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aa234(我只只在乎你)
整理人: philoz(2001-06-10 18:44:57), 站内信件
|
在上海维扬帮的大饭店里,随时都可以吃到扬州的名点——“五丁包子”。几位从新加坡来的客人在品尝了这鲜美的包子后,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要叫“五丁包子”呢﹖于是便从厨房请来了75岁的点心师傅,听他用一口扬州话说起了这“五丁包子”的来历。
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驾临扬州。知府大人诚惶诚恐,不知如何侍奉皇上才好。正当知府召来十名扬州手艺最好的厨师,准备做一桌满汉全席奉献皇上时,一位太监一摇三摆地走进了府衙。知府连忙下跪迎接。只听太监说道:“皇上有旨,明日早膳包子侍侯。”
知府一听皇上不吃海参燕窝、熊掌鱼翅,先前紧张的心情便一下子松开了。于是他大着胆子问道:“公公,皇上想吃包子好办。但不知皇上要吃甜包还是咸包﹖是想吃鸡丝包还是蟹黄包﹖”不料太监手一摆头一摇说道:“皇上要吃他从没有吃过的包子。”知府闻言大惊,刚有些放松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连忙说道:“下官无知,摸不到皇上的口味,还请公公明示。”一边说一边让师爷奉上珠宝一盘。
太监见了厚礼,微微一笑说道:“皇上要吃的包子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只有五句话:滋养而不过补,味美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鲜嫩而不过软。”太监说完又道:“这五句话包子要是明儿做不好,知府和厨师一律按欺君之罪论处。”说罢扬长而去。
知府一听吓得昏了过去。厨师们忙将他从地上扶起来说道:“大人不要惊慌。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我们有十个人呢。现在我们每两个人商量其中一句话的解决办法,一定能够想得出好点子来。”
常言说得好,急中生智。于是这十个人就分成五对,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来了。到了半夜,果然一个个好点子全出来了。
张师傅第一个想出了好点子。他说:“滋养莫过于海参,将海参的用量减少点,既滋养又不过补,岂不两全其美﹖”受张师傅的启发,王师傅也说:“天下鸡肉味最美,只要少放点鸡肉也就不会过鲜。”李师傅接着说:“五花肉又有油又有香味,只要肥肉不多,就不会油腻。”赵师傅这时也想出了好办法:“松脆莫过于笋,但只要多放笋尖就不会发硬。”
这时天已快亮,只有那孔师傅两人还没有想出点子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忽然见孔师傅一拍大腿,说:“有了,这虾仁最是细嫩,但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就不会过软。”
没等孔师傅说完,大家便转忧为喜,立即动手制作起来。有的发海参,有的剥虾仁,有的切笋,有的剁肉,有的杀鸡……天刚一大亮,以海参、鸡肉、五花肉、笋尖、虾仁五种原料切成丁充作馅的包子就做好了。
再说乾隆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只听得太监一声“传膳”,一笼热气腾腾、不大不小的包子便端到了面前。乾隆吃了一个,没放筷子又吃了第二个,直到连着吃完三个方才开口问道:“这是什么包子啊﹖”
太监答道:“这是照您的吩咐命厨师做的包子。”
乾隆听了传来知府。知府昨天吓昏了头,今天还未清醒呢。他只记得昨天太监说的五句话,于是连忙答道:“这是五句话包子。”
乾隆听了啼笑皆非,又传来十个厨师。一问才知道是用海参、鸡肉、五花肉、笋尖、虾仁五种丁制成的包子。于是对知府说道:“明明是五丁包子,却说是五句话包子,真是蠢才。”然后又对厨师们说:“这包子完全符合朕提出的五个要求,很合朕的口味。今天赏你们每人五两银子,明日早膳再为朕做一笼来。”
从此,扬州的“五丁包子”便誉满江南江北,如今这“五丁包子”已成了上海的旅游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