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jilie(奇也)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1-05-20 22:47:17), 站内信件
|
读《断章》后,我“取义”
卞之琳在《断章》中有一句豪放至极点的诗句“你在桥上看风景,楼上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并非因为他帮助了多少自命感性却实无感性的人追到了女孩子。在我看来,它绝唱就绝在让人瑕思不止。
《断章》写于1935年,不少自命不凡的人定会大嚷“要是我早出世几年,还有这姓卞的位置吗?”那些人总把自己当作陈子昂《登幽州台》上所描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偏偏既不见古人,又不见来者的他们都是瞎子。
瞎子们吟出一句“你在楼上看美女,楼下的我瞧不起你。”这句话的骂人成分好比王朔的《我看金庸》。想必王朔知道自己江郎才尽,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搞一部销量大过《鹿顶记》的小说,于是改行以骂代写,骂出名堂来。君不见经过“金王论战”后,王先生的《空中小姐》销量激增吗?
作为文人,要靠吵架出名,这可见文化界也娱乐化了,这不比莱温丝基因为那条沾有克林顿精液的裙而出名光荣多少,只给大家茶余饭后加点笑料而已。骂战引起的轰动往往比在街头众目睽睽下打架更受瞩目。在街头大家顶多引来一圈圈把颈拉得比板鸭还长的看热闹者,无奈打架的人并非《角斗士》的罗素·高尔那样摆个pose 斗有版权,警察叔叔以来调停,就无法再次呈现,打架者说不定还要交上点医药费或罚款,于是引起轰动也不过百来人看过。而在笔头上大骂就不同,可以骂个天花乱坠,长篇乱语,顶多名声变臭,绝对不会被罚款,还有稿费送来。
臭好比香,香可以飘至千里之遥,臭更可达万里之外。经过一番炒作,像街头煮臭豆腐之人,以臭为广告,恨不得方圆万顷内无臭不至。因此,作为对骂双方,都是百利一害,于是双方越骂越爽,越骂越兴奋,越骂越有默契,知名度越骂越高。当然,稿费也随着知名度升高而涨价,钱是少不了的。
鉴于骂人可以出名,更可致富,不少渴望出名的人跃跃欲试,想仿照王朔一样,早个名人痛骂一顿而出名。无奈名人数在口头上多,数在指头上可以骂的少。骂余秋雨怕余先生生成到不屑于回击,一个巴掌拍不响;骂琼瑶怕反被别人骂俗;骂杨绎又怕钱钟书做鬼不放过自己。照了半天,还是那个近几年炒出来的小子韩寒最适合一骂。加之韩寒知名度大有超越金庸古龙之势,说不定可以一骂而红。
于是在众多杂志上,网上的BBS骂韩寒的文章大有所在。具有讽刺性的是韩寒的《零下一度·眼中》也骂了不少人。韩寒正成为“你在书上骂人,看书的人在骂你”。韩寒与王朔骂人,是在有了深厚的功力才发功的,而那些骂韩寒的人都是那些“既不见古人,又不见来者”的瞎子。骂得毫无内涵,自高自大,像闭关锁国得清政府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见不得其骂人的水平,只闻到那些瞎子得口臭。
骂韩寒的人中,大专生和本科生占绝大多数,因为他们都比韩寒的文凭高一层次。钱钟书在《围城》中说文凭大有亚当与夏娃下体的树叶做遮丑之用。一般研究生博士生没有本科生或大专生高傲,就与这块遮丑布的大小有关。好比穿的布料愈少的女人,走起路来愈挺胸一样。韩寒虽然缺少一块遮丑布,但他的才华和文学修养,也够他遮丑用了,所以他不屑于那块遮丑布。
虚心的人用文凭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炫耀自己。心虚的人不少就是瞎子,他们很渴望有自命不凡的本钱,改写《断章》为“你在楼上看美女,楼下的我瞧不起你。”
想在楼下瞧不起人?还不是要“久仰”别人吗?“你在楼上看美女,楼下的我瞧不起你。”
——不可能的,哈哈!
附上:
断章
——卞之琳
你在桥上看风景,
楼上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修饰了你的窗子,
你修饰了别人的梦。
---- 我笑,笑阎世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怒气,笑国家队的球员当他放屁,笑韩国队找个弱对手练球20多年。
我笑,笑奔驰旁边的奥迪,笑奥迪旁边的夏利,笑夏利旁边的单车,笑单车上的我。
我笑,笑那些笑得无内涵的人,笑那些妖艳与臭美并重的女人,笑那些见到臭美就瞪大眼直流口水的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