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椰风海韵>>*椰海泛舟--游在海南*>>文昌市>>文昌概况

主题:文昌概况
发信人: txaoxian(猎人)
整理人: belleling(2001-05-18 18:19:52), 站内信件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是海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更是著名的椰乡,海南省60%的椰子树集中于文昌。它又是著名的将军县,是被世界誉为东方奇迹--宋氏三姐妹的故乡。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文昌市更是名声遍传。

文昌市三面环海,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95公里,面积2346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22个镇、3个乡,有265个管理区,3638个村(居)委会、4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华侨农场、3个县属农场。海岸线第长210公里,沿海有众多天然良港和沙滩。市内有公路通各景区,琼文公路北通海口,南达琼海市,向东接东线高速公路。清澜港是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为国家一级开放口岸。

文昌小史 
  文昌市的前身是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置的紫贝县,属珠崖郡。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汉元帝接受贾捐之建议撤销珠崖郡后,紫贝即成废县。一直到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才在紫贝县故墟上设置武德县。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为平昌县。贞观元年(627年) 改名为文昌市。自唐贞观元年改名后,文昌市建制并县名一直沿用。 1995年1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昌县,设立文昌市(县级市)。

  文昌市历代县府所在地均设在文城镇。文城镇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着宋、元两代县衙旧址,是名副其实的古城。文城镇历来是文昌市教育事业的中心。据县志记载,雍正九年(1731年),知县梁健安将书院义学合为一,改名“至公书院”,嘉庆十年(1805年)改名“蔚文书院”, 为古代文昌的最高学府。现文城镇有海南外国语师范、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两间中师学校和文昌中学、文昌华侨中学、文城中学三间完全中学。 

地 形 


  县境地貌呈半月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为海积平原,西南部属半丘陵地带。中部从抱罗至翁田形成一较高的台地。除铺前、锦山、湖山、冯坡等乡镇及罗豆农场平坦外,其余均为低丘陵地带。境内最高点为铜鼓岭,海拔388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文教河全长56公里,发源于琼山市树得头,注入清澜港,是文昌最大的河流。珠溪河全长48公里,注入东寨港;石壁河,全长34公里,注入长歧港,1974年裁弯取直改注入新村港。文昌海岸线长达210公里。清澜港为文昌最大的港口,为海南省五大枢纽港之一,国家一级开放口岸,现有码头泊位5个,设有可泊5000吨级的码头。 

气 候 
  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为23.9度,1月平均气温为17.5度,极端最低气温4.7度。7月份平均气温为28.2度,最高气温为32.4度。年平均日照2137小时,日照率45%。年平均降水量2361.3毫米。每年5—6月及8—10月为雨季,12月至明年4月份为旱季。年平均蒸发量为1872.7毫米。每年8—10月份为热带风暴及台风盛行季节,年平均受台风影响2—3次,8级以上台风平均每年有1.8次。 

资 源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铁、钨、钛、铝、锆、石英沙、红蓝宝石、高岭土、独居石和水晶等十余种。有林木植物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0多种,被列为商品材的有胭脂、青梅、母生、菠萝蜜、荔枝、龙眼、海棠、苦楝、相思、木麻黄和按树等。海域面积4600平方海里,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800多种,数量较多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鲨鱼、海鳗、马鲛鱼等。对虾、龙虾、毛虾、墨鱼、鱿鱼、鲍鱼和螃蟹等也是较多的海产品。 

旅游景点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东郊椰林、宋氏祖居、文庙、八门港红树林等。 

土特产品 

  椰子、椰茸、椰雕工艺品、龙虾、鲍鱼、咖啡和文昌鸡等。



----
到处寻找猎物----嘘!有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