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ryuanid(阿原)
整理人: txdy(2001-05-23 22:47:21), 站内信件
|
玛雅人的历法精确度相当惊人,“咬牙切齿”,丝丝入扣。他们的历法分为仪式用
祭把历专名表达法、太阳年民用历表达法、长期累积计日数表达法三种,三种历法并行
不悖,互相“咬牙切齿”,准确精密。
三种历日表达法,构成了一个复杂集合,它们用各自的方式记录着逝水流年,每一
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玛雅人不嫌其烦的缘故。从本质上说,玛雅历法乃
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机制,其中每一部分都能影响其他部分。而预卜计算某个特定时间的
先兆或某个具体行为的合宜性)成了历法机制中一种令人惊异的复杂操作。
宗教占卜功能是玛雅祭祀历的首要目的,它也是玛雅历法中最基础的部分。现代学
者赋予它一个替代称谓卓尔金历(tzolkin),按尤卡坦半岛的译意是“日子的计数”,
而它实际上的玛雅名称并不清楚。
卓尔金历把一年看成是260天的循环周期,这显然无法用自然现象解释,雨季的长度、
太阳运行高度角的周期、人类的怀孕期等等都不是260天。这个周期看来是人为的,是其
两个亚循环周期20和13的排列结果,而20和13在整个中美洲都具有仪式上的和象征上的
重要意义。卓尔金历的260夭不分月,顺序用20个专名。专名分别是伊克(Ik)、阿克巴
尔(Akbal)、坎(Kan)、契克山(Chicshan)、克伊米(Cimi)、马尼克(Manik)、
拉马特(Lamat)、木卢克(Muluc),喔克(Oc)、契乌恩(Chuen)、埃伯(Eb)、本
(Ben)、伊希(Ix)、门(Men)、克伊伯(Cib )、卡班(Caban)、埃兹纳伯(Etz
'nab)、夸阿克(Cauac),阿华乌(Ahau)、伊米希(Imix)。用1至13顺序与这20个
专名互相循环匹配,完成一次循环正好是260。这与中国的干支纪历有很相似的机理,十
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分别匹配,一个循环周期即所谓“六十甲子”。
卓尔金历是“玛雅甲子”。Kin就是“日”,是所有玛雅历法循环的基本单位。任何
一日,都由数码顺序与各专名两个因素组成。具体说,第1日即是1Imix,第2日是2Ik,
第14日是1Ix,第21天是81mix,诸如此类,不断循环。而1Imix这种记法要到第261天才
会再度出现。
我们在《各显神通的神,各有所求的人》一节中可以了解,每个专称日名都与一个
神灵相联系,获得保护。这个神灵对于有着相应名称的那些日期(例如2Imix,3Imix,
8Imix,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玛雅数码虽说通常由点与横组成,但也常常用该神灵头部
特征和象形文字来表达(见图3)。我们知道,每20天为一套仪式活动的长度,一年13套。
只是不大好说究竟是先有历法还是先有祭神仪式,从结果看,神灵们在每日的分别出场
导致了每一日的吉凶征兆。正像基督教文化中每7天有礼拜日(休息日)一样的内在机理,
玛雅每一日不相同的吉凶征兆也能起自然调节作用。它使人做任何事都不会日复一日连
续不断,因吉日凶日而有所选择避让,就跟我们说“一、三、五打工,二、四、六自修”
一样的效用了。
这种仪式历法是中美洲文明的最基本发明之一。差不多每个不同民族都有一个它的
变体,公元前500年就已开始使用的事例也经考古证实。尽管玛雅历法的其他方面都几乎
失传了,但仪式历却面对着来自公历历法的严峻挑战,一直到今天仍在高地若干玛雅部
族中保存着。
玛雅民用太阳年相对来说较为次要,叫作哈伯(haab)。它把365日一年分为18个月,
每月20天,剩下的5天乃是“禁忌日”(19月)。虽然太阳年实际上略长于365日,而玛
雅人也知闰日,但他们对闰日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月份都有各自名称(见图4)。
第一月的第一日是0Pop ,最好译作“Pop的席位”;第二日是1Pop,第三日是2Pop,
依此类推到第20日是19Pop。接下来的一天就是第二月的开始,“Uo的席位”。写下“U
o的席位”的交替方式也把它指派为前一个月(Pop)的第20天。尽管各月份各日这些时
间段也许在计数上是间断的,但是从另一意义上说,它们又是重叠的。这种记数法或许
反映了一种信仰,即一个时间段及其神灵的影响力都略略超出本份的范围。
各月份也有着特别的守护神,神灵们对人和事都有影响力。为了预卜的宗教目的,
这种民用太阳历也必须与卓尔金仪式历法一起考虑,尽管太阳历的首要功能可能还是较
为符合世俗农业历法的路线。
在实践中,太阳历的称谓从未单独出现于象形文字经卷、雕刻或历史文献中。日期
常由仪式历来查考,或者较常见的是由与各种太阳历位置相联的称谓来查考,具体他说,
恰如13个数码和20个专称匹配成260日循环周期一样,260日的仪式历与365天太阳年的排
列产生了一个18980天的更大周期。即一个给定的位置(例如1Ik0Pop)只是在第18981天
才重归。于是,在52年(18980÷365=52)内指称每个独一无二日期的二元称谓,就叫
作日历周期。
这个大日历周期也和它内部包含的循环周期一样具有相似的泛中美洲分布范围,对
大部分中美洲民族来说,52年的日历周期对确定某一个日期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提供了
很高的精确度,毕竟一个人的人生不会有两个52年,就像中国人六十甲子也已够用。但
这对于现代研究中美洲民族历史的人说来,每52年重复相同的日历周期位置,则留下了
极大的模糊性。只有玛雅人的历法才包括了一种用来在时间长河中固定各个事件的较为
精确唯一的机制,这就是他们的累积计日历法。
累积计日法分成9个数量等级,由小到大分别是金(Kin)、乌因纳尔(uinal)、吞
(tun)、卡吞(katun)、巴克吞(baktun)、匹克吞(pictun)、卡拉伯吞(calabt
un)、金契尔吞(kinchiltun)、阿劳吞(alautun)。除了乌因纳尔是18进位以外,其
余都是20进位,即1金代表1天,1乌因纳尔为20天,1吞为360天,1卡吞为7200天,1巴克
吞为144000天……。一般记日期只用到第5个等级,例如11、9、4、0、1即表示:11×1
44000十9×7200十4×360十0×20十1=1650241天。玛雅人把公元前3113年看作新的纪年
开始,那么这个第1650241天就约代表公元15世纪初。由于有累积计日法,我们可以清楚
地了解玛雅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发生的年代。
在玛雅古代那些聪慧的头脑中,似乎装着许多精密的齿轮。他们不仅让世俗的历法
和宗教的历法,“咬牙切齿”地相互对应、运作,而且他们还放眼星空,找到更多可以
互相参校的“齿轮”。他们知道金星公转周期是584天,于是就算出金星齿轮5转,地球
齿轮8转便会合了(584x5=365x8=2920)。这个思路给了他们历法许多益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