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民俗风情〗>>【闽南风俗文化】>>拍胸舞和火鼎队(转)

主题:拍胸舞和火鼎队(转)
发信人: a_z_i(侍香龙女陈阿紫)
整理人: glxlxy(2001-05-12 13:46:53), 站内信件
拍胸舞和火鼎队
     泉州闹元宵自古享誉闽南,泉州人有元宵游街的传统。
     元宵夜,沿街高结彩楼,家家户户张挂各式花灯,儿童提着五花八门的花灯游街。在每年一度的元宵文艺踩街游行队伍中,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车鼓阵、南音弦管、各种化妆阁故事彩车……其中最具乡土特色的要数拍胸舞和“火鼎公、火鼎婆”了。
    相传拍胸舞和狮舞一样,原来都是中原地区的民间喜庆舞蹈。唐高宗时,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闽,拍胸舞才辗转流传到闽南。拍胸舞是泉州元宵踩街的开场戏,由青上男子十余人出场集体表演。他们赤裸上身,头扎布巾,随着锣声鼓点,有节奏地用手掌拍击自身胸膛,嘴里发出“嘿!嘿!”的喊声,整齐地马步向前跳跃行进。一个个虎背熊腰拍打得胸脯通红,一阵阵喊声强健有力。舞蹈威武雄壮,风格古朴剽悍,颇有中原遗风,是胜利庆功或丰收、节日喜庆时表演的节目。现在除了在泉州一带,已经难得见到拍胸舞了。有人说泉州文化是武化了的文化,拍胸舞恐怕就可以算是泉州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闽人肥铁锅叫作“鼎”,泉州元宵踩街必有“火鼎公、火鼎婆”。火鼎婆偶尔由身强力壮的妇女承担,理经常的是与火鼎公一样,由青壮年男子扮演。化妆好的火鼎公身穿反皮羊羔短褂,火鼎婆身穿红缎大襟棉沃,头梳大发髻,手摇大蒲扇,颇有高甲戏“武丑”、“彩旦”角色的味道。表演时火鼎婆在前,火鼎公在后,两人用竹竿颤颤悠悠地抬着一口窜着火苗的大铁鼎,炭火把火鼎公、火鼎婆映照得红光满面、神彩奕奕。两人进退自如、东倒西歪地舞,有说有唱,互相打趣逗乐,动作夸张诙谐,态度极其认真。 火鼎公、火鼎婆的队伍通常由四至八对组成,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捧腹大笑。
    火鼎公、火鼎婆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有一年泉州大闹元宵,人们以各种形式加入踩街表演,有一对穷夫妻既做不起花灯,又没钱大放鞭炮、购置新衣加入表演队伍,急中生智,竟抬出平日烧饭用的烘炉和铁鼎,而将木炭放进铁鼎中燃烧,加入了游行队伍的行列。为了不让炭火燃尽熄灭,他们还让女儿挑着柴炭紧紧跟随,以便随时添加,使鼎中的炭火一直燃烧得红红火火。不料这一别出心裁、与从不同的“绝招”却博得了全城观群众异口同声的赞赏。因为炭火象征着光明和兴旺,火鼎公、火鼎婆抒发了人们春节、元宵喜庆的欢乐,又寄托着老百姓驱鬼避邪,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从此,“火鼎公、火鼎婆”作为泉州元宵踩街的传统节目一直保留下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