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贵州>>黔东南线(贵阳-施秉-镇远-黎平-黔南)>>狂奔黔东南之二冲锋记

主题:狂奔黔东南之二冲锋记
发信人: solosolo(秦风)
整理人: sinyi(2003-07-30 17:27:41), 站内信件
狂奔黔东南之二冲锋记

****冲锋记****

黔东南民风的纯朴,充分体现在我们的冲锋中,且听我说来。

*奔向高增*

在从江,我们等了1个多小时,才知道接我们去高增的车临时不来了,而我们要赶45分钟以后出发的尾班车去洛香,真是急死人了。要知道,光路程来回也要30分钟。这时,饭店的老板娘帮我们截停了一辆粮食局的农夫车,我们飞也似的冲上车,直奔高增。

只有15分钟游览高增寨。在村的外面有两个寨子,比较天然,不象里面的那个鼓楼那么人工化。我们一行四人(我,敏,Ika和她的法国男友Terry)飞跑进村,对着鼓楼使劲的咔嚓咔嚓,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看鼓楼,觉得很新鲜。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鬼子进村了”——四个傻瓜百米冲刺到寨里的鼓楼拼命的咔嚓咔嚓,然后又一溜烟的跑上车,连傻瓜的样貌都看不清楚,只见他们奔跑扬起的尘土。匆忙间,其中一个傻瓜瞥见在鼓楼休息的侗族老奶奶和小朋友用迷惘的眼神面面相觑。居然自己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就这样,“杀”完一个村再到另一个村,直到有停车场的真正旅游点。可我们对那里稍浓的商业气息不感兴趣,一张片也没有拍,立刻上车走人。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局的司机真的是很nice,当我们问应该玩多久,他说随便,倒象是我们包他的车一样。最后还把我们直接送到汽车站,幸亏汽车晚点10分钟,让我们赶上了。

末了,我们也给点钱意思意思,谁知他们坚决不要,最后我只好放在车子的坐垫上。可他们一脸的不快,倒象受到奇耻大辱一样,一脸看不起我们的样子。说来也是,我们这些南方人,总以“市侩之心,度人之腹”。
我收回钱,他们才笑逐颜开。同时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看到自己藏在皮袍下面的‘小’”。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如此纯朴的地方,也要入乡随俗,不要总斤斤计较。(但还是不要放松警惕)。不过,我心里有一丝忧虑,不知道商业化的气息何时会带到这里?哎,多想无用,继续上路。

*“杀”向村寨*

终于坐上去洛香的车了,沿途看见许多原始和漂亮的鼓楼与村寨,法国人Terry终于忍不住了,用流利汉语向小巴司机说:“司机,能不能停一下,一分钟,照相?”“可以,没问题”。 哇塞,我们欢呼。

自此,只要车子一停,就有四个傻瓜冲进村,狂扫一通,然后速战速决,飞快跑上车拼命的喘气。

在车上,看不到其他乘客不满的眼神,相反,他们还对我们友善的笑。这就使我们更加的放肆。 ^_______^ 


*“滚”向花桥“

在肇兴去三江的路上,经过地坪的花桥。于是我们打算在地坪下车,可肇兴文化站的老板建议我们让司机停下来让我们照相,就不用再坐第二班车了。我们就试试看,假如不行的话再在地坪坐另一班车(但要浪费很多的时间)。

也想不到司机也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在地坪,你们最多只能玩10分钟,因为我们的车停在这里,当地人会来干涉,我们会吵架的。”司机说。

也想不到10分钟也才仅仅够。虽然花桥是在路边,但还是要沿着一个小山坡走过去,还挺远的。我们跑啊爬啊,此刻,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连滚带爬”了,这个词形容当时的情景一点都不过分,非常的贴切。

花桥架在清澈的小河上,旁边的村寨依水而立,形成一个半岛状,好一个“花桥第一湾”。花桥是不用收门票的,任何人都可以从这里经过,玩耍。在桥上没有卖纪念品的人,没有喧哗的游人,你可以在这里细细欣赏风景,一个十分恬静自然的感觉。

可是,我们要走了,我们又要“滚”回车上了。真后悔听了老板的建议,我们应该在这里玩久些。尤其当我看到程阳风雨桥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花桥成为旅游点是不可避免的,那时候将是何种情形,我不敢想象,也许和程阳风雨桥一样吧。


附注:可能是我们遇到的司机都比较得好吧,都可以让我们随意停车,我不知道是否其他司机这么好。如果我下次再去,我也不会用这种方法了。又或者,那时候已经没有那么好的司机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