸福都取决于神的情绪、神的力量。这也是祭祀、庙堂在玛雅社会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
地位的一个原因。
然而,也就是通过这种宗教二分机制的设立,玛雅人将一种对立而统一的复杂机理
深深扎根于人心的无意识中。玛雅人不可能用静止的“一刀切”方式去看待世界了。在
小树茁壮成长的时候,他们意识到死神随时可能以各种方式将其摧毁。在和平丰收的季
节、他们仍然要为随时可能来临的不意之灾祭祀。他们始终能在乌云中看到太阳,在战
胜时看到失败。一种阴阳互易、祸福相继、无常为常的思想,从幼年起就扎根在每个玛
雅人的心中,也扎根于这个民族的初年。宗教将这种理性智慧以非理性的方式固定为一
种文化基因,等到个体的理性成熟后,能自然地用它来平衡命运的多变,平衡人心的各
种欲求和各种自律。
用好、坏来划分人,是简单化了,是傻;用好、坏来划分神,是文化的成熟,是智
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