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vre()
整理人: monique(2001-02-02 04:31:51), 站内信件
|
去年,我幸运的得到了一个去法国进修的机会,到法国做了一会老外。由于 留法期间生活极有保障,根本不必辛苦打工积攒学费,我便轻轻松松的体验了一 年法国大学的校园生活。
在法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校园都是开放式的。与我国普遍存在 的校园与社会一 墙之隔形成鲜明对比。我所就读的昂热大学便是如此: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各 种车辆穿行其间,出来教学楼就可以看到公共汽车的候车亭;附近既有居民楼, 又有自选商场,书包亭,快餐店更是不在话下。总之,给人感觉就是,学校与社 会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界限。法国公众对于大学及大学生活也因此少了一分好奇 心与神秘感。
象昂热大学这样的公立大学奉行的都是宽进严出的的原则只要拿到高中毕业 证就可以到大学注册。如此轻松就可以圆大学梦,这肯定让国内那些对黑色七月 心有余悸或正严阵以待的朋友们羡慕不已。殊不知皆大欢喜的开场并不意味着同 样圆满的结局。正因为机会来得太容易,同学们便不大将它放在眼里,同一课堂 上既有明理上进者专心致志,更有混混噩噩者东张西望。往往开学时教室座无虚 席,之后便逐日人丁稀少,直至临近期末老师要传达有关考试信息时才又恢复初 始的兴盛景象。就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去年我到校时已开学近一个月课堂上的 听课人数从来都是少则七八十,多则一百多人,而到期末考试时我简直被吓了个 目瞪口呆;考号竟然排到三百多,坐我旁边的老兄以前更是从未谋面,充其量只 能是同试而无论如何称不上同学了。待我题目将要答完时,偶然偏头一看,发现 他正抓耳挠腮。见我扭头,他急忙手指面前空白一片的答卷纸,作求助状。但是 知之为知之,不止为不知,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摊开双手,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 。你想,象这样的学生,学校会准许他顺利毕业吗?于是第一学年结束,校方便 根据学生两学期的平均成绩进行一次大选拔。那些毫不把学业放在眼里和根本不 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就被毫不客气的淘汰出局。淘汰一般在50%左右。第二年会有 同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淘汰率略低就是了。
在法国大学读书,最惬意的事情之一便是在图书馆学习。图书馆与自习室其 实是合二为一的。藏书绝大部分是开架管理,书架旁边就有供学生学习用的桌椅 。若需参阅哪本书籍,只要在书架上的找得到便可以随手抽出,或就地证券市场 记录,或通过借书证借出图书馆,藏书的涉及面也很广,我就曾在昂热大学的图 书馆里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在国内经常使用的<<法汉词典>>。要查找图书可以 通过计算机,每个阅读厅总有两三台供查书用的计算机。无论根据作者名还是书 名,内容或是主题,你都可以找到你想找的书籍的编号及所在地点。学习学累了 ,还可以到报刊阅览室去翻翻报纸杂志。经济类的、政治类的、文学类的;法文 的、英文的、德文的;左派的、右派的、中立的,各种报刊也是就有尽有。图书 馆里还在机房,所有微机都联入因特网,供学生交费使用,让你随时感觉高科技 就在你身边。
在法国这样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里,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与我们国家 也是不大相同的。老师们大概都极信奉“距离产生美”,他们到点来上课,下课 就走人,除了授业解惑外极少与沉重有其它方面的接触与交流。同学间的关系也 不见得亲密多少。班里没有任何干部;从来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上课时坐 在一起,下课便一哄而散。你所熟悉的只是平日跟你比较要好的几个人而已。虽 然法国学生不用上早操,不必扫卫生,但在我看来,他们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认识 和了解他人的机会。人与人之间不正是因为缺乏交流和关爱,才会逐渐变得冷漠 起来吗?
在法国读了这一年书,说老实话,既舒服也不舒服。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图 书馆里学习,当你受益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舒服”二字是发自内心的。可 是,当你面对形同陌路的同学,当你看到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法国学生终日无所事 事,你心中取“舒服”二字而代之的恐怕便是“痛惜”了。
终于回国了,又回到了山大。是的,相比之下,我们的校园是脏了些、乱了 些,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差了些、苦了些。但是,我看到了兴建中的公教楼,我看 到了同学们匆忙往教室去的身影,我看到了大家脸上自信的笑容。透过这些,我 仿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 与叶子一同起程,在心境的转换和思维的跳跃中,
触动心底的渴望,沐浴灵魂的洗礼...
------上海社区个人版“异域叶梦”
广州社区系统版“海外华人”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94.199.25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