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神秘世界>>【人类文明】>>【 玛雅文明 】>>【《玛雅的智慧》作者:林大雄】>>第二章 种玉米的蜜蜂---从头到脚的“文化”

主题:第二章 种玉米的蜜蜂---从头到脚的“文化”
发信人: eryuanid(阿原)
整理人: txdy(2001-05-21 22:06:25), 站内信件
真正的玛雅文明逝去了,现代玛雅人及他们的居住地中再也看不到当年玛雅抄本和
壁画上描绘的那些热烈而绚丽多彩的气息了。现代的玛雅人穿着美国式的便裤便装,女
性头上的珠花也是从市镇上买来的,男人腕上有廉价手表,小孩子嘴里含着软糖,总之,
当旅游者或文化学者来到他们中间时,可以立即感到,一种异国情调已经在世界文化大
一统、大交流的背景中被冲淡了。而与此同时,美国士兵在海湾战争中把脸涂成黑、红
两色,以示英武。美洲豹皮纹样、羽饰和头巾成为孩子们在万圣节时的穿戴行头。在这
些戏剧性的场合人们以脸谱的方式再现着久已逝去的玛雅文明的影子。
    翻开早期西班牙入侵者们的记录,首先让我们感受到玛雅文化独特气息的,也主是
这些戏装式的穿戴。文化使同样的人具有各自群体的不同特点,而这些差异性不仅表现
在人们互相交往、人们与自然交往的方式上,更直接地表现在属于该群体的具体个人的
包装上。正是从不同文化群体内部统一有序的人体包装上,反映着一种文化的内聚力。
文化也正是藉着这些披挂穿戴的纹饰和花样最直观地显现出来、流传下去。
    今天的玛雅人已在服饰上引进了其他文化的表现手法,简化了古典玛雅装饰中许多
精细、繁复、具有特殊涵义的部分。但是,在墨西哥刺绣花纹、西班牙领巾、美国牛仔
帽的依稀掩映下,玛雅文化的个性仍然顽强地保存下来。
    也许是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因,女性及与女性有关的家居生活方式、人际模式、
甚至服饰习惯,往往是一个文化最难被同化、被取缔的部分。玛雅女性至今仍穿戴着kh
b ,一种四方如麻袋的直筒裙,十分宽大,颈部开口处有或简或繁的绣样,裙摆处的绣
样与颈部呼应。无论刺绣的色彩如何,裙子的本色都为白色。别看它平铺在地上时直筒
筒的毫无精工细裁之感,但穿在玛雅妇女身上,腰间一束,裙长适中,静处时线条流畅,
下摆丰富的垂感透出女性的沉静,行时宽松自如,同样还十分飘逸。
    玛雅妇女平时深居简出,万不得已要出门时必然披上一条围巾。这种围围巾的做法
来源于古时妇女出门用大方头巾裹住头脸并盖至胸部的习俗。现代时装设计中头巾被用
来作为装饰光秃秃的头部或改善脸部轮廓线的道具,但有些时候也会回归到它的本来用
途:遮盖和制造距离感。
    把身体包裹起来、遮盖起来的服饰,一开始总是性禁忌的延伸,但后来往往成为表
现、点缀、烘托的手段。在同一文化群体内部,还成为在共性中突出个性、甚至标志身
分角色的戏装。
    古代玛雅男子一律的标准穿戴是遮羞布(ex)、披肩(pati)、凉鞋和头饰。所谓
遮羞布是一条五指宽的长带子,长度足可绕腰部数圈,然后兜住胯下,一头搭在腹前垂
于双腿间至膝的高度,另一头在身后垂至大约相当的位置。披肩简单到就是一块方布,
在两肩上围过来于胸前打结。凉鞋的样式以平底加若干麻线为基本样式,平底的常用材
料是未晒过的干鹿皮。头发一般全部朝天梳,留长发,于头顶扎成束。
    然而,在这统一的“玛雅民族服装”之中,不同身分、不同地位者在打扮上也有截
然不同的标准。一般男子只有资格让家中妇女的巧手在衣饰上加上刺绣或羽饰,但一切
衣饰都要符合白丁的本色,即无色彩的白布。相反,贵族、首领、祭司、武士的装扮就
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了。贝壳、玉石、羽毛、颜料、兽皮、挂件、动物骷髅,一切贵重
而鲜亮的东西,都用来点缀风光,不厌其烦。对称、精细、繁复、鲜艳,是其装饰原则。
有些图案是这些特殊人物专用的,比如美洲豹、鳄鱼、人面。刺绣的用色、针法更是极
尽精美之能事。有一种羽毛也是这类权贵专用的。它是一种叫克查尔(quetzal)的鸟,
只在中美洲有,它那华彩的蓝绿色尾羽使其成为玛雅王家的专用鸟。这种特殊的羽毛和
其他宝石、玉块、金银饰、挂件一起,把权贵们的冠、披挂装点得宝气珠光。加上首领、
祭司、贵族、武士各自代表身份的权杖、法器、武器,构成不同角色生旦净丑各自的行
头。
    光有行头没有脸谱也不行啊。玛雅人不仅男女都纹身,而且有涂脸的习惯。男孩子
没结婚前把脸上、身上都涂成黑色,结婚后则全部涂成红色。如果斋戒,则再涂成黑色。
武士涂红、黑两色,据说是为了表现英武刚勇;涂抹的位置包括眼、鼻,甚至整个脸部,
还有手臂和躯于。俘虏的颜色是黑白条纹。祭司采用蓝色。至于这些关于以色彩标志身
份的做法是图谱的专用表示法还是生活日常用法,很难从现在的习俗和图谱本身对古代
玛雅人作出明确的推断。然而,以色抹脸、抹臂已经和羽制王冠、美洲豹皮一起,成为
玛雅式装扮的特色。
    我们中国人在戏台上用重彩脸谱分派角色,固定造型,古代玛雅人却把它摆到实际
生活的角色分派、角色定位上。这种简捷、直观的程式化思维与民族服饰的规定、男女
服饰的不同侧重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两者又确实存在些微妙的不同。后者追求的是服
饰的本来目的,服务于耻感文化与性禁忌,也是特定文化群体表现个性的文化方式。前
者则在服饰、文化的本来意义上进一步点缀、纹饰,成为社会角色标志的辅助工具,社
会位置分派、稳定的手段。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