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华语电影 ⊙>>《苏州河》!!

主题:《苏州河》!!
发信人: razorz(午夜胸铃)
整理人: eastnet(2001-12-27 21:03:29), 站内信件
宛在水中央--娄烨《苏州河》 
刘铮  
  
来源:卓越 

        艺术工作者与受众之间,最理想的当然是这厢一声呐喊,那边群山呼应,退一步,能闻空谷足音当然也是好的。怕就怕鸡同鸭讲,沟通不灵,结果只能是两方面都错愕莫名。上个礼拜,导演娄烨在电影观摩会上跟观众试作交流,我一直在旁边听着,想来上下都收获了不少错愕罢。观众对《苏州河》的声响光影感受最强,拼命向导演讨要调配秘方,也许在形式方面早已熟极而流,娄烨讲的不多,似乎未稍措意。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导演对主题念念不忘,不问自明的问题反反覆覆地提出,他回答起来一点不嫌麻烦。不过一位女士质问他《苏州河》为何要采用一种通俗剧的模式时,导演着实错愕了:他本来对主题最有信心,偏偏急着起来呼应的观众没留心字幕上"编剧"后面印的正是导演的名字。 
    
    吴尔芙说的好:"谈论好恶总归是有失严谨。"(it is always indiscreet to mention the affections.)但这里又不得不谈一谈好恶,不是非要一定其高低,而是不谈这个就有点无从谈起之概。坦白地说,《苏州河》的主题原是最薄弱的。我毫不怀疑,爱情至上的童话可以拍得异常动人,但童话的主人公却得是骨肉停匀的真人,听来好像有点矛盾似的,但想想《罗马假日》的情形就不难明白这个道理。大人们讲给自己的童话,常常是衣袂飘飘仙气渺渺,说穿了,只是一厢情愿的向往而已。 
                                
    然而,向往并不因为它只是向往便失去价值。如果说历史是河床,那么现实就是在其中奔腾鼓荡的河流,我们这些现实中人也只能深厉浅揭,如此而已。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险隘还是平滩,踏入的是时间的缓流还是历史的湍涡。其实我们也未必真的就毫无知觉,只是我们知觉了也奈何不得,也左右不了。从这一点来看,所谓时代之子就是一个平实的说法了,没有弄潮儿的窃喜,也不是落水者的嗟叹。我们这些时代之子虽然奈何不得、左右不了,向往的功能终未尽丧,如果只有历史的漫漫河床才有意义,那我们那些之如浪花水沫的向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我想,我们在泥沙俱下的现实的历史之外,还应该有一愿望的历史,有一向往的历史,后者虽或虚幻,然大漠长天固是一相,海市蜃楼也未必不是一相。女孩子牡丹跳入苏州河,溅起大片水花,无论她跳入的是现实的苏州河还是想象的苏州河,在我看来,那水花一样地真切。 
                                
    娄烨早前接受德国记者访问,他说的几句话我非常佩服,说来那都是些很老实的话,但在这个时代,老实的话也往往是深刻的话。他说"你很难用一部八十几分钟的电影去概括一个国家的的生活状态,尤其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他说"在今天的中国城市,你很难找到纯中国的东西,……实际上是:今天的中国也许就是'不中国'的。"他说的"不中国"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说中国已没有什么是它自己的了。年轻一代人,像牡丹/美美、像马达,想在这里有所寄托,有所依附,他就只能找到伏特加,找到美人鱼,找到别人的东西,因为他自己原已无所有。牡丹和马达宛在水中央,然而并无秋水蒹葭之美,有的是茕茕孑立无助之感,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所谓两头不靠岸。 
                                
    电影中有一段对话本无深意,但在我,却有会心。暗夜,马达用摩托载牡丹回家,牡丹说不想回家,马达问:"去看电影吗?"女孩答说不。马达又问:"去酒吧吗?"女孩还是答说不。马达不明白了,问:"那去哪儿?"两个不受拘束的青年,居然感到无处可去,居然觉得哪里都不好安身,这真是当代的寂寞。当你已无甚可做,"你什么都可以做"这句承诺也就成了空洞的承诺。我想起普鲁斯特在《寻找回来的时光》中说的:"真正的天堂是那我们已失去的天堂。"(les vrais paradis sont les paradis qu'on a perdus.)如果反来说,那就是尚未失去的天堂就不是真正的天堂。如果它还不是天堂,那它是什么呢? 



----
欢迎光临音乐影视之DVD/VCD区 

[关闭][返回]