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模型天地>>实物资料>>Re:转贴:苏军对虎王的测试(感谢KANKE网友翻译)

主题:Re:转贴:苏军对虎王的测试(感谢KANKE网友翻译)
发信人: stugiii(鹰啼北回归线)
整理人: njoook1979(2001-06-06 20:32:43), 站内信件
    鹰语:长期以来,虎王是德军重型坦克中最优秀的论点一直是无可非议的,它在机动性、防护力、火力上比虎式高出一个等级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经苏军对俘虏的虎王进行测试后,发现虎王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优越。毕竟它是大战末人力物力奇缺的情况下赶工“赶”出来的产物,制造工艺上与它以前的几乎所有德国坦克已不可一日而同语。 
    特别声明:此文为KANKE译制,与传说中的《虎王!KINGTIGER》无任何关系。 
    Pz Kpfw Tiger Ausf B重型坦克(按照德国统一使用的设计体系,也叫Sd Kfz 182“特殊目的战斗车辆182型”),由“亨舍尔”公司在它的首席设计师Erwin Anders领导下研制。它在1944年1月到1945年5月间量产。坦克重69.4吨,功率/重量比为10.08马力/吨。车体和炮塔由轧制均质钢板制造,强度为低到中等。共生产487辆。 
    第一辆苏联俘虏的虎王坦克被送到库宾卡的测试场进行综合测试。是编号102和502这两辆。这两辆坦克通过自己的动力驶向火车站进行装运的过程证明是一个巨大的失败。86公里处,由于轴承失效,导致左边的导轮无法使用,左边的驱动轮也因为所有的螺栓被剪切断而无法使用。当时的气温达到30摄氏度,对冷却系统来说太高了。导致右侧引擎过热,齿轮箱持续过热。坦克经过了修理,但是不久右侧的行走传动装置完全损坏。从另一辆废坦克上找了一套换上,但是这一套不久就因为驱动轴的滚动轴承损坏而报废。除此,需要不停的更换履带元件,由于坦克的惊人重量它们经常破裂,特别是在坦克转弯的时候更容易如此。坦克履带的张紧机械并不完全理想。结果是,履带的松紧必须每隔10-15公里就调整一下。 
    最后,2辆俘虏的坦克都送到了NIIBT试验场,102号车接受了进一步的操纵测试。这个测试遇到了严重的障碍,这是因为坦克的底盘、引擎和传动部分可靠性都特别的低。尽管坦克的手册上说860升燃料可以在土路上行走120公里,可是测试表明仅能行驶90公里而已。同样,100公里油耗是970升,而不是同一(缴获的)手册上说的700升。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时速是25-30公里/小时,土路是13.4-15公里/小时。在崎岖路面上的平均时速更差:6-7公里/小时。最大速度,坦克技术手册上给出的是41.5公里/小时,不过在操纵性测试中从来没走达到过。 
    为了对坦克装甲的防护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决定用炮弹射击俘获的502号车体和炮塔。大多数的车内系统和配件都拆掉了进行另外的测试。坦克的武器送到ANIOP进行研究。 
实弹射击是1944年秋天在库宾卡进行的,测试过程中得到以下结果。 
    1、虎王的装甲和虎、豹以及以前的菲迪南相比,质量下降的很厉害,第一次单发炮弹射击就导致装甲的裂纹和剥落。炮弹的同时多发射击(3-4发)导致装甲大面积剥落和破裂。 
    2、车体和炮塔上面所有连接点的焊接都很糟糕。除了工艺很仔细,焊缝对于炮弹的抗击要比相同模拟试验中虎、豹和菲迪南的表现差的多。 
    3、500-1000米的距离上,152、122和100毫米炮的3-4穿甲弹或者高爆破片弹导致坦克前部100-190毫米的装甲板的焊缝裂开、剥落和解体。撞击瓦解了传动装置的运行,使坦克作为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完全报废。 
    4|500-600米距离上,BS-3(100毫米)和A-19(122毫米)的穿甲弹遇到虎王前部车体装甲板的边缘和接缝处可以完全穿透。 
    5、1000-1500米距离上,BS-3(100毫米)和A-19(122毫米)可以完全穿透虎王的前部炮塔装甲。 
    6、300米距离上,85毫米的D-5 和 S-53炮不能穿透车体前部装甲,也不会对车体前部造成任何损害。 
    7、坦克的侧部装甲板和前部装甲相比,在对射击抵抗性上的差异特别突出,很明显,这是坦克车体和炮塔最差的部分。 
    8、800-2000米距离上,85毫米和美国76毫米的穿甲弹都可以穿透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侧面装甲。 
    9、苏联的76毫米炮(ZIS-3 和 F-34).发射的穿甲弹无法穿透坦克车体和炮塔的侧面装甲。 
    10、美国的76毫米炮穿透虎王侧面装甲的距离要比苏联的85毫米炮要大1.5到2倍。 
    这里对虎王的爱好者要说的是,IS-2上安装的122毫米D-25坦克炮是A-19榴弹炮的直接后裔。基本上,这些炮的不同之处在后膛部分(D-25的是半自动)和一些其它的技术细节,但是不影响它们的弹道。因此,这两种炮的装甲穿透能力是相同的。另外,100毫米的BS-3野战炮和安装在SU-100上的D-10坦克炮的穿甲能力也是相同的。 
    在TsNII-48对虎B坦克装甲进行的实验室测试表明,“有证据证明,德国VI型坦克和V型坦克相比,装甲中的钼含量呈下降趋势,在VIB型坦克装甲中,则完全没有了钼。用另一种元素钒来代替钼的原因很明显是德国人手里的储备已经枯竭,同时提供钼的基地也已经丢掉了。缺乏延展性是虎B的装甲的一个特征。众所周知,苏联的国产装甲的优势在于它的高延展性。德国的装甲合金含量低,因此很明显的缺乏延展性。”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高延展性导致装甲被穿透的时候产生很少的二次破片,(这些二次破片会杀伤成员,损坏坦克的控制装置),而且除此之外,装甲破裂的机会也少的多。 
在武器测试中,德国的KwK 43坦克炮在穿甲能力和精确度方面都很不错,实际上,和苏联的122毫米D-25炮相同。1000米的射程上,观察得到的炮弹射击偏差为:垂直方向260毫米,水平方向210毫米。相比较之下,IS-2坦克的D-25坦克炮在1000米的射程上静止射击中的平均射击偏差没有超过垂直170毫米和水平270毫米。71倍口径88毫米KwK 43火炮的穿甲能力1000米的射程上是165毫米的30度倾角装甲。特别是,400米距离上虎B的炮弹可以完全从前到后穿透它的“同事”的炮塔。但是在高爆能力上,88毫米的炮弹要比122毫米的高爆破片弹要差1.39倍。 
    1945年2月16日对虎B的最终测试报告有如下结论: 
    “前部车体和炮塔的质量低下。装甲上的非穿透损害(凹痕)导致穿透装甲的破裂和内部大面积的崩落。坦克的侧部装甲板和前部装甲相比,在对射击抵抗性上的差异特别突出,很明显,这是坦克车体和炮塔最差的部分。 
    缺点: 
    底盘复杂,不耐用。转向系统复杂,昂贵。 
    侧面的行走传动装置特别不可靠。 
    作战半径要比IS系列坦克小25%。 
    装甲(除了炮塔凹陷处)定位的很差。 
    坦克那过份的体积和重量和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与火力不相称。
下列图片中所示最完整的一辆虎王为502号车,炮管上的字母是Glory to Korobov。
    其余图片基本上是苏军在进行车体装甲穿透试验的照片。
    32号弹洞是122毫米尖头穿甲弹在1500米距离上的射击结果。
    25号弹洞是88毫米穿甲弹在400米距离上对炮塔前部装甲的射击结果。这个炮弹从前到后穿透了整个炮塔(另外一张则是此炮弹从炮塔后部穿出的照片)。
    弹孔最多的一张为炮塔左侧照片,其中心部位的43号着弹点是122毫米高爆弹的结果,引起装甲开裂(在另一张炮塔右侧照片中炮塔侧装甲已完全裂开并可看到内部)。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44.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43.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42.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41.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39.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40.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38.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37.jpghttp://history.vif2.ru/library/archives/weapons/pics/036.jpghttp://mail.sina.com.cn/cgi-bin/attachment.cgi/yingtibeihuiguixian/application/x-msdownload/991736165.9530.mail.sina.com.cn:2,S.a02.dat/t1.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